快好知 kuaihz

“唱读讲传”引领主流价值“红色风暴”点燃城市激情

  

  

  

  编者按

  面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此,全会强调“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会提出这些新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全会同时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要求,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将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华夏大地,聚人心、鼓斗志。

  今天我们呈现给大家的,重庆“唱读讲传”掀起红色风暴,正是在探索和创新“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中,一枝独特动人的奇葩。

  广场上处处可听到热情的歌声,校园里比比皆是读经诵典的少年,黄葛树下坐着讲故事的老人,手机里传发着一条条温暖的短信,“唱读讲传”活动让重庆流行着一种魅力四射的红色时尚。这是在渝印尼留学生徐健镜来到重庆后最真实的感受。

  据记者调查,短短两年时间,重庆市已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2.8万场,参与市民超过7770万人次;《读点经典》出版20辑,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举行一定规模故事会7.01万多场,讲述故事15.03万个(场、次);全市手机用户转发箴言1.3亿条次,参与用户达到1.63亿人次。

  有人惊呼:“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已成为了重庆全民参与的一场文化盛宴,一张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发展需要精气神

  直辖后的新重庆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然而,在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下,也有一些人精神空虚——

  在城市,业余时间打麻将、玩纸牌的人多了,城市娱乐业迅猛发展,但承载精品文化的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却少人问津。

  在农村,由于健康文化缺位,一些地方赌博、迷信、甚至低俗色情表演抬头,淳朴的乡风不见了。

  2008年5月31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视察巴蜀小学,发出要在中小学校大力普及红色经典歌曲的号召,并要求在全社会形成高唱经典红色歌曲的热潮,用先进的、红色的、健康的文化来抵制落后与低俗。

  6月,唱红歌活动率先启动。从市直机关,到厂矿、学校、社区、农村,一首首红歌飞扬。

  12月,读经典活动拉开大幕。校园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读点经典》系列丛书,点燃了全民阅读热潮。一时间,学生、上班一族、退休干部纷纷捧起这本“口袋书”,山城书香漫溢。

  2009年3至4月,讲故事、传箴言活动相继开展。一场场故事会激荡人心,一条条红色短信出现在手机上,重庆人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呼吸、聆听、谈论着红色讯息。

  一个城市的发展既要物质文明,也要精神文明,城市的发展需要精气神,需要精神振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多穷啊,但谁说累了?那时候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那时候中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我们的国家建设起来,靠的是什么?是一口气。人活一口气,就得有这种精神头。

  唱出国际水平

  今年国庆前夕,成立不到两年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女教师红歌合唱团,在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公开赛女声合唱组银奖。

  作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合唱赛事之一,“世界合唱比赛”被誉为合唱界的奥林匹克。此次比赛规模谌称历界世界合唱比赛之最,共有53个国家的472支队伍参加比赛,其中,来自国外高水平的合唱队达到196支。该合唱团将《红梅赞》的歌曲加上川剧的艺术成分,唱出来别有一番味道。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唱红歌,而是要把红歌唱好,唱出国际水平!”指导教师杨天明对记者如是说。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今年的山城国庆文艺晚会上,50多名四川外语学院同学大声诵读着。

  中文、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丹麦语、弗拉芒语,8种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语言,分别从8个方阵中爆发出来,响彻在舞台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同学们创作表演的8国语言诵读《共产党宣言》,这已经成为重庆“唱读讲传”的经典节目之一,川外这个团队也成了唱读讲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明星。

  用8国语言诵读《共产党宣言》,这个节目看着就不容易,川外团委书记丁欢是节目导演,她请教授先把《共产党宣言》几个语种版本找好,然后一个单词一个音标的给同学指导,有语言基础的同学在教授指导下学起来都特别带劲,没用太长时间,大家就都学会了。

  “我们的节目现在已经有了临时党支部,一起排练、一起领悟,就是我们的党组织生活。”因为这个节目,各个学院的学生党员走到了一起。大学生党员王珏对组织生活也印象深刻,“我们还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经常到渣滓洞白公馆去现场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对我们日常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8种语言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团队,丁欢老师带领的这个团队也经历了7批不同的成员,前后超过600名大学生曾经辛勤练习、动情表演。从去年9月首次公演到现在,《共产党宣言》已经成功演出30多场,成为唱读讲传中的知名节目。

  红色文化也需精耕细作

  在杜之祥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叠手稿。这部新作是革命烈士彭咏梧的传记《碧血化青山》,共33万字,已经完稿。老人从30年前就开始写革命故事,如今已经写了200多万字了。很难想象,一个年届八旬的老人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创作热情。

  1980年,杜之祥与奉节的一位老同志一道,为搜集川东游击队斗争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到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地,历时4个多月,广泛采访当事人。1981年,杜之祥开始在报上连载《彭咏梧的故事》,一口气写了33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随后,杜之祥便专门写起了红色故事。

  谈及为什么如此高龄还钟情于创作、讲演红色故事,老人娓娓道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责任感,驱使着我勤奋地笔耕,让更多读者熟悉红色故事这座金矿,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2009年,万州传箴言活动在重庆市名列前茅。在众多的优秀创作者当中,雄居“短信状元”之位的居然是五桥中学一位普通的职工。他,就是谭杰。

  今年42岁的谭杰有着光荣的履历。1987年,他参军入伍,并到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被炮弹弹片击中,留下六级伤残,退伍回到地方,被安排在五桥中学做一名普通的职工。

  去年,万州传箴言活动启动后,谭杰积极参与,开始只是转发别人创作的优秀短信。去年9月,他尝试着自己开始创作。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谭杰一共创作了700余条红色短信,其中25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短信,3条被评为精品短信。

  谭杰说,他对祖国和党充满着感情,感到自己担负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反映在短信创作上,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更激励人的短信,表达对祖国和党的热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点燃  点燃词条  引领  引领词条  主流  主流词条  红色  红色词条  风暴  风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