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永远的忠诚》之后,对沈浩人品赞扬、英年早逝的惋惜以及永远被“摁”在小岗的愤懑,以就不闭嘴为代表的优秀剧评看了不少,受益匪浅。
除了沈浩,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剧中的“十八勇士”,让我久久难忘、沉思。
记得红军长征中有个十八勇士(多数资料是十七勇士。但作为重要当事人的杨得志,曾在1982年发表《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是多少个?》的文章回顾了渡河情况后提到:"我们可以把奋勇队17位同志称为勇士,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18勇士也没有错。" )。当时情况万分危急,蒋介石已料定红军必成为石达开第二,为了保住中国革命的火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十八勇士奋勇争先,冒着枪林弹雨,为红军杀出了一条血路。其英雄壮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永远让人敬畏。
而剧中的“十八勇士”, 为了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为了自己和一部分人先富,不问姓资姓社,制造了一出“红手印”的闹剧。由于几十年来不断宣传、炒作、夸大,在一些孩子心中简直就是董存瑞、黄继光,甚至比董存瑞还董存瑞,比黄继光还黄继光。他们带的是发展自家小农经济的头;播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种;开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花;结的是毁掉互助协作、团结就是力量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果。结果二十多年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给了许许多多像大寨、华西、南街村等等根本没有的特殊照顾,却依然没有改变面貌,人心涣散、村匪村霸黑社会横行、私藏枪支说是打鸟用,鸟没打着却打(吓)跑了几任下派干部,没人敢惹,窝里斗……就连起码的用电都成了问题。
两个“十八勇士”相比较:
一个是战争时期,一个是和平年代;
一个为了集体,一个为了自己;
一个是生命的奉献,一个是生活的索取;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个永远让人敬仰,一个老是叫人倒胃;
一个是心底里的“不思量,自难忘”,一个是“想说爱不容易”,真的。
两条道路相比较,是团结互助、走集体致富的道路好,还是单枪匹马、个人单干好。“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好多问题《忠》剧和网友的评论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