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兆津 图:梁伟志
从喧嚣繁华的季华路转入石湾的内街小巷,眼前一样是挤挨着的砖瓦房,一样的南国木棉和大榕树,但却有着一股子从容淡定、宁静致远的味道。原来,千年陶都的沉淀,说不清道不明,却能够真实的感受得到,如同那条熊熊燃烧了数百年至今依然薪火相传的龙窑一般,潜藏着旺盛的生命力。
此行的目的地东方陶艺工作坊,就位于淳朴安静的石湾青柯上东乡。工作坊大门洞开,里面静悄悄的没有人影,只有挤得满满当当的各色“石湾公仔”扑入眼帘。在众多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当中,我一眼就找到了那尊气宇轩昂的毛泽东全身塑像:身穿大衣的毛主席正昂首迈步,炯炯有神的双目写满了自信、果敢、坚毅与喜悦,基座上是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走向胜利!
这尊题为《走向胜利》的毛泽东主席陶塑像,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由佛山传媒集团、佛山电台策划监制,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兆津创作的。籍建国60周年之际,通过制作陶塑像以激起人们对开国元勋毛泽东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闻声而至的作者刘兆津先生本是个惯于沉默、不善言辞的人,但说到《走向胜利》这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却是话题滔滔不绝,说到高兴处更是手舞足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走向胜利》是以六十年前革命圣地西柏坡、新中国的光辉起点为背景,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走出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吹响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辉煌的一步。作品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既传承了石湾公仔细腻传神的面部刻画,又揉合了现代雕塑技法,整体结构简练大气,着重展示出人物的神采风貌,力求刻画其内在心态、情感、风骨和气质,意在像里,神在言中。
南国陶都盛产“石湾公仔”,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涌现了不少的陶艺大师和陶艺世家,刘兆津就出生和成长在著名的刘氏陶艺世家中,其祖辈均以陶塑为业,到他已经是第五代了。其父刘泽棉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备受收藏界推崇。刘兆津自小耳濡目染,在慈父严师的精心教诲下迅速成长,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融汇古今,博采众长,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进行人物陶塑,其骨骼、肌肉匀称,衣纹流畅自然,工意结合,刚柔并济,使人物生动传神,情意真切,其艺术风格既接近其父又多了些朴挫雄健的个人特色。多年来,其创作的陶塑精品广为专家、收藏家赞赏,并畅销海内外。其中,他历时四年、呕心沥血创作完成的《五百罗汉》运抵马来西亚修成林“中国佛教艺术中心”时,面对500件神采各异却又风格大统的精湛的陶艺作品,众多媒体皆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此“500罗汉下南洋”的壮举一时间在海内外传为美谈,也为石湾陶艺掀开了灿烂多姿的新一页。但说到自己作品的题材,刘兆津最为钟情的还是伟人毛泽东。他把一尊珍藏的《毛泽东去安源》塑像展示给笔者,那是年轻时候的毛泽东,面容英俊,神色刚毅,身穿长衫,手拿雨伞,正大踏步的迈向革命的大道。该作品是由刘泽棉监制、刘兆津与刘志斌兄弟俩于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创作的。当刘兆津把伟人塑像送到北京邵华将军和毛新宇博士家中时,邵华将军对塑像端详良久,连声称赞作者刻画出了青年时代毛泽东风华正茂的神韵和光辉形象。于是,邵华将军特意监制了四尊塑像,分别赠送北京毛泽东纪念堂、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湖南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和韶山湘乡东山学校作永久收藏。后来,邵华将军还特邀刘兆津伉俪于2003年12月26日到韶山,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庆典活动及《毛泽东去安源》塑像的赠送仪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