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亲历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

 

  我用手揭了揭眼睫毛,急切地注视着前方。2点40分,前面的人猛然急切地呼叫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千万人齐呼,欢声雷动,响成一片。我只觉大地颤抖,天宇荡漾,天安门广场东西大街人海翻腾,简直是人的狂潮,人的海啸。

  

  一、意外地加入了红卫兵

  16岁那年(1966年),我想加入红卫兵,那年我读初三。我的一位堂叔当时是村团支部书记,劝我争取加入共青团组织,我说:“共青团那算个甚,快涣散了。如今要紧的是‘入红’,‘入红’能见到毛主席。”

  “入红”真是困难,要根正苗红,还要查五代。我们班上有一半同学入了“红”,我还在“红门”外,急得我白天听不进课,夜晚睡不着觉。原因是我家出身中农,中农是“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组织上出于慎重,延长了对我的考查时间。更让人着急的是,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了,要从红卫兵中选拔一批学生进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入不了“红”,见毛主席就是妄想。

  10月3日,武殿国同学给了我一个红袖章,他说我已经加入红卫兵组织了,现在是“东方红战斗队”的成员,要我马上参加革命大串联,去北京见毛主席。我简直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我把红袖章接在手中,惊愕得合不上嘴巴,感激的泪水掉了出来。

  我跑回家,拿了半个任务猪的30元钱,从学校领了一个月的粮票(那时我们的户口在学校,吃供应粮,月标准32斤)。5号那天,我们“东方红战斗队”一行6人动身了。我们的口号是“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学习长征,步行上北京。”出发时郝忠孝同学任了队长,做了一面旗帜,红细布上绣着6个金色的行书大字“东方红战斗队”。

  二、“长征”路上

  早晨8点,身强力壮的郝队长精神抖擞地高举着旗帜,带领我们雄纠纠气昂昂地迈出了中学校门。我们每人背一个背包,我的行李是一块旧线毯和用两张山羊皮做的褥子。我们齐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沿关河溯流而上。偏关河水流不大,清可见底,一条便道沿关河而上。我们时而行水左,时而行水右,不时跳上青石搭的踏石。正值晚秋,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杏树叶微微泛黄。太阳温暖地照在当空,和风带着湿润的气息吹来,空气新鲜清爽。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80里的老营城。大约走出一半的路程,在石沟子一带,有的队员就行进缓慢下来,没了出发时的那股劲头,有的人走路还一拐一拐的。队长传令休息。我们坐着鹅卵石吃自带的干粮,我吃的是两个干馍馍,闫吉旺到底是市民,父亲又是医生,吃的是饼干。闫吉旺把他的新球鞋脱下来一看,脚上已打起了一个水泡。

  稍事休息后,我们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又出发了。闫吉旺学习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不怕苦,不怕累,忍痛上路,我很钦佩他的顽强精神。

  天上洒满星星的时侯,我们路过老营前1里的小营村,有几条狗叫得很凶,但始终没有扑上来,只在后面狺狺地乱吼,把我们送进了老营中学。这一夜我睡得很死。

  第二天阳婆一闪,我们又出发了,目标井坪城。第二天的行进更加艰难,言说80里路,实际远远超过80里,且要翻几道山、跨几条沟,比沿关河路陡多了。有的队员好像很难跟上红旗,队伍缓慢下来。我妈做的那双布鞋合脚利索,年龄最小的我紧跟队旗,脚上却始终不起泡。

  这天路过多少村庄,记不清楚,只记得中午路过一个叫奶河的村庄,村民们用惊诧的神色目送我们过村。一位放羊老者钦佩地与我搭话:“从哪里来?”我们说:“从黄河岸边来。”他说:“那黄河水里有鱼哩哇?”我们说:“有,好大,好多。”几个识字的孩子尾随着我们走了一段,指着我们的红袖章念道:“东方红战斗队”。

  又是满天星星的时刻,我们走到了井坪中学,接待我们的老师热情地安排住宿。在这里,我们意外地遇到了我校20班的10名同学。

  三、坐上火车

  第三天上路,两支队伍合二为一,目标是60里路到朔州。有四五个同学脚上的水泡变成了血泡,走路极为艰难,中午已过,我们还未走出一半。一路上没有了歌声。恰好上来一辆大客车,赞成乘车的意见占了上风,司机也很乐意帮我们,于是我们一齐乘上了客车。

  我第一次坐客车,觉得确实快活。脚上起泡的同学心情一定比我还要高兴,车厢里顿时响起了歌声。车到朔州火车站是下午4点多,正有去大同方面的列车进站。我们的领队慌慌张张地去买票,却过来一位解放军叔叔,很了解时事地说:“这会儿还买的个甚车票,齐往车上走就是了。”我们才晓得当时不买票也能乘车,便一涌而上,挤进了车厢。车到大同已是深夜,到北京的客车第二天早晨7点才有,我们只得在候车室过夜。

  第二天火车晚点,我们排队等了很久,9点多才上了车。这回可直指北京了。火车呼啸着前进,在大同的晨雾中冻得直打哆嗦的我渐渐暖和起来,我把头伸向车窗口,车外树木、电杆、房屋、田野,一样样向后退去。

  车过八达岭,从车窗向外望去,万里长城沿山脊蜿蜒而上,与画上的别无二样。我想起了偏关的长城,那些断壁残垣,给人的印象是古老陈旧。一刻功夫,长城隐去,火车在山间穿行,太阳一忽儿在左,一会儿在右,有时又在车后,我分不清哪是东南,哪是西北。我惊异这山不见一丝黄土,雄壮突兀,浑身黛绿。

  车过青龙桥,人们嚷嚷“人字铁路”。列车喘着粗气一上再上,伸向一条独沟,最后“滋”地一声放出一股白气,停在了“人”字的顶端。詹天佑那伟岸的铜像就耸立在旁边。居庸关夹在两山间,精致得像一个方形鸟笼。

[1] [2] [3]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亲历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  红卫兵  红卫兵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接见  接见词条  亲历  亲历词条  最后  最后词条  
故事

 我四次见到毛主席

  1966年作者北京留影,手握毛泽东语录(当时称为“红宝书”)  “文革”初期,毛主席前后接见红卫兵八次,共1300余万人。笔者这个“逍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