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微信时,在某订阅号上看到一个名为“什么是共产党?习近平讲述的这个故事让人泪目”的视频。故事讲述了85年前,长征的红军来到湖南汝城县进行修整,其中一支红军沿着蜿蜒的小道驻扎到了沙洲村。11月的一天,北风夹着冷雨,寒气逼人,战士们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徐解秀见状就让其中三个女红军睡到自己屋里。女红军进屋看见简陋的床上仅有一条烂棉絮与草蓑衣,便把身上唯一的一个行军被与徐解秀母子合盖,大家侧着身、抵足而眠,度过了温暖的一夜。临走时,对徐解秀母子心疼不已的女红军便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她留了下来。看完后,笔者已泪湿眼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骄傲感油然而生。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伴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这个温暖的故事又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关于:常怀“慎”之戒律守初心,方能续写“长征”新篇章的课。
慎微,于细行之间“捋顺初心”。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提醒我们不管任何职业,都要防止小过酿成大错。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小事、细节就是“手电筒”“显微镜”,最能“聚焦”人品、“放大”作风。党员干部最忌的就是把“合情合理”“无关紧要”作为为官处事的“格局”“态度”。细微、小节之处最能“见初心”“现担当”“验廉洁”,一顿饭局一红包、一盒月饼一包茶,都可能是信念之根“松动”的开始。廉洁与腐败的距离往往就在一念之间,“8小时”之外的私人场合,更要靠自律来约束言行,须谨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重视“小事”、留心“小处”,于细行之际“捋顺初心”,“锱铢必较”才能练就党员干部新长征路上稳健的“脚跟”。
慎初,于未萌之时“永葆初心”。“湿鞋者”理论这样说:雨天步行,人们一旦踩入泥水把一只鞋弄脏,就不再小心翼翼,保护好另一只鞋,走路便肆无忌惮了,最后把两只鞋都同时弄脏。从特殊到一般的哲学思维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谨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就会在第一次失足后继续放纵自己,直至步入泥潭深渊。党员干部一定要谨慎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头一回”“第一次”,不要怀着“试试水”的心态挑战党纪国法的“硬线”和道德良知的“软线”。背弃道德的第一扇小“天窗”或是违法犯纪的第一道大“闸门”一旦打开,不管有没有受到及时的惩罚,欲望的“洪水”都会一泻千里。葆初心须谨记“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步步为营”才能绷劲党员干部新长征路上“敏锐”的神经。
慎权,于公私之间“坚守初心”。习近平2004年在《求是》杂志第19期,刊发的《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中指出了官德在用权时的重要性,可见,谨慎用权,是检验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慎权”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明确权“来源于群众”并“服务于群众”的理念,把“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在为人民谋福祉上,不能将权视为区别于他人的另类标配,持权谋私、仗权压人,要摒弃“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实权就有实惠”“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歪理。当然,在“如履薄冰”用权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用权、“因地制宜”用权,不能因为害怕出错,就把权力束之高阁。须警醒,对于权力的浪费也是一种变相的腐败。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永远保持着不弄权、不揽权、不越权,秉公用权,才能在公与私之间“守护初心”。“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顶礼膜拜”慎用权,才能树牢党员干部新长征路上服务至上的理念。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长新乡豆寺村委会 李娇(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