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于2004年5月24日在四川省石棉县安顺乡安顺村正式建成开馆,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展厅以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分为长征、大渡河战役、红军长征过雅安、翼王悲歌、历史评述等五个部分。

 

  简介

 

  大力弘扬红军精神,深入发掘红军文化,继承革命传统。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强渡大渡河69周年,在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当年渡河遗址上,举行了浓重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开馆揭幕仪式。

 

  规模

 

  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地”闻名中外,这里浓墨重彩的记载了中国近代史上两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紫打地,红军17勇士胜利强渡大渡河,这两起结局截然不同的历史事件,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更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于2002年5月25日奠基,2003年12月5日全面完工。纪念馆总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占地2600平方米,总投资409万元。展厅以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分为长征、大渡河战役、红军长征过安雅、翼王悲歌、历史评述等五个部分。拥有馆藏228件,其中实物类73件,图片类155幅。纪念馆建筑采用唐式风格,对称布局和院落形式,内设休息、接待、展厅、办公研修区域。配套工程包括入口广场、纪念广场、雕塑广场、红军渡口、红军宣誓场。

 

  新落成的纪念馆投资400余万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馆内采用声、光、电多种艺术效果,把“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两段截然不同的历史史实展现在游客面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将使安顺场逐渐成为我市又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5月,红军长征途经安顺场,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休息5天后,由会理沿安宁河谷抵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当时只缴获两只船,对岸渡口丈有一营敌军防守。为了扫除这一障碍,红一团挑选了17名勇士,于5月25日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登岸,并陆续渡过了一个师,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的篇章。由此,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驰名。

 

  1983年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正式对外开放,据悉,纪念馆设计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前方还将修建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前期投资200余万元。并修建了纪念碑,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碑名。

 

  

 

 

  为了更好地发挥纪念地的国防教育作用,2001年6月,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底,石棉县投资470多万元,对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进行了整体规划,新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上千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藏有200余件反映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实物、复制品,其中包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旗,以及红军强渡成功后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一份油印小报等珍贵文物;一艘仿制的红军渡河小船停在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河之处。纪念馆还采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展示了石达开和红军遭遇的两段截然不同的历史史实。纪念馆正前方修建了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的红军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威严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5月24日,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在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开馆。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彝族藏族乡的近千名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落成。这标志着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整体规划已全部完成。军委江泽民主席亲自为纪念馆题写了碑名。据介绍,纪念馆落成开放后,每天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多达数千人。

 

  据石棉县人武部部长、政委介绍,人武部在全县民兵中深入开展了我为红军纪念地添新绿活动,在通往安顺场的道路两侧种植了上万棵树木,同时定期组织民兵到红军纪念地进行国防教育。近年来,纪念地每年都要接待上万名参观者,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一位刚刚参观完纪念馆的中学生说:过去只是从书本上知道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艰辛,今天直观了解到了那段历史,更加懂得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毛主席为此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不朽诗篇。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解放西藏”的伟大号召,翻越二郎山,来到泸定城。从这里又继续往西挺进,把红旗插上了雪域高原,把光明带给了西藏百万农奴。

 

  1980年建成的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里,陈列着实物、图片、资料240余件,真实地展现了大渡河战役和泸定桥战斗的历史原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词条  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词条  纪念馆  纪念馆词条  
红色旅游

 一张白纸绘就“旅游名城”

“快看,快看,百牛渡江出现了。”3月13日晚9时,当央视十套《讲述》栏目播出“乖乖牛儿的‘水上芭蕾’”节目时,蓬安县相如镇油坊沟村李定明的院坝里,早已经聚集了不...(展开)

红色旅游

 陶姿璇:寻根红色之旅(二)

   都市之声记者陶姿璇被选中成为领誓人  面对宝塔山、背对清凉山,在濛濛细雨中,百名青年编辑记者许下了神圣的誓言“努力做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