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红都大道。肖力民摄
这是一片层峦叠嶂、英雄辈出的红土地,这里曾经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荣光。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1933年夏,毛泽东重新经过江西瑞金与宁都交界的大柏地时,回忆起1929年红军转战赣南途中取得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菩萨蛮·大柏地》。
弹指一挥间,当共和国的脚步即将迈入第60个华诞之际,记者踏访红都,看到了一番崭新景象,伴着“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战略的实施,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崛起。
“只要还剩一个人,都要跟着共产党!”一棵棵古樟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一幢幢红墙黑瓦的土砖房依稀保留着昔日的盛况。这里是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
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赣南小山村,却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1年11月7日,在叶坪的谢家祠堂里,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来自全国的610名代表一致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从此,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首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始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预演。
记者来到红都时,恰逢瑞金市人武部组织官兵和职工在此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人武部特意邀请了96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家祁作传统报告。在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前,记者与官兵肃立聆听——
“当年的中央苏区,是红军战士和苏区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老红军刘家祁告诉大家。1934年5月至9月,正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中央决定在赣南紧急“扩红”,“只有23万人口的瑞金,有5万人参加红军,3.5万人参加长征,1万多人牺牲在长征途中。”
“当时瑞金县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一家8兄弟一起加入红军,当年的《红色中华报》还以《八弟兄一齐报名当红军》的消息刊登此事。后来,8兄弟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都无后代。”
红都啊,你的土地为什么这么红?是否因为泥土中洒下了太多烈士的鲜血?!站在红军烈士纪念塔下,塔前草坪上“踏着先烈血迹前进”8个大字,让我们这些后来人禁不住心潮激荡。
1930年11月起至1932年6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连续发动了4次军事“围剿”,兵力逐渐递增至50万,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战斗一次比一次激烈。红军凭借灵活机动的策略,取得了一次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亲自指挥,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围剿”。由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苏区人民在革命最艰难时期给予了红军最大的支持。”瑞金市党史办主任陈上海告诉记者,长征即将出发前,苏区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117万担、资金80万元。转移前,苏区人民还接收了10000多名红军伤病员,他们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细粮留给伤病员,还千方百计为伤病员筹措药品。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进行了一次次大清洗,叫嚣“刀要过火,人要过种。”在黄柏乡的菱角山,一夜就活埋300多人。昔日繁荣的红都,出现了许多“血洗村”、“无人村”。但敌人的残暴没有摧垮红都儿女的意志,他们喊出了“只要还剩下一个人,都要跟着共产党!”的铮铮誓言,誓与敌人斗争到底。
为什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有那么多
人不顾一切追随共产党?“因为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是为穷苦大众干革命的,跟着共产党才能过上好日子。”96岁的老红军刘家祁这样说,92岁的老红军宋太针也这样说。
“传承红色传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红军塔下奠英烈、红军广场话传统、“红井”边上听故事……盛夏时节,在江西省瑞金市每一处革命旧居旧址,各地群众冒着酷热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许多人感慨地说,踏上瑞金这块红土地就像走进了一个红色教育大课堂,处处都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