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黄玉滋(39年前她不顾亲友反对嫁给残疾丈夫 用爱撑起一个家)

  1970年,18岁的陕西平利青年杨国华在参与当地电站建设时,遭遇大面积塌方,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一夜间变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从此卧床不起。然而,他并没有气馁。他在病床上自学书法、文学等,坚强地活了下来。

  1979年,22岁的黄玉滋在杨家附近的鞭炮厂干活,得知杨国华的情况,黄玉滋心生怜悯,便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杨家聊天、下棋、作伴。两人开始熟悉起来,杨国华会给黄玉滋写信,鼓励她工作、学习,黄玉滋也会告诉他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日子久了,黄玉滋对聪明坚强的杨国华有了爱慕之情,向杨国华倾吐了心中爱意。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杨国华首先是拒绝的:“我从来没想过结婚,也不敢想,我是一个残疾人,父母年迈,债台高筑,我家担子太重了。”但黄玉滋坚定的态度让杨国华下了决心。得知女儿要和一个残疾人结婚,黄父以死相逼,最终没能拗过态度决绝的女儿。两人于1980年腊月领取了结婚证。

  就这样,黄玉滋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风雨飘摇的杨家。人们好奇,黄玉滋到底图什么,她说:“除了有自己的爱人,家里什么都没有。”婚后的黄玉滋挑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198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杨国华患了急性肾炎,豆大的汗珠把被子都浸湿了。最怕走夜路的黄玉滋冲出家门请村民帮忙救人。山路崎岖,夜色茫茫。她不知摔了多少跤,说了多少好话,总算请来几个人帮她把奄奄一息的丈夫送进医院急救室。她每天守在病房不敢离开半步,丈夫大便干燥,她就用手一点一点抠出来;丈夫想吃水果,她就托人卖掉奶奶留给自己的银手镯去买水果……一个月下来,丈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然而她却累得卧床不起。杨国华致残以来,先后13次出现病危,每次都是黄玉滋精心呵护,帮助他战胜了死神。

  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黄玉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不但要给杨国华熬药喂饭、接屎端尿、擦洗按摩,还要下地干活、喂猪养鸡、伺候老人、养育小孩。

 

  为了改善家庭条件,黄玉滋种过地、卖过菜、做过小生意,无论干哪一行,都舍得吃苦流汗,有始有终,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丈夫身体虚弱,黄玉滋把有营养的东西省着给公婆、丈夫和子女吃,自己躲在厨房里吃些残羹剩饭。婆婆临终前拉着黄玉滋的手说:“我儿子能遇到你这样的好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我死也瞑目了!” 

  为丰富丈夫的精神世界,黄玉滋省吃俭用买回来各类书籍鼓励丈夫步入知识殿堂。天道酬勤,只上过小学的杨国华陆续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诗歌、散文近百篇。随着知识的积累,杨国华对盘根错节的树根产生了浓厚兴趣。黄玉滋便帮着连翻身都很困难丈夫在床上练习根雕,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丈夫终于练就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成了远近闻名的乡土艺人,被安康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吸收为会员,获得中级工艺师职称,被评为市级残疾人劳动模范,并载入县志。

    1985年3月,黄玉滋的家庭荣获省级“五好家庭”称号;1990年12月她荣获省级“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9月荣获安康市首届公民道德模范称号。

  如今,日子越过越好,携手走过银婚的黄玉滋和杨国华仍如当年般恩爱。黄玉滋说:“我爱他,他比很多健全人都值得被爱。”而面对黄玉滋无怨无悔的付出,杨国华也在自己的诗作《赠玉滋》中这样表达:“亦爱亦怜亦朦胧,义无反顾嫁残农,弱女担起忧与患,泪水伴着汗水涌。啼笑姻缘称上善,无怨无悔有春风,尔今为爱历千劫,来世我愿做仆佣。”

  这些年来,她尽心尽力、不离不弃地守护和照料丈夫,从青丝到白发,为爱坚守、无怨无悔。是她的坚守,给了丈夫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她用满满的温情诠释了“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真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黄玉滋  黄玉  黄玉词条  亲友  亲友词条  残疾  残疾词条  不顾  不顾词条  丈夫  丈夫词条  黄玉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