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共的反腐败斗争,人们都会想到毛泽东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进城之前,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意味深长的告诫:“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下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共产党进入城市的时候起,严格组织纪律、反对腐败堕落的斗争就已展开了。
东北局制定“258团”标准
1946年6月,四平保卫战失利后,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撤退到北满,部队损失严重,干部中一部分人思想混乱,形势危急。中共中央作出重大决策,改组了东北局。
1946年7月,新组建的东北局领导集体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林彪、罗荣桓、陈云、高岗等共同起草了东北局《七七决议》,号召东北党和军队的干部重整旗鼓,整顿队伍,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努力奋斗。
北满合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卓雄在整顿过程中发现了比较严重的贪污腐化现象。卓雄反映的问题,东北局早已注意到了。
1947年4月出版的东北局机关刊物《群众》第13期出了一个专号,在该期反贪污腐化专号上,一共通报了16名干部。这些案例和教训也使东北局领导意识到:贪污腐化现象往往是从男女关系开始的。东北局当时作了严格规定:连队干部和战士原则上不许结婚,高级干部结婚也要从严掌握。有个政策简称“258团”,就是男方年龄25岁以上,8年以上军龄,团级以上才能批准结婚。在战争年代,这个政策执行得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部队干部全力以赴投入战斗,后方干部勤恳努力,忠于职守,直至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朱老总亲自整顿军队经商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时,东北、华东等战区开始组织大规模战役,整军整师地歼灭国民党军。只有华北战场打不开局面,没打一个像样的歼灭战。当时各战区部队歼灭国民党军十几个师,俘虏国民党将官106人,华北战区只俘虏一个,还是团长。
1947年5月,毛泽东委托朱德去华北部队视察,看看原因何在。朱德到华北部队,实地调查研究后,给毛泽东写报告说:华北部队后方太大,出征人员少。野战军号称12万人,实际能用于作战的不到7万人。其余的都在后方搞生产,各自为政。团以上机关都有自己的财产,纪律也比较混乱。如果不割去这个大尾巴,华北部队的状况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
为什么华北部队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抗战时期遗留的问题。抗战期间,太行山根据地的部队都是自谋生路的。延安不发经费,要部队自行解决生计问题。抗战时期是国共合作,八路军不能像红军时期那样打土豪、分浮财解决军饷,就只有靠生产经商。于是,晋察冀部队在太行山里开荒种地,办商店,搞多种经营。晋察冀边区地处陕甘宁和华北敌占区之间,八路军利用敌占区农产品缺乏、商人贪图牟利,以及地下工作在伪军、伪组织中的内线关系等条件展开工作。八路军的地下关系网一直深入到北平、天津。到1941年,晋察冀政府和部队的生产经营已初具规模,边区军民的生活日用品大部分能够自给,不但解决了生存问题,还经常接济陕甘宁根据地。 但是到了解放战争,部队要打仗了,原来的经营体制就成了大拖累。试想,一个团的编制,后方搞经商的人和前方作战的人数差不多,一个团长还要想着后方的生意怎么办,缴获的财务也不交公,都运往自己单位的后方,这样的部队能集中精力打仗吗?
朱德与刘少奇商量,决定采取坚决手段割掉后方的大尾巴,让部队轻装作战。他指示华北部队:停止经营生产,商店一律归公;建立统一的后勤机构专门管理。这要涉及很多干部的切身利益。朱德向中央表示:“改组虽一定会有很多阻碍,当设法推动,以取得速效。”6月3日,毛泽东致电同意朱德的报告,指示华北部队认真整顿。在刘少奇的配合下,华北部队清理了经商机构,后方人员由新建的军区后勤部统一管理。经过两个月的整顿,华北军区的混乱现象明显改变。机关后方精简了,野战部队摆脱了后方的沉重负担,部队机动灵活了。特别是制止军队经商,铲除了腐败滋生的根源,干部们都能集中精力作战了。当年10月,华北部队在保定以北的清风店全歼国民党第3军,俘虏军长罗历戎,打了第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朱德非常高兴,还赋诗一首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