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一名在胜利到来之前倒下的烈士,就义成仁,凛然无憾,虽死犹荣。比起那些自诩公仆、标榜为民,却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放在人民利益之上的人,父亲的光辉形象,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在为父亲自豪的同时,也有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使我不断思考:父亲无疑是一个好人,但他死得很惨,他是一个失败者,还是一个成功者呢?一个人的成败靠什么衡量?金钱,地位,一时的山呼万岁、顶礼膜拜、权重如山,都不成为最终的标准。最终,功过是非,要经受长期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评判。”——刘少奇之女刘潇潇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第13期,作者:刘潇潇,原题:《刘少奇幼女:父亲死得很惨,他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刘潇潇乳名小小,1960年生,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幼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神州大地,刘少奇明白自己的命运已注定,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儿女担忧。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6岁的潇潇。刘少奇预料自己无法保护和抚养她了,决定把潇潇托付给保姆赵淑君,让她在群众中坚强地活下去。
在把潇潇托付给保姆带走时,刘少奇对王光美说:“要记住小小的特征,将来一定要把她找回来。”据刘源回忆,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和王光美在受到最惨烈的批斗时,心里作好了最坏的准备,唯一放心不下的一件家事,就是最小的女儿小小,嘴里常念叨着:“小小该上学了,该上学了。”
潇潇果然不负父母的期望,在人民群众中茁壮成长。她先后就读于北京北长街小学、北京161中学,1979年以北京市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大生物系,后赴德留学,1987年学成归国。今天,在少奇平反30周年之际,本刊约潇潇撰文,回顾这段传奇经历的同时,抒发人世间至纯、至真、至善、至美的父爱,寄托女儿无尽的哀思。
快乐童年:经常给父亲“捣乱”
提起“父亲”二字,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高大模糊的身影,从我的窗前走过。那是父亲往返于饭厅和他的办公室,正好路过我和阿姨的房间。书桌就在窗边,我喜欢坐在那里画画、看小人书。
“文革”前的家,是一个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