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有关地区都要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为全党全国上下防汛工作作出最强动员。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考验着各地各部门的防汛救灾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降雨仍然偏多,黄河中上游、海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汛情。党员干部必须“备”足忧患意识、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宁可备而不用”需“备”足“防”的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遇事有备方能战而胜之,这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前提条件。防汛重点在“防”,在这场“大考”中,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见微知著的敏锐是考出“高分”的关键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防汛工作更加复杂,任何的盲目乐观、掉以轻心,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必须牢固树立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思想,实时动态掌握薄弱环节在哪里、哪里可能会发洪水、发多大洪水,人民群众该往哪里疏散避险等信息。把风险估计得严重一些,把隐患考虑得全面一些,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防范意识,全力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系数”。
“宁可备而不用”需“备”足“赢”的担当,做好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的“结合文章”。“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党员干部既要有敢打硬仗的担当,也要有能打硬仗的本事。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必须以闻“汛”而动的责任感、临阵拒敌的紧迫感,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下好防汛“先手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政治优势。要具备“战略思维”,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谋划好、处置好洪灾前后的各个环节;又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重点位置提前预置救援力量、细化救援方案。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做到“有预案、处置快、能把控”。
“宁可备而不用”需“备”足“保”的功夫,稳妥推进灾后恢复工作。促一方经济发展、保千家万户平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赢得防汛救灾主动权,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7月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4省(区、市)2385.7万人次受灾,203.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6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643.9亿元。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必须在继续抓好抗洪抢险的同时,积极主动谋划灾后重建工作。要以“水退到哪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工作就推进到哪里”为目标,提前做好谋划、下足绣花功夫,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及时开展核灾报灾、加快基础设施修复、助力受灾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
“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体现着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所表达的正是备预不虞、未雨绸缪之意。始终把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做足“备”字文章,如此,定能为打赢防汛救灾的硬仗注入强劲的底气与必胜的信心。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 张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