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周恩来总理到邢台慰问地震灾民时,发现群众面对西北风而坐,便坚决要求改变会场布置,让卡车开到南头,作为临时讲台,让几千名群众转过身来。人们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当背风而坐时,看到呼呼的风沙打着周总理的面颊,才恍然大悟,几千个心为之震颤。
应当说,从背着风到对着风,虽然只是一个空间方位上的角度转换,但这个角度的切换,却彰显出周总理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始终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对得起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待。
反观当下,有些领导干部看问题、做事情的角度却偏离了,有的干部喜欢端架子,耍官腔,在群众面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有的干部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把主观意愿加到老百姓身上,一些所谓的“民心工程”,不仅没有让群众得到实惠,反而加重群众负担;有的干部为了自己的升官,不惜大搞“政绩工程”,热衷于“短平快”,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实际上,作为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就要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主仆关系,时刻注意转换角度,多一些换位思考,应知道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为群众办事;要多与老百姓换换角色,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会更加符合老百姓的愿望,更能体现老百姓的利益。
其实,领导干部转换角度,不仅是思维方式,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干部作风。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深入到基层一线,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心声,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对于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要主动介入,攻坚破难,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基层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