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材料”写作的三点心得

  去年秋天,单位新进了几位年轻同事,有的大学毕业不久,有的是应届毕业生。工委分管人事的领导安排笔者为他们介绍介绍“材料写作”经验,以期让他们在这方面少走一点弯路。笔者并非专业“笔杆子”,写“材料”只是偶尔为之,在此简单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希望对新入职的年轻朋友有所帮助。

  一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基层工作的年轻朋友交流,他们反映,平常向领导口头汇报工作并不害怕,然而一到向上级汇报需要提供书面材料时,就写不出来了。笔者以为,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在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欠缺。因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还是有较大区别的。首先,口头表达除了语言表述,还可以并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让你的表述显得更加生动。相对而言,书面表达属于单一的文字表述,如果不具备扎实的文字驾驭能力,无论是叙述、描写或修饰,要将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就会词不达意,力不从心,结果就会造成“口述很丰满,下笔很骨感”的局面。为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一定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名著,多读和业务有关的书籍。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看过未必记得住,最好在阅读的过程多做笔记,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隔三岔五多加温习。长此以往,随着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的提高,把心中所想和口里所说的内容“变”成“材料”,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其次是提高调研能力。党员干部要干好工作,必须脚步为亲,“笔杆子”也一样,要想写好材料也需脚步为亲。坐在电脑面前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材料的。无论是写工作信息、工作总结,或者网宣稿件,重要的是案例和细节的运用。写一大堆形容词,还不如两个案例有说服力。说一大堆夸赞的话,也不如一个细节更能打动人心。而没有亲身体验、没有实地调查研究,仅靠看汇报材料、电话沟通或微信交流,是很难将材料写实、写活的。今年疫情期间,笔者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冒雪、冒雨甚至元宵节之夜,都骑着电动自行车到辖区的各个卡口去“转悠”。因为笔者深信,先让抗疫队员的奉献精神感动自己,写成的稿件一定能够感动别人。以笔者的经验,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观察群众辛勤劳动的身影,写出来的材料才会有“有里有面”“有骨有肉”,让人印象深刻。

  三是提高理论学习能力。写好材料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专业理论知识学好、吃透。如果不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写出来的材料就容易“跑题”,不仅出不了彩,甚至容易出现原则性错误。对此,想必很多入行久的朋友都深有体会。笔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刚转行来到组工部门时,写起材料也是两眼一抹黑。因为,缺少专业理论指引,写起材料有时连方向都把握不好,需要领导帮忙修改才能成文。后来,领导给我推荐了几本组工书籍学习,并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共产党员网“党章党规”“党员教育”“先进典型”“党务问答”等栏目,及时补上组织工作理论与党建知识的空白,才逐渐找到材料写作的门道与乐趣。

  以上所言,只是个人参与材料写作的点滴心得。要把材料写好,总之需要加强全方位的学习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只有勤奋学习,多练多写,才能练出“好笔头”,写出“好材料”。

北京市昌平区《天北党建之窗》编辑部 吴长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材料”写作的三点心得  点心  点心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  材料  材料词条  
文汇

 在山的那边 有一群可敬的人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便接到了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户的任务。下村入户走访调研换来一身泥土色,立誓扎根基层做好百姓服务者,我用脚步丈量着三道河和鱼泉沟的每一寸土地。在与...(展开)

文汇

 写好自己的“先锋文汇”

 先锋、犀利、构思精巧、角度新意、有深度、接地气……这些都是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栏目的特点。曾经有网友如此形容“先锋文汇”栏目:“品味先锋之问,点燃能量之火,...(展开)

文汇

 不能让“开会”沦为“洗责肥皂”

 开会是通报信息、统一思想、研究问题、布置任务、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组织会议、参加会议,也成了政界官场的常态。而会议应该怎么开,很有讲究。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