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文章84次提到“人民”二字,充分展示了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挚情怀。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党员干部必须胸怀“人民梦想”,用心对待群众、用情打动群众、用行动服务好群众,尊重人民意愿、顺应人民期待、达成人民诉求,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磨砺“人民群众”这块最坚硬的“靠山石”。
“研”字为“先”,念兹在兹,枝叶关情,把“忧民之情”常常“挂在心坎上”
“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道行致远,不忘初心。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么,民生无疑是最厚重的底色和最温暖的主题。党员干部对群众是否有深情谊、讲真感情,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评判最权威,来不得半点“套路”,容不下丝毫“忽悠”。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就不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做出的决策自然也就对不到群众的心坎上。“做群众工作的途径有千万条,但贴近群众感情是第一条”。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忧民之情,主动到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多体验泥土之辛、锄禾之苦、行路之难,要入乡随俗,讲百姓话,唠群众嗑,做到田间地头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要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学习经验知识,把群众的办法转化为推动基层工作的“参考手册”,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谋”字为“重”,舍我其谁,勇于担当,把“为民之责”时时“扛在铁肩上”
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尽其责。当前,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巩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握时代新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把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转化为具体实在的“幸福指数”。党员干部要始终咬紧“责任”二字,要知其责、担其责、践其责,让“责任”二字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监督自己,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不懈奋斗中善作善成、建功立业、实现价值。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决心,干工作、解难题、抓落实;以“危难时刻显身手”的使命担当,迎挑战、控风险、渡难关,做到“事不避难、勇于担当”靠前站位,“未雨绸缪、无畏担当”及时到位,“独当一面,善于担当”及时补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干”字为“要”,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把“利民之举”事事“抓在手心里”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百姓有所呼,干部有所应;百姓有所求,干部有所为。党员干部要把工作放在群众中去筹划、去部署、去推进,多思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困,多做“雪中送炭”的大好事,不做“雨后送伞”的尴尬事,要以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务实的举措,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向群众工作集中,持续发力、绵绵用劲、久久为功,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让群众利益诉求可望、可期、可及。党员干部要始终带着真心、带着感情,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摸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困难事,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以真心实意抓牢工作落实,让群众得到实惠,扎扎实实为群众谋民生之策、办民生之事、解民生之难,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利的实事好事,真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照明灯、干事业的顶梁柱、行动中的主心骨,引领群众奋勇前进。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委组织部 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