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冲锋冲刺的关键时刻。忙,成了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工作常态,同时也是扎实跑好“后半程”的应有状态,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必要心态。值此忙碌的特殊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绷紧弦”,在方向上“瞄准靶”,在行动上“拉满弓”,绝不让“忙”演变成“茫”“盲”“蛮”。
在忙碌中“扩容”知识,达到“忙而不茫”。“容易脱贫的都已经脱贫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烫手的山芋,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一般方法都很难解决。”这是扶贫干部对当前脱贫形势的清晰判断,也是扶贫工作到了爬坡过坎阶段必然面临的问题。的确,对于剩下的贫困“扎根户”,常常老模式行不通、老办法不管用,有时党员干部一日忙碌下来,也没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也让部分党员干部陷入迷茫,不知如何完成这最后的“临门一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底子薄的“边缘户”、能力弱的“兜底户”、难攻克的“钉子户”,党员干部要在忙碌中“扩容”知识,时刻保持理论学习“在线”,接触各地扶贫典型经验,不断刷新扶贫知识“内存”,不断完善扶贫工作本领,在工作“迷雾”中拨云见日、昏镜重明。
在忙碌中找准“靶向”,做到“忙却不盲”。对于扶贫工作的忙碌,扶贫干部常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来形容。但忙须忙在点上,一旦方向错误,就会南辕北辙,陷入“越扶越贫”的恶性循环。当前,个别地方盲目跟风“热门项目”,一味推崇“亮点工程”,在自身定位不甚明晰的情况下,“一窝蜂”“随大流”,强行“拉郎配”,致使扶贫产业同质化,进而引发产品滞销。凡此种种,不仅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延误脱贫“战机”,更有违当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忙碌中遵循客观规律,洞悉发展趋势,找准致富方向,不追热点、不随大流,根据各村各户贫困现状、致贫原因、脱贫路径,长远考虑,充分挖掘当地青山绿水、村落文化、乡土风情,创新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新业态产业,争取从“千村一色”到“五颜六色”,培育适合当地的“小众”产业,拓宽致富门路。
在忙碌中善使“巧劲”,实现“忙但不蛮”。俗话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说的是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扶贫工作也是如此。当下,部分地区信奉“大力出奇迹”,眉毛胡子一把抓,无用之功颇多。对此,党员干部要善用“巧劲”,通过各类妙招、巧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贫困户脱贫斗志不足的问题,多数扶贫干部都是采取入户“说教”的方式,常常导致扶贫干部“口干舌燥”,而贫困群众兴致恹恹,这里不妨创新思路、转变方法,通过开展“扶贫故事会”等形式,将“官话”变为“家常话”,把“普通话”译成“地方话”,让“扶贫宣讲”有滋有味,巧妙解决“蛮劲”难以克服的问题。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疫情、汛情纷至,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必定是分外忙碌的一年。在这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务必明朗“忙”的心态、找准“忙”的方向、抓好“忙”的过程,实实在在破解脱贫攻坚的“难题”,提升脱贫攻坚实际成效。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 罗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