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写作者而言,总有几个时期,会感觉自己进入了瓶颈期,时而焦虑不安、时而抓耳挠腮,越着急越压力山大,无力感压得自己透不过气。笔者也曾几度陷入瓶颈期,看到别的作者知识储备丰富、内涵深刻、行文流水,真是越看越焦虑。我们都很努力,但是千万不要着急,每一个瓶颈期都是提升水平的台阶,跨过它便能收获成长。一份跨过写作瓶颈期的成长“攻略”与君共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灵光乍现”。所谓的“灵光乍现”无非就是写作过程中的灵感爆发,脑子里迸发出来的瞬间感悟、好词佳句等。偏偏“灵感”喜欢一闪而现,刚才还突然造访,下一秒又消失不见,等回过神再想找到它,大脑却只剩下一片空白。唐朝诗人李贺,出门必带纸笔,若有灵感,随时记录,将所有的灵感都装进口袋中,可想,灵感是相当重要的。当然,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不用随身携带着小本子,所以,在“灵光乍现”的时候,迅速拿出手机,记录下来吧!
“万卷书不如万里路”,用行代替“现象写作”。有人说写作需要天赋的,天赋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是,另一部分——生活经验,是可以由我们来决定的。当看到一个生疏的话题时,想挥笔却不能自如,时常磕绊,这便是“想象写作”,一种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每个作者必不可少的,只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才会有非凡的体会和感悟。所谓“开卷有益”,便是说的这个道理,知识库越丰富,平时积累的阅历越丰富,越能源源不断地激发灵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用心方可“打磨精品”。欲速,则不达,写作是一门艺术,如果太着急,可能会南辕北辙,远离目标。大多数好的文章,需要反复锤炼,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才能成为精品。写作如同作画,十分钟创作出来的画稿自然不能与十天的画稿相媲美,只有“浪费”时间在写作上,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也许在工作中,我们迫于任务的截止期限,总是在慌张中写稿,忙碌的工作让我们身心疲惫,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创作,不妨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会冷静下来,慢慢思考文章结构、激发创作灵感,找回创作的动力和激情,用心打磨每一篇精品。
每个写作者都会经历“瓶颈期”这个阶段,这个时候不妨放下笔,不硬写,放空一下自己,感知一下周围世界,慢慢走出来,便是成长。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肖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