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会见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
(一)
1937年7月初,美国作家、世界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直在他北平盔甲厂13号寓所夜以继日地赶写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力作——《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斯诺是一年前冲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奔赴陕北苏区进行历时4个月深入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回到北平后,他撰写了大量文章,向国际上报道他的苏区见闻和中国共产党的内外政策。
1937年7月7日夜,斯诺刚刚写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最后一章,就发生了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日军进攻的卢沟桥事变。7月8日一大早,斯诺迎着北平西南方传来的隆隆炮声,驱车赶到永定河边观察采访。此时,据守宛平城和卢沟桥铁路桥东桥头与回龙庙的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旅第二一九团第三营的官兵,在营长金振中指挥下,正在跟驻丰台的日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木清直所部展开浴血奋战。斯诺目睹了中国人民揭开了八年全面抗战的帷幕。当时他就断言,卢沟桥抗战将要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大肆搜捕、迫害中国的抗日爱国人士和革命青年。当时,西方各国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日本侵略军对在北平的欧美等国人士还没敢公然侵犯。斯诺参加了在北平的欧美人士援华社会团体,积极掩护和帮助中国的爱国者免遭日军捕杀。这些人为免遭厄难,也纷纷前来找斯诺寻求帮助。这样,斯诺的寓所实际上也就成了中国抗日爱国分子的避难所。斯诺常常将中国抗日爱国青年化装成乞丐、苦力或小贩,帮助他们逃出北平。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投奔延安,有的到西山参加抗日游击队。
(二)
这年8月初的一天,斯诺收到居住在北平城郊的东北大学教授徐冰夫人张晓梅女士托人送来的请柬,请他于次日中午务必去她家赴宴。斯诺知道徐冰教授是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负责人,其夫人张晓梅也是中共地下工作者,去年他赴陕北苏区采访的介绍信就是徐冰让张晓梅转交给他的。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若没有重要的事情要晤谈,他们是不会有这般闲情逸致举办什么家庭宴会的。于是,斯诺按约定的时间赶到徐冰教授家。在徐教授家的客厅里,斯诺看见一位身穿蓝色绸旗袍,戴一副深色墨镜的气质高雅的女士端坐在沙发上。女主人张晓梅女士向斯诺介绍道:“这位是李知凡太太。”“李知凡太太?”斯诺对这个姓名很陌生,但见这位显然已化了装的太太的举止神态有些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来。“斯诺先生,你认不出我了吧?”“李知凡太太”爽朗笑道,说着便摘下墨镜。“嗨!原来是邓颖超女士。”斯诺万万没有料到,大名鼎鼎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周恩来的夫人竟会出现在沦陷了的古都北平,惊诧得连连说:“真没想到!真没有想到!”
(三)
一年前,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在白家坪红军前方司令部受到周恩来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是他在中国遇到的第一位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领袖。斯诺不失时机地向身穿旧布军装、戴着一顶褪色的红军军帽,长着浓密胡子的既睿智干练又和蔼可亲的周恩来提出了许多问题,周恩来为此与斯诺作了两次长时间的谈话。周恩来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公正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我们也相信你能如实报道。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我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采访,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采访,不是我们,而是国民党。你在苏区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将给你提供一切帮助。”接着,周恩来提笔,替斯诺开列一个为时92天的采访旅行计划。周恩来很真诚地对斯诺说:“这仅是我个人的建议,你是否愿意遵照,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可以这么认为,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非常有趣的。”
周恩来向毛泽东拍电报,报告了斯诺已到苏区的有关情况。因为他要赶赴前线处理事情,便向身边的李克农交待,给斯诺先生配备一匹马和一名勤务兵,在斯诺先生所要去的地方,一定得通知当地的最高负责人予以热情接待,安排好他们一行的食宿。
斯诺就是骑着周恩来给他配备的那匹马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城访问毛泽东的。在中共中央的欢迎会上,斯诺见到出席欢迎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几位委员,并和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共“五老”中的“四老”(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热烈交谈。斯诺俏皮地对“四老”说,他是孙悟空,是穿山甲,穿破了国民党的铜墙铁壁才来到苏区的。政治局同志告诉斯诺,毛主席因彻夜工作,现在正在休息,他说改日请斯诺到他住的窑洞里详谈。也是在这次欢迎会上,斯诺认识了周恩来夫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红军女战士邓颖超。那天,邓颖超亲自出场领唱《渔光曲》,以示对这位远方客人的欢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