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摇曳在煤油灯下的故事

 

  小时候,我整天沉迷于打仗的小人书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陆战棋,内心渐渐产生了一种“长大后也要当司令”的向往,因为“司令”官最大、权最大,只怕“炸弹”,别的啥都不怕。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这种对“司令”的向往又幻化成了对奶奶、外公那些打日本佬故事的企盼和敬意。爷爷、外公、奶奶、姨婆及一大帮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成了懵懂少年心目中的抗日英雄。

  光阴飞逝,一晃20多年,记下这段家族英雄史的渴望与日俱增。但是,整天在为柴米油盐奔波,人也变得越来越疏懒了,要写下那段发黄的记忆越来越难,年份、地名、人物都忘记得差不多了。

  奶奶、爸爸、外公……能讲述我心目中那些英雄故事的长辈一个个撒手人寰。外公是今年5月刚刚辞世的。我忙于生计,成了惟一没能给他送终的外孙。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如果我再不能记下那段渐渐消逝的往事,我将愧对长辈,愧对家族,愧对列祖列宗。

  一

  将外公定位为“无名英雄”是近几年的事。

  小时候,听外公讲打日本佬的故事很过瘾,但对他的身份一直嗤之以鼻——一名国民党连长,国民党党员。

  外公小名毛头,大名钱师正,是我所有亲友中,惟一上过大战场、打过不少硬仗的人。外公还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

  外公家在迪塘钱村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上世纪三十年代,外公被送到国民党某炮兵军官学校学习。

  某一天,日本佬的飞机来了,正在田间干活的外太公背起锄头就往树林里跑。可是,他跑到哪儿,日本佬的飞机就像影子一样追到哪儿,还拼命地打机关枪、扔炸弹。据外公后来分析,大概是日本佬把外太公背的锄头当成枪了。外太公被炸得尸骨无存。回家奔丧的外公看了看父亲那口只绑了个稻草人的棺材,一下子昏倒在地。

  第二天天不亮,外公悄悄出走了。一个多月后,家人才收到他从江西九江寄来的信——他去找正在那儿当公安局长的姑父,要求打日本佬。我的太姑丈、那个红鼻子老头只让他当一名“情官”,天天带在身边。外公日本佬的愿望落空了。他再次不辞而别。

  外公参加过著名的三次长沙会战,也曾被日本佬围困在衡阳城中一个多月,南征北战,辗转大半个中国。外公说,在他参加过的众多战役中,最惨烈的一仗叫“六零铺战役”。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残阳如血,外公所带的那个连被日本佬围困在某小村一条狭小的弄堂内。日本佬的枪法奇准,只要外公的士兵一探头,脑袋就会开花。接连牺牲了十多名战士后,外公指挥大家突围——结果,整个连只剩下外公和一名奄奄一息的勤务兵。外公的双腿已被炸得血肉模糊,右腿还挨了两枪。为了抓外公日本佬搜索了三天三夜,外公和勤务兵在一个又黑又臭的茅坑里躲藏了三天三夜。

  这次分别后,外公再也没见过这名生死与共的勤务兵。每次说到这儿,外公总会揉揉眼睛,泪水就扑簌簌地往下落。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外公流泪的样子,每次见到外公,都会缠着他,要他再谈谈“六零铺战役”。

  第四天凌晨,又饿又渴的外公爬出了日寇的包围圈。没有医生,没有药品,一路爬,一路讨,外公坚持到了武汉……日寇投降后,满身伤病的外公走了整整三个月,才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老家。从此,外公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拐腿农民,村里人只知道他的腿是被日本佬炸的,但并不知道他曾经参过军,打过大仗。

  今年5月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被伤病折磨了大半辈子的外公悄然离开了我们,带走了残留在腿中的两块手榴弹弹片和一颗三八步枪的子弹。

  二

  奶奶施林妹默默无闻地生活了一辈子,绣得一手好花,缝得一手好鞋,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奶奶17岁就嫁给了爷爷。

  爷爷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也是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金义坚勇第八独立大队的地下交通员,用个时髦词,就是“无间道”、“卧底”。他的公开身份却是浦南兰北区洪溪乡第九保保长,既不能得罪日本佬,又不能不听“中国兵”(国民党部队)招呼。

  新婚没几天,奶奶大红婚袍都还没有换洗下来,家里突然来了一大队日本佬,说要看看奶奶的嫁妆。奶奶不知是计,挨个儿打开了所有的柜子。打开桌子的抽屉时,两支被拆得支离破碎的手枪一下子闯入眼帘。不等奶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日本兵一涌而上,把瘦弱的奶奶绑了个结结实实,并关进了浦江县的女子监狱。爷爷变卖了所有田地,才把关了一年半、满身是跳蚤和虱子的奶奶“保”回了家。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摇曳在煤油灯下的故事  煤油灯  煤油灯词条  摇曳  摇曳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故事

 3-5分钟简短红色经典小故事:歌...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王二小...(展开)

故事

 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