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芝地区波密县机关大院中,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红色二层仿苏式木楼。木楼在周围现代建筑的映托下,显得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宛如一曲雅致的小令,令欣赏它的人心中产生一种别样的感受。然而正是这座不起眼的木楼,被誉为西藏革命史上的“南湖游船”,成为波密乃至西藏革命史的不灭见证。它就是自治区级保护文物——波密县委中心红楼。
点燃了藏东南地区革命星星之火的红楼,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依然矗立在波密县机关大院。
红楼里播撒革命的火种
“追溯红楼的历史,让我们回到风雨飘摇的1953年。”陪同我们采访的波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扎西罗布介绍说:“康藏公路管理局四工区进驻扎木,为解决办公、住宿之需,便请有关专家设计建设了三幢木质结构仿苏俄建筑风格的楼房,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幢。1956年,中央决定西藏六年内不实行民主改革,实行适当收缩、精简机构、内调干部等政策。根据上级组织的决定,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搬进红楼办公、住宿。从此,红楼便与西藏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在这红楼上,当年的扎木中心县委和昌都解放委员会波密第二办事处,宣传了十七条协议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将党中央的声音送到了雪域高原。1959年1月4日,著名的扎木保卫战打响,红楼便成了这场战役的指挥中枢,当年的扎木中心县委和第二办事处的领导就在红楼上指挥了这场伟大的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扎木保卫战的胜利,固守了阵地,鼓舞了群众,树立了我军平叛必胜的信心,拉开了西藏平定反革命叛乱的大幕。残酷的战斗使红楼遭受了创伤,战斗结束后,扎木军民及时将它修葺一新。
犹如南湖革命游船一样,当年的先辈们在这座红楼上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点燃了藏东南地区革命的星星之火,红楼因此闻名全区,迎来了一批批重要的贵宾。民主改革前,张经武、十四世达赖、十六世嘎玛巴活佛等都曾下榻过红楼。民主改革后,自治区、林芝地区的领导多次莅临红楼,带来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无比的关怀和温暖。
点燃了藏东南地区革命星星之火的红楼,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依然矗立在波密县机关大院。
红楼见证波密的辉煌历程
“如今的中心红楼,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但英姿不减当年。它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向人们诉说着波密县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程。”波密县委副书记、县长格桑如是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