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2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大漠深处,茫茫戈壁,飞沙走石,遮天敝日,只有驼驼刺在寒风中摇曳。
二十岁的滕久耕怀抱一腔热血参军来到这里。可是,一踏上这片荒芜土地,心就像寒风一样凉了半截。他甚至想,在这个鬼地方翻开军旅生活的首页,是不是太残酷了。
他在入伍后给父母的第一封信中,流露出一肚子的委屈和埋怨。
滕代远接到四儿的这封信,立刻就写了回信。
耕儿:你的来信收到,我们很高兴。古人说,“金张掖,银酒泉”,形容它出产大米,很富足。我于一九五四年为修建兰新铁路事,路过张掖。想迄今铁路通车了,各种建设必定增多了,人民生活较前更好了。就是靠近沙漠地区,气候变化不定,棉衣不能离身,望注意,不要感冒、生病。当兵首先要服从命令,守纪律,兵爱兵,兵爱官,官爱兵,兵爱人民群众,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尤其要好好准备吃大苦,耐大劳,夜间演习,紧急集合,长途行军,(要有)马上参加战斗,同敌人拼刺刀,英勇的(地)杀敌人的思想(准备),养成战斗作风。向贫下中农出身的战士学习,交知心朋友。把我布衬领送你二条……愿你锻炼成钢,身体健康!
父字
一九六八年三月二日
久耕接到父亲的回信,反复琢磨,父亲为什么对这片条件恶劣的土地如此深情?
滕代远担心四儿经受不住恶劣环境的考验,连续几次写信启发教育他。他在信中告诉久耕:“1937年5月,我和陈云受党中央通过共产国际的委派,带领工作组在这个地方(星星峡、祁连山脉),迎接由程世才、李先念率领冒死突围出来的红四方面军西路军。”“这是一块浸透烈士鲜血的土地。你要对得起牺牲的烈士们,为我们中国的尖端武器的发展,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贡献来。”“不要忘了读我送给你的毛主席著作和《雷锋日记》,要经常读,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
久耕被父亲的苦口婆心感动了,他开始认真阅读应征入伍时父亲送给他的《雷锋日记》。读着读着,想起了1963年父亲亲自带他参观“雷锋同志事迹展览”时的情景。那时他才15岁,还不到当兵的年龄,父亲就送给他几个字:“吃苦在前,不讲享受,当雷锋式的好战士。”
他又想起入伍离开家时,父亲语重心长的叮嘱:“到了部队一定要向工农出身的战士学习,做雷锋式的好战士。”
从此,久耕努力践行父亲的要求。他拣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干,主动申请到炊事班当炊事员。1969年山东昌潍地区遭受海啸灾害,他把仅有的30元钱寄给了灾区,提干以来第一个月领了52元工资,除了上交15元伙食费外,都给了一个老母瘫痪、家庭有困难的干部……驻地邮局反映:“他经常给别人寄钱寄物,落款常用化名,他的亲戚朋友真多。”
1970年10月8日,滕久耕在执行公务时不幸身负重伤。由于脑颅骨严重损伤,一直昏迷不醒,已从渭南送到西安第二军医大抢救。国防工办通知家属速到部队探望。
滕代远接到通知时,正在广州从化疗养院。他和朱德、董必武、李富春、蔡畅、康克清、张云逸、张鼎丞、陈奇涵、陈伯钧、李涛、郭天民、朱良才、周士弟、周纯全、林月琴、曾碧漪(古柏夫人)、李寿轩、熊伯涛、查国桢等20多位高级干部,都因林彪的“一号通令”,被“疏散”到这里“战备”,实际是“软禁”。
当时滕代远的病情已加重,因心情不好,加上脑供血不足和心脏不正常,引起偏瘫症,外出走路离不开手杖,也离不开林一的护理。
谁去部队看孩子?滕代远和林一商量决定,请卜秘书代表家属前去探望。卜秘书临走时,滕代远拄着拐杖送他到门口,非常严肃地交待:“老卜,你到了部队一定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不能拿我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牌子压人家。我的意见有两条:一是孩子能救活,要尽力抢救,因为孩子还年轻,还能为党和国家做工作;二是如果实在没有希望了,那也没有什么,他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党的孩子,一切按照部队上的规定办。”
卜秘书来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看到久耕,真是惨不忍睹,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左肩骨折,右肩后扁骨粉碎性骨折,脑骨左边还需要开刀,再装上一块有机玻璃。
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治疗,滕久耕凭着自己强壮的体魄,终于在昏迷二十多天后脱险苏醒了。
滕代远得知儿子救活了,反而很平静,一封又一封的信,鼓励儿子要顽强地战胜病魔,“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过去你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完成任务不怕苦,现在还要加上一个‘不怕死’,死都不怕,还有什么能阻挡你呢?” “吃饭要吃饱,也不要多吃”,“早晨和工间休息(要)参加早(做)操”,“再来广州军区总医院检查一下”,殷殷父爱,跃然纸上。
久耕以惊人的毅力,经过顽强的锻炼,不仅恢复了记忆力,而且体质也渐渐强健起来了。伤愈后,他马上就重新回到了西北。
1971年,久耕到从化探亲,询问父亲是否参加了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父亲回答参加了。
“我们部队传达九届二中全会精神,说毛主席在全会上曾大声对你说,‘滕代远,你那时不是湖南省农民协会委员长嘛,叶德辉不是你杀掉的嘛!’”
“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叶德辉是什么人?你为什么杀他?”
“叶德辉是清朝的一个翰林,等于今天的大知识分子。他勾结反动军阀残酷镇压农民运动。农民协会成立后,召开公审大会,给叶德辉戴上高帽子,宣判了他的死刑。叶德辉真是死有余辜。”
父亲回答了他的提问,紧接着说,“不该打听的事不要打听,党的保密制度是很严格的。有的事烂在肚里也不能说。”
久耕在荒芜人烟的西北,一干就是十五年,留下了十五张立功受奖登记表。群众都称赞他是“活雷锋”。1978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学雷锋先进干部标兵”,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此时改名滕耕耕)。
久耕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经常参加重要活动。1978年5月,他出席全军的一个重要会议,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把他叫到面前,深情地端详他,诚恳地说:“我与你爸爸是老战友了,你要继承你爸爸的红军本色。”
老一辈革命家的谆谆教诲,使久耕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辈子按父亲说的,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宁愿当一名普通公民,绝不和高干子女攀比职务的高低。
1983年滕久耕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放弃留在大城市、大机关和回北京的机会,主动申请来到了广西边防前线。他不愿意戴着父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母亲是全国政协委员和自己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光环,改名滕飞,决心一切从新的工作单位开始,一切从零开始,从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又一个回北京的机会。但他却主动申请到地处南海斗争最前哨的海军榆林基地。1988年他又四次打报告要求到西沙工作,组织上没有批准,送他到国防大学深造。国防大学毕业后他再次申请到西沙。1995年4月,滕久耕如愿以偿,被调到海军西沙水警区,来到了人称“南海戈壁”的珊瑚岛……
滕久耕的事迹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湖南日报》、《海南日报》、《新民晚报》、《人民海军》等报刊多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久耕在部队时被授予上校军衔,正团职。退役后转业到广东粤海石油公司任副经理。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