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程绍光/程祖全(父子接力69年为烈士守墓)

  69年来,程祖全一家接力守墓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丈夫参战妻子守墓、父亲去世儿子守墓、父母忙碌女儿守墓……

  每逢纪念日,市民都会来到重庆市黔江区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

  “请不要喧哗嬉笑!这里是庄严肃穆的地方。”程祖全严肃得不容商量,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程祖全站在烈士碑前,指着碑后的陵墓,又一次讲起了先烈的故事,“22位先烈绝大多数都没有名字,很多人牺牲时不到20岁……”

  从1949年起,程祖全的父亲程绍光就为这22位先烈守墓58年。2007年程绍光去世后,程祖全牢记父亲遗嘱,和妻女守护烈士陵园也有11年了。

  程祖全说,他会像父亲一样,守候烈士墓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再完全交给自己的下一代。

  程家与这22位先烈,有着怎样的情缘?

  站在三元宫,可以俯瞰整个黔江新城。1949年,这里还是一片荆棘丛生的茅草地,26岁的程绍光就住在三元宫半山腰,与山顶相距不到100米。

  当年11月,黔江县解放后,县里把在全县各地牺牲的22位烈士陆续迁到三元宫集中安葬,并建起了烈士墓地,安排程绍光义务看管,每月2元补助。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当时就觉得住在附近,看管方便,也没觉得责任有多重大。”多年后,程绍光告诉儿女们,接到这个任务时,他觉得很平常,以为就是扫扫地、垒垒土。他说,这些烈士都没得姓名,好多人牺牲时还不到20岁,之前安葬时连棺材和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让他诧异的是,这些烈士搬迁到三元宫下葬时,当地老人们竟然纷纷捐出了自己的棺材,很多村民自发挖坑埋土、运送遗骸,就像安葬自己亲人那样卖力。

  贺龙曾四次到过黔江水市镇水车坪,率领红三军在马喇湖、大路坝等地战斗过。解放黔江时,湾塘之战异常激烈,好多解放军战士在此牺牲。在守墓的过程中,程绍光先后走访了这些地方,拜访了那些经历过战斗的军人和群众。

  “了解越多越钦佩、敬仰他们!”程绍光告诉家人,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眼看战争就要结束,美好生活就要到来,他们却倒下了。在他眼里,这些陵墓再不是孤独、清冷的石头、土堆,“他们是我们穷苦百姓的亲人、恩人呐!”

  对旧社会和新中国的生活,程绍光是有深切体会的。他8岁时,父母就先后去世,作为孤儿,程绍光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也在对比中感受到新中国的温暖。

  “做人要懂得感恩。”程绍光说,自己一个孤儿,能结婚生子、安居乐业,在旧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新中国,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他说,这些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他们长眠于此,自己就要好好地为他们守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新生的中国再次面临战争威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时成为热血青年的选择。

  后来,程绍光的妻子罗素香告诉儿女们,那段时间,程绍光总是听广播,没事的时候他就呆在烈士墓大半天,有时深更半夜还在那里转悠。

  程绍光向妻子说出了自己想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念头。那时,夫妻俩已经有了大女儿、大儿子。一年多来,罗素香跟着丈夫在烈士墓打理,越来越明白战争的残酷,何况听说美国人的飞机、大炮厉害得很。她问丈夫:“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你不要我们娘仨了?”

  是啊,程绍光一个孤儿活了27岁,还娶了老婆、有了孩子,分了田地、有了饭吃,这日子越来越好过、越来越有盼头,他何尝舍得这个家啊!

  “侵略者可不让我们好好过呢。”程绍光指着冰冷的陵墓开导妻子,是这些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换来的新生活,如果大家都不站出来保家卫国,刚刚到手的一切又会被战火夺走,到时,更多的家庭将流离失所,“这些年轻的生命,什么都没留下,连名字都没一个。相比他们,我还有你和孩子们!”

  罗素香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丈夫,守墓一年多却能讲出这么多大道理,虽然心中不舍,她还是被丈夫的一席话说动了。1951年,程绍光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把看管烈士墓的任务交给了妻子。

  程绍光走后,罗素香带着两个孩子接过了守墓的担子。大女儿程祖媛说,母亲带着他们去墓地除草,时常碰到大蛇出没,很吓人,最提心吊胆的是,看着这些坟墓,他们就会不由自主想到前线的程绍光,“母亲经常在烈士墓前发呆,好几次看到她悄悄抽泣、抹泪。”

  “谁不想老婆、想孩子啊!”多少年后,程绍光回忆起当初决心赴朝作战的往事时说,守墓一年多,寻访先烈足迹,他们的英雄事迹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国哪有家?有了国就要保护她!是先烈们教我上战场!”

 

  1956年,程绍光带着军功章从部队回到老家,一边耕种田地,一边继续守候烈士的陵墓。到1969年,夫妻俩已先后育有7个孩子,程祖全是最小的儿子。

  黔江区城东街道下坝社区党委书记田昌银回忆,程绍光每天早上都要带着扫把到烈士墓打扫清洁,晚上又要去转一转,树叶掉了清扫走,坟头的石头滚落又搬回去。遇上雨天,他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扛上锄头去挖沟排水,雨过天晴又忙着将滑塌的坟头重新修缮。程祖全回忆,每到此时,父亲就一边安排他们搬石头、除杂草,一边给他们讲述先烈们的故事。

  程绍光告诉孩子们,他年少的时候就有一手理发技艺,到了部队就被安排给战友理发。白天理发,晚上就去“摸夜螺丝(抓美国兵)”。

  “你们……知道这双手……送走多少……战友吗?”每到此时,程绍光就不由得颤抖地伸出双手,低垂着双眼,看了又看,然后出神地望着前方,好像不远处就是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还有他为战友理发的场景,然后泪水从双眼夺眶而出,“好多战友……今天理发,明天就……牺牲了……”

  以前,程祖全和家人都抱怨过父亲,立了功,还拒绝分配的工作,非要执意回到老家守烈士墓,让一家老小过紧巴巴的日子。

  “他总说,活着就好。”程祖全称,从讲述22位先烈的故事,到上战场亲历生离死别,全家人开始理解、敬重父亲。

  除了平常的维护,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和八一建军节,程绍光最忙,他至少要提前半个月打扫清洁。到了节日那天,他又当起义务讲解员,向前来祭奠的人们宣扬先烈的英勇故事。

  1982年,黔江革命烈士陵园在原址建成,新设了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室、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后来,为方便市民参观,看管陵园,程绍光干脆搬到陵园日夜守候。

  2006年时,程绍光已83岁了,有时只能指挥小孙女扫扫地、拔拔草。当年3月,老人把在外干活的程祖全叫了回来,让他打扫烈士陵园,迎接清明祭扫活动。

  “我时日不多了,守墓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民政部门那儿已经同意了。”那天,程绍光郑重地对程祖全说,“不要嫌看护陵园的补贴少,我们守护和传承的是爱国精神。”

  到了70岁后,程绍光的守墓补贴涨到了每月300元。那时程祖全在外做工每月收入有4000多元。从小在烈士墓长大,程祖全早已对先烈怀着敬仰之情,他欣然接受了父亲的重托。

  一年后,程绍光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每次程祖全打扫烈士陵园,他就坐在一旁,看着儿子搬石头、扫垃圾、为纪念碑的字补漆等。

  “你要好好守墓。”弥留之际,程绍光紧握住程祖全的手交办了三件事,一是保护好陵园的物品,宁愿家里丢东西,也不能把这些宝贝给丢了;二是要保护好陵园的一草一木,不能让人来割草、放牛;三是不能只是开门、关门、打扫清洁,要向大家讲述先烈故事,传扬英雄精神。最后老人叮嘱,“把我埋在对面的炭行(土地名)吧,死了我也要看着烈士墓。”

  父亲走了,程祖全与妻子曾贤平共同担起了守护陵园的责任。每天早晨出门前,程祖全留给妻子的那句话总是“莫忘了打扫陵园”;晚上收工,人没回家先到陵园转一圈,遇到落叶、垃圾又清扫一遍;下雨了,就像父亲一样去挖沟排水、堆码坟头垮塌的石头。

  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和建军节,程祖全就提前半个月不外出干活,带着妻子对烈士陵园进行大扫除,准备用于宣讲的英雄事迹材料。曾贤平就准备好茶叶、烧好开水,还帮着丈夫维持现场秩序。

  “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已蔚然成风。”黔江区城东街道宣传委员陈国和介绍,今年清明节,烈士陵园接待前来祭奠先烈的市民达80余批次6000多人,最小的只有3岁,最年长的有80多岁。

  程祖全已接力守墓11年了,他和妻子抽不开身时,女儿也担起了守墓的责任。采访结束时,程祖全的女儿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如果父亲老了,她一样会继续下去,守护好这22名烈士的墓。

  12.13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在这一天,亿万中国人民再次以国家之名,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并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致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程绍光程祖全  接力  接力词条  烈士  烈士词条  父子  父子词条  程绍光程祖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