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敌人进行了残酷扫荡与严密封锁,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军民日用品极为紧缺。1940年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建起了绥西地区合作社。合作社既服务于部队机关,也服务于人民群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家沟又名大沟,沟长50余里,有三十几个村寨分布在七曲八弯的沟岔内。这种地理环境为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1940年8月,在西梁会议上成立了抗战的人民机构——绥察行政公署,当时的党、政、军机关驻扎在万家沟。
在敌人的扫荡与封锁下,万家沟地区的军民日用品十分困难,战士们有时连旱烟也吸不上,每月给战士们发的1元卫生用品津贴费都花不出去。部队每人每天5钱盐、3钱油的最低伙食也常常不能保证。在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的支持和资助下,万家沟二人合作社开张了。活跃在崇山峻岭中的这个小小的合作社经营着火柴、烟叶、油、盐、糖、茶和一些文化、医药用品,还为群众代买炊具、农具,并协助部队驮运军需物资。
为保证抗日军民的生活用品和军需物资的供应,合作社的两名店员冒着生命危险进购货物。他们有时化装成买东西的农民,有时扮作走村串户的货郎,进出于敌人统治森严的察素齐镇或厚和市(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把货物带出来,设法运回万家沟合作社。
在敌占区搞货物极为困难,需通过各种关系,从不同途径去筹集。当时化名王绍武的王威同志,在察素齐一家经营米面粮油的公和茂小店铺里当小掌柜,每天坐在柜台里,一边拨拉算盘,一边注意观察各方面的动向。这个公和茂店铺是我军的情报点,王威同志在完成情报工作的同时,利用小掌柜的身份,对合作社的进购货物帮助很大,每遇缺货或控量商品时,他便通过一些熟识的私商想法从察素齐、毕克齐、包头、归绥乃至北京购进。王威还结识了两位医生,通过他们为游击队和合作社购进了好多药品。
每当得到敌人进山扫荡的情报时,抗日军民齐心协力积极帮助合作社把货物背的背,扛的扛,设法转移,不能搬运带走的就埋的埋,藏的藏,一丝一毫的钱物也不落入敌寇的手里。合作社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货源匮乏的艰难中,始终积极热忱地为军民服务,一心抗战共渡难关。鬼子进村扫荡一次,破坏惨重,就连锅碗瓢盆也所剩无几,敌人离去,乡亲们又可从合作社买回所用家具,他们高兴地说:“合作社真给咱们办好了!”
合作社负责人李银忠去毕克齐买米时,由于叛徒告密,在火车上被日本宪兵抓走,被转押到张家口察南监狱,敌人对他严刑拷打,逼他供出我党地下组织名单和游击队的活动路线、驻地等情报。李银忠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严守机密,虽经一年多的折磨摧残,敌人从他身上未能获得任何情报。经过我党多方努力营救,终于将李银忠保释出监,但由于历经敌人长期折磨,李银忠终因伤势过重,经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李银忠逝世后,由村长王官厚接替了他的工作,继续经营合作社。在游击区的村长,一般由我当地政府指定任命,他们既要面对敌人,应付大大小小的特务和伪军;又要搞好抗日工作,发动群众,锄奸除特,筹集抗战物资,支援抗日斗争,工作繁重,难度大,群众称之为“两面派村长”。王官厚于1941年冬被国民党自卫军鄂友山绞死。
1940年春,日寇在察素齐镇修筑了城墙,戒备森严,形势紧张,王威经组织决定,离开察素齐去东、西沟煤窑一带工作,被任命为我绥西专属财粮科长。这样,军需来源和合作社的进货渠道发生了困难,加之秋天又出了叛徒侯定良,他多次带领日寇、伪军对万家沟一带进行残酷扫荡,所到之处,见房就烧,见人就杀。合作社也遭到了洗劫破坏。为保持革命力量,更好地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后半年,党政军领导机关从万家沟转移到武川大青山深处的井尔沟和德胜沟一带,继续开展斗争。
井尔沟生产合作社
1939年的武川井尔沟,敌人对这个抗日前哨的山区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小商贩都不敢进山卖货,军民所需生活物资相当紧张。时任武归县(今武川县及土左旗地区)县长的杨建林,根据绥西地委书记杨植霖同志的建议,发动群众入股集资兴办合作社。当地山民张润喜、张铙狮、王芝堂、王三元等群众参与入股,县政府也筹集部分资金,抗战干部沈青山奉命在井尔沟的东窑子村建起了生产合作社。张润喜、张铙狮二人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城里有亲戚,便于购物进货,合作社越办越火,经营的商品由盐、碱、火柴、肥皂、毛巾、针线等数十种,发展到200多种,有农具、家庭用品、常用药物等,大大地方便了军民生活需求。
杨植霖等军政领导对井尔沟的生产合作社十分满意。杨植霖发现群众生活贫困,手中缺钱,购买力低下,提出合作社要收购农副产品,还可以货换货、等价交易。收回的农副产品运往城镇去卖,再买回军民所需物资。这以后妇女们用鸡蛋换回针针线线,儿童们得到读书识字的文具用品,大爷大娘们换回了烟叶、茶糖。山民们背上皮张、绒毛、猪鬃猪毛能换回锹镐犁铧等生产用品。合作社买卖兴隆,百姓们高兴满意。合作社的仓库和院内放满物资,这个一心一意为民众生活、为抗战斗争服务的合作社誉满山乡。
1941年,抗战斗争形势趋于恶化,随之合作社受到了严重威胁,为能隐蔽安全,合作社从东窑子村迁到了大山深处的大南洼,生产合作社改名为“大众合作社”。迁到深山老村的合作社仍然遭到敌人的骚扰与袭击,让领导与群众更加关心和牵挂。王威于1941年2月调到武归县任县长。之后他更加关心合作社,在敌人的一次扫荡中,合作社资产被烧抢,县政府又极力资助合作社,使其尽快恢复。王威还亲自挂帅,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使合作社恢复了正常经营。
当时部队需要马鞍、马垫、毡袜、棉衣等军需物品。根据政府指示,合作社积极组织群众制作,及时解决了部队的部分急需,有效地支援了抗战斗争。
1941年后,日寇为禁止商店出售我八路军需要军装用料的灰布和黄布,连染布的两种染料也禁封。当时从各地动员会捐收来的白色土布未能染成成衣,王威同志便带领合作社人员发动群众,就地寻找青灰泥作染料。水塘沟大塔村一个叫黄老毛的山民,在黑沟内找到了质量上好的青灰泥,合作社用之染成了很好的灰色军用布料。
合作社又组织山区农民用粮食到附近的煤窑换煤炭,倡导用当地山林桦木生产耙耱,用荆条编织筐篮箩头出售换钱,组织群众上山采挖中草药材,增加收入。到了秋收农忙时节,合作社宣传生产互助,尽快收打入仓,以免遭受敌人的侵袭破坏。合作社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手足相连,抗击敌寇保卫家园。
1943年冬,军政干部去山西偏关整编学习,武归县仅留下靳存智副专员及部分工作人员一边工作一边支撑着合作社,敌人的扫荡和封锁渐趋猖獗。是年冬,合作社又转移到黑背儿村。一次,突遇伪地方武装袭击包围,合作社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干部沈青山被杀害,合作社工作从此中断。
德胜沟军办合作社
德胜沟地处大青山深处,群山拱卫,流水环绕,是个仅有几户山民的险要之地。1940年秋冬时节,我党政军领导机关由万家沟转移到这里,这里山大沟深,林木参天,是开展游击斗争的理想之地。八路军司令部迁到这里,随之成立了军办合作社,联系当地群众,多方筹集资源,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从县城和集镇购进部队日常生活卫生与文化学习用品,以便更好地展开对敌斗争。
抗战斗争时期的合作社功不可没,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