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毛主席“未剩过一粒米”啥启示

毛主席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他的饭碗里从来没有剩下过一粒米。他要求自己的孩子们不能在他的灶上吃饭,要和工作人员一起到大灶上去吃饭,孩子们外出不准用他的汽车,也不准用公家的汽车,不管风里雨里都是骑自行车。(据2月2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不剩一粒米”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的尊重,是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出的,浪费,哪怕只是一粒粮食都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人民血汗的挥霍。早在1934年毛主席就指出,为人民服务和贪污浪费水火不相容,浪费同样是极大的犯罪。在物质极其匮乏和异常珍贵的革命年代,浪费粮食无异于自减“战斗力”。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今天,浪费同样为发展形势不容、不被人们群众所容,浪费过度就等于脱离群众,就是党执政的最大风险。

    “不剩一粒米”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勤俭节约为民服务、艰苦奋斗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毛主席在1956年的一个按语中指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社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启示我们,用最少的资源代价实现最大程度的为民服务和最多的发展贡献,才是勤俭节约的真正旨归。

    “不剩一粒米”告诉我们,简约务实不妨从细节抓起,重内容、重实效。在毛主席眼里,节约不仅是物质的节约,还有时间的节约和精力的节省。他不搞形式、不讲排场,“搞一些不必要的形式主义,浪费了大家很多的时间,要知道,时间浪费了是不能挽回的。”当前全国上下开展反对“文山会海”“公务接待浪费”等活动正契合了这一点。去视察工作,毛主席不仅自带干粮,还同样注意节约人力物力——尽量少干扰基层干部群众。“大家各有各的工作,应该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他们要是把群众等着办的事放下来不办……使人家应接不暇,那怎么能够做调查研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毛主席“未剩过一粒米”啥启示  启示  启示词条  主席  主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