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回信中写道,“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这是对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表扬与肯定,也是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殷殷期盼。
2020年是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距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仅剩不到6个月的时间,在即将迎来的历史性时刻里,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磨砺而升华”,作为刚毕业到基层工作的“小萌新们”,肩负着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重任,承担着为民服务之责,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做一朵敢于奔涌的青年“后浪”,方能御风而行、劈波斩浪,让青春的“浪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奔涌向前。
做新时代勇于奔涌的“后浪”,需将“拳拳初心”化作“人民至上”的原动力,奋发有为、奋勇争先。习近平曾借用“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强调,人民的安危苦乐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从来就具有情系群众的民本意识和关注万家忧乐的民生情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持续探索、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实践的孜孜追求,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树牢“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不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只有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工作开展中,才能让我们的人民物质世界极大丰富、精神世界极大自由。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作为刚毕业到基层工作的“小萌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初心使命化作工作上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原动力,真正从思想做到“将心比心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
做新时代勇于奔涌的“后浪”,需将“殷殷民情”化作“进村入户”的亲和力,想民之想、急民之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脱贫攻坚已经到了“百米冲击阶段”,做好扶贫工作要下足“绣花”功夫,一针一线马虎不得。脱贫一线连续多年的高负荷、高强度运转,一些地方、一些人出现的“疲劳症”和厌战的情绪要不得;放松一下、减减压力、歇歇脚思想要不得;满足于压线脱贫,完成基本要求了事、草草应付的思想更要不得。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急于求成是干不好扶贫的,作为刚毕业到基层工作的“萌新”要做到上知政策、下晓民意,就需要迈开步子、走进户子、沉下身子,将耐心化作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当好政府和群众的枢纽桥。进村入户、深入调研的同时,扶贫干部要当政策“宣传员”向贫困户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做扶志“劝说员”让贫困户抛弃“等、靠、要”的陈旧懒汉思想;还得扮演矛盾“调解员”角色,化解扶贫户家庭内部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做新时代勇于奔涌的“后浪”,需将“宠辱不惊”化作“功成必定有我”的践行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作为刚毕业到基层工作的“萌新”,不要总是坐在会议室中做“会哥”“会姐”,待在办公室里做“表哥”“表姐”,背靠材料坐而论道,而应走出办公室打通“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脚沾泥土”将思想决心化为行动自觉,切实解决难题、啃下扶贫工作“硬骨头”,将脱贫冲刺路上遗留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啃掉,将短板补得更牢靠一些,将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刚毕业的“萌新”们是一群怀揣初心、肩负使命的热血青年,应以满腔热血的激情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中去,应以群众心为心,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在扶贫路上以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填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繁重,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全年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人民至上”的原动力、“进村入户”的亲和力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践行力,唯有“三力”齐发,借“力”而行,方能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安徽省霍山县诸佛庵镇人民政府 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