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6日,共产党人方志敏被秘密处决。烈士的遗体散落何处?历史留下谜团。建国后,党中央作出寻找方志敏遗骨的决定。22年后,烈士遗骨终于找到。然而,十年动乱,遗骨再遭浩劫……直到42年之后,人们才迎来一个迟到而又隆重的葬礼。
新中国诞生伊始,毛泽东曾向子女以及身边的工作同志多次提及一位烈士的名字——方志敏。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登莫干山时,在山顶向赣东北方向远眺,对身边的汪东兴说,“再过去一点就是你和方志敏的家乡了吧!”接着赞叹道:“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创建的根据地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后又因根据地的辉煌业绩,被中华苏维埃政府称之为红色苏区的“模范省”。1934年11月,方志敏执行中央指令,率抗日先遣队向浙西、皖南进军,两个月后不幸被俘入狱,给后人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名著。1935年8月,蒋介石亲手下令秘密杀害了方志敏。20年过去了,烈士的忠骨在哪儿?他连座坟墓都没有啊!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寻找方志敏遗骨的决定。在刘少奇同志的直接指示下,江西省成立了以方志纯(方志敏的堂弟,省委、省政府领导人之一)等领导组成的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
昔日刑场 何处葬英魂
方志敏烈士的遗体埋在何处?历史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团。这项工作从何入手?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注视到历史那惨痛的一页。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由于方志敏属秘密杀害,能知道掩埋烈士遗体准确位置的人极少。方志敏遗骨寻找小组向社会发出通告,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有人提出,方志敏赴刑留下了刑场照片,摄影师应该知道的。费了一番周折,调查小组终于打听到了被国民党当局指派到刑场拍照的是“真真”照相馆的一名摄影师。可调查小组将这位摄影师带到下沙窝的区域时,他却一筹莫展,无法辨认准确位置。
又有人反映,方志敏殉难后,国民党当局曾使人用一口薄棺材就地掩埋。于是调查小组又找到其中一名当事人配合,组织人力到下沙窝挖寻。方志敏临刑时带着脚镣,他的遗骨肯定有铁镣相伴。可是,人们在挖掘的尸骨中一直没有发现铁镣的踪影。
方志敏遗骨寻找一时陷入迷惘……
1957年春,江西化纤厂在南昌下沙窝破土动工。一天,基建工厂在挖地基时突然发现一堆骨殖,并伴有一副脚镣!调查小组得到报告后,立即指示专家和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这时,一份以江西省政府名义发出的加急电报发往浙江东阳北麓中学。当年一度兼任看守所长的凌凤梧先生被邀请火速赴南昌。
据凌凤梧回忆:1935年8月6日清晨,浓云密布,天空飘着雨点。看守员黄克明惊慌失措地跑来,把他从梦中唤醒:“快!快!方志敏被拉出囚室,押到牢外,看来要处决……”这时,曾一度任看守所长的凌凤梧已被调回军法处,尽管这消息在他被调出看守所那一刻就意识到,但这突然传来的凶讯仍似晴天霹雳,他连鞋带都没系好,便冲出房门。
果然,看守所临近的大小通道上已紧急戒严。凌凤梧毕竟有军法处秘书长和老看守所长的身份,他排开军警和狱卒的阻拦,挤到了前面。啊!方志敏拖着铁镣已走到刑车跟前。眼睁睁地看到刑车在自己身边缓缓开过,他一串泪水止不住流下来……
凌凤梧,浙江金华人。1934年到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任书记官,后调至看守所。当时,身为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长的凌凤梧无法回拒上司交给他对方志敏“劝降”的任务,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还亲自告诫他,这是蒋总裁的意思,马虎不得。
通过一段时间与方志敏的接触,凌凤梧却被这位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所感动和折服。当方志敏提出改换沉重铁镣以减轻痛苦时,凌便立即请示军法处。开始未获准,后来,凌摆出“便于劝降”等理由,给方志敏换上了一副最轻小的脚镣。
凌凤梧与方志敏接触多了,方志敏 常常开导他:“你是个品格踏实本分之人,我们共产党一向很尊重这种人。你应远离国民党官场,否则是要吃亏的……”
方志敏就义后,狱警从烈士囚室内搜出写有“木吾兄(即凌凤梧)”的签条,内容是感谢凌为他减轻铁镣。为此军法处曾以通匪罪将凌拘押,后由于证据不充分及有人说情才从轻发落,他被撤职押回原籍。后来,凌凤梧就按方志敏生前的规劝,回家谋了个乡村教师度日。
凌凤梧赶到南昌,就被烈士遗孀缪敏热情接去。次日凌凤梧、缪敏与方志纯等省委领导驱车直奔下沙窝实地勘察。
面对深埋地下达22年之久的骨殖,每个人的心都在颤抖,忍悲含泪地审视着。凌凤梧双手托起那副在地下还套着两根胫骨的铁镣,掂掂它的份量,用手指抹去一些剥落的锈屑,仔细辨认镣铐。“就是这副脚镣!”面对一堆骨殖,凌凤梧禁不住滚下了热泪。在场的人也一个个潸然泪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