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特派记者 文峰 特约记者 罗存康 发自北京
近期,本报推出了《接抗战英魂回国》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新浪等国内数十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得到了众多网友和读者的支持,许多热心人士提供线索。
2009年1月13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致电《法制周报》,提供了两名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劳工的线索。本报记者立即赶赴北京,独家采访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先生,找到两名二战期间被日军掳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幸存劳工的回忆录和一手资料,两名幸存劳工曾与本报报道的抗战英魂们一起同甘共苦,经历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对于《法制周报》展的“接抗战英魂回国”活动,李宗远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九旬老人的辛酸记忆
“不仅是被强征到日本,还有南洋、朝鲜等地……”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先生的讲述中逐渐清晰起来。
用李馆长的话来说,这是一段不能忘记的悲伤历史,炎黄子孙都应该铭记在心。
1999年,李宗远等人开始着手研究“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幸存者状况”的课题。最开始的调查,了解到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有4万余人,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关数据并不全,于是他们开始向外征集线索,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调查中意外发现,被日本强征的中国劳工不仅去了日本一些企业,还远到了南洋和朝鲜等地,都过着非人的生活。其中江浙一带的被强征的中国劳工,被送往南洋干苦力。劳工中包括普通百姓、被俘的军人,传闻其中就有上海的“八百壮士”,但因为许多因素限制,该传闻一直未能核实。
在走访两名当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劳工后,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得到了核实。
90岁高龄的施方舟老人就是这两人中的一个。
李宗远先生向记者提供了当时访问施方舟的影像资料,当时着黄色T恤衫,一头银发,精神矍铄的施方舟老人,用地道的上海话回忆起一段中国劳工的血泪史。
施方舟系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人,曾经在上海贸易公司做会计,后返回老家。当时,日本人正在老人村子里抓壮丁,场景一片混乱,不明情况的施方舟,站在家里二楼的窗前观望,而被对方发现,并强行带走。将镇上所有人集中到一处后,日本人对众人拳打脚踢式审讯,当时一名日本翻译诬陷施是重庆方面的特工,被记下了名字,而对于那些“淘汰者”,日本人抽打一番耳光后,放走了。
“当时附近铁路发生了一起爆炸,日本人就开始抓可疑的游击队员。”施的亲友说,由于老人经常外出工作,被“误认”为嫌疑犯,其实也可能是以此为借口抓劳工。
施回忆,当时镇上被抓了120人,全部是男劳力,都被暴打了一顿,一些人经受不了酷刑死掉了,而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半个月后,他被送到了南京的一个集中营。
施方舟的妻子一时焦急万分,头发也因此掉光了。思夫心切,施妻在向邻居借了200元钱后,带着一罐亲手做的小菜去探望丈夫,但被看守拒之门外,并没收了物品。
由于年事已高,施方舟已经记不清具体被关何地、关了多长时间。
施方舟介绍,他们被转移到上海吴淞口的一艘船上,而他们就被塞进了只装牲口的舱底,不知道将去何方。当时,一起出发的劳工船有数艘。
这些年轻人不知道,自己将远赴南洋,一段中国劳工的血泪史即将翻开。当时,施方舟29岁,妻子才22岁,刚刚结婚不过8个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