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看着朋友圈里学弟学妹们感慨人生,既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向往,也有“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情怀,还有“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伤感。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毕业季做选择时的艰难。我放弃了国际学校优厚的待遇,放弃了去羡慕已久的南方城市生活的机会,选择了北京远郊的偏僻小镇。一年来,我始终谨记母校外交学院“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校训,在这广阔艰苦的地方砥砺心智,磨练自己,走好基层选调的三步“野路子”。
第一步要深入农村,野性扎根。来农村就要入乡随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压下调子,多沾点儿“土气”。毛主席说过,“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则是一种高级趣味,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和老百姓打交道,要深刻认识“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负,自己也是百姓”这一实际,和百姓讲“窝心话”“宽心话”,切不可官话、套话、废话连篇。多了解百姓,才能多认识村庄,多了解实际。从百姓口中,我听到了古北口村的“令公庙”是萧太后因佩服杨令公不屈不挠不投降的精神建造的,听到了“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琉璃影壁靠大道”的传说,听到了帽儿山七勇士的英勇故事。多了解百姓,才能融入当地生活,才能扎下“茂根”,结出“穗实”。
第二步要深入工作,野性成长。一旦开始工作,就要学会角色转变,摒弃学生时代从老师那里拿靠要的心理,积极主动有所作为。任务在手时,要有知难而进、敢于担当、勇于成事的精神,发挥抓铁有痕、落地有声、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劲头,拿到“烫手山芋”不要闪躲,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挑到重担也不能趴下,要练就经得起磨练的肩膀。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传递乡村声音、凝聚社会共识,用自己的所学所干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仅仅是20字方针,对于乡村社会治理也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要像谈恋爱一样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不计较个人一时得失,不忘初心,怀揣匠心,将每件工作都做到极致。
第三步要深入实际,野性开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拓创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乡村是个熟人社会,乡村治理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但深入实际的工作方法不能丢,解决困难的工作态度更不能丢。“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民所思、所想、所盼,就是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目标。”只有深入实际知民所需,才能开拓创新解民之忧。要敢于面对现实,多运用“求解性思维”,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以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野性开拓,战胜前进中的一切困难。
北京市古北口镇人民政府 张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