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布在乌东地区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命令,俄乌战事爆发。立即成为世界头号新闻。美欧强烈谴责俄罗斯,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先后召开紧急会议,联大通过决议。触发世界股市、汇市、原油、粮食、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剧烈动荡。
美欧迅速宣布的对俄罗斯的“毁灭性制裁”,给俄罗斯经济、世界金融市场、能源、粮食、半导体芯片、汽车等供应链带来重大冲击。半个多月来,随着俄乌战事、国际社会的反应、俄乌谈判和美欧对俄制裁情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世界市场随之反复震荡。
本报告试图梳理乌克兰危机和美欧对俄制裁带来的巨大震荡,初步估计对俄罗斯经济、世界金融市场和能源、粮食市场、全球供应链以及对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报告提出对乌克兰危机结局和欧洲地缘战略影响的几种可能;并据此分析对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建议。
由于形势发展迅速,且前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报告属于阶段性估计和分析,并将对形势进行持续关注,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结局明朗而加以更新。
01 世界市场的巨大动荡和美欧对俄罗斯的“毁灭性制裁”
(一)世界市场的巨大动荡
乌克兰危机爆发两周多来,美欧股市连连下挫,原油、黄金和粮食价格暴涨,欧元和英镑兑美元下跌,卢布兑美元暴跌,人民币兑美元则出现震荡后微跌的趋势。
在股市,3月11日周五收盘与2月25日周五收盘相比,纽约三大股指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普累计分别下跌3.27%、6.21%和4.11%,显示科技股遭受打击更大。欧洲三大股指英国富时100、德国DAX和法国CAC40累计分别下跌4.46%、6.45%和7.29%。这反映欧洲股市遭受打击比美国更大。乌克兰危机与美联储加息预期两个因素的叠加,也对中国内地A股市场以及港股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期沪指跌幅达到了5.28%,恒生指数跌幅达13.1%,并在随后数日内持续大幅下跌。
在汇市,美元汇率走强,美元指数两周内累计上升2.68%,从96.5433升至99.1263。欧元和英镑累计兑美元分别下跌3.17%和2.75%。卢布对美元暴跌,从一美元兑83.8608卢布跌至133.2500卢布,跌幅37.07%。人民币对美元则微跌0.35%,从6.3174跌至6.3394元兑一美元。但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汇率上升,到3月9日突破一欧元兑7元人民币关口,同一天一英镑兑换人民币8.33元,人民币升幅达到2.57%。黄金保值作用超过了美元,两周内黄金价从每盎司1890.10美元涨至1993.47美元,涨幅5.47%;逼近2000美元大关。
在能源价格上,原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出现暴涨。纽约市场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两周来从每桶91.93美元涨至109.21美元,伦敦市场布伦特原油从94.56美元涨至112.30美元,累计涨幅均为18.8%。
在国际粮食市场,粮价出现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玉米和小麦最近期货价两周累计分别上涨5.99%、16.39%和29.02%。其中小麦涨幅尤其惊人。俄乌两国合计占世界小麦出口25%。俄乌战事引起市场对世界小麦供应链的普遍担心。
本周随着俄乌两国第四轮会谈继续进行,市场紧张情绪略有缓和,原油、黄金略有回落。但近期走势还要看俄乌冲突局势如何发展。
(二)美欧对俄罗斯的“毁灭性制裁”
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和欧盟立即迅速宣布对俄实施“毁灭性制裁”。
金融制裁:2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禁止俄央行等俄金融机构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宣布将俄中央银行和部分银行排除出SWIFT。从而使俄相当大部分外储无法使用,促使卢布剧跌。并切断互联网,万事达、维萨卡和手机支付无法在俄使用。
能源制裁:3月8日拜登签署禁止从俄进口油气的总统令。3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凡尔赛举行的欧盟非正式峰会上提出2022年从俄进口天然气减少70%的计划。
资产和个人制裁:冻结俄政府和官员在美欧资产。
贸易制裁:禁止向俄供应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产品。3月11日,拜登宣布取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从而将美对来自俄罗斯的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从3%提高到30%。3月14日,欧盟也宣布取消对俄贸易最惠国待遇。
美欧跨国公司纷纷执行或响应这些制裁。英国石油、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纷纷撤出在俄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份。波音、空客、万事达、维萨卡、麦当劳、微软、IBM、苹果、英特尔、谷歌、推特、脸书、华纳兄弟及迪斯尼等纷纷撤出俄罗斯。加上文化等其他方面制裁,美西方对俄制裁总计超过5000项,规模和力度均前所未有。
俄罗斯则毫不示弱,立即采取强硬反制裁。俄方宣布禁止出口产品清单,计200多种。包括科技、电信、医疗设备、交通工具、农机等。对世界市场对俄依赖较大的产品实施严格限制或暂停出口,包括化肥(俄系世界最大化肥生产国)、贵金属、工业金属、木材、小麦和糖。将48个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友好国家(地区)清单,取消其专利费,用卢布偿还贷款,禁止粮食对其出口。将59家外企列入黑名单。包括苹果、大众、宜家、微软、IBM、壳牌、麦当劳、保时捷、丰田、H&M等。其公司及管理层面临被扣押账户和资产、引入外部管理层及财产国有化。梅德韦杰夫3月10日警告那些准备或正在大规模撤离俄罗斯的外企:正研究回应措施,包括将其资产进行破产(清算)和国有化。据统计,仅麦当劳在俄就有门店847家。如俄政府采取以上措施,每月将损失5000万美元。
02 对俄罗斯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认为,美国宣布对俄持有主权债务的央行实施制裁,致使穆迪、标普和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将俄罗斯主权债务信用将为垃圾级。2月24日,伦敦证交所宣布中止俄罗斯27种股票交易,其估值降为零。
美欧宣布禁止俄央行进入SWIFT,迫使俄罗斯近半数外储(约3000亿美元)无法使用,促发卢布大跌。迫使俄央行将基准利率从9.5%提高到20%。
俄罗斯有经济学家认为,美西方制裁对俄打击最大的是金融系统。俄主要银行不能对其客户用外币结算(约为每天500亿美元)。银行卡和跨境电商业务都受到影响。并认为,俄电子产品、航空设备和汽车进口将受影响,在俄的几十家西方企业将关闭或离去。
3月8日,拜登称美禁止进口俄能源。这助长了世界油价的进一步暴涨。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最近期货价一度突破每桶130美元关口,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罗奇认为,这将迫使各国央行大幅加息,从而增加衰退风险。但会否向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那样持续数年,尚待观察。
大西洋理事会前理事安德斯·阿斯伦德3月2日表示,俄罗斯所有资本市场均已被“消灭”,俄央行不能再动用外汇平息卢布面临的的动荡,只能用非市场手段。因此,“俄罗斯金融已在一天内瘫痪”。
法国财长勒梅尔(Bruno Le Maire)称,美欧制裁俄罗斯的目的是使俄罗斯经济“瘫痪”(cripple),认为能够做到这点。因为还禁止了西方投资者与俄央行做交易,并冻结了俄罗斯海外资产。
高盛将俄罗斯2022年通胀率的预计从原来的5%上调到17%,将GDP增长率从2%下调到-7%。并估计俄国内需求将减少10%或略多。
俄央行3月10日公布的调查表明,2022年俄GDP预计将下降8%。
西方对俄制裁的经济后果估计相当严重。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后,西方对俄实施了严厉制裁。2014-2019年俄罗斯GDP年均增长率只有0.4%。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2-2008年平均达到约6.7%。
(二)对世界能源供应链的影响:世界原油供求平衡被打破,出现人为缺口并引发油价气价暴涨
2021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恢复,世界原油需求迅速回升,日均消费量达到9953万桶,比2020年的9620万桶增加333万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低于预期140万桶,美国由于页岩油成本上升,原油增产潜力只有100万桶。俄罗斯日产达到1090万桶,已接近产能极限。因此供给已略低于需求,引起油价节节上涨。纽约市场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最近期货价在2021年底已涨逾77美元。拜登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后,欧盟不得不跟随,并宣布逐步减少从俄进口原油。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约1.2亿吨,占俄原油出口总量52.3%。人为限制供应加剧世界市场原油供应短缺。触发油价急剧飙升。3月10日纽约油价收于106.49美元。专家估计可能涨至185美元,远超2008年创下的147美元记录。
欧盟是世界主要的天然气进口地区。2021年进口量42.3%来自俄罗斯(2021年为1550亿立方米)。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北溪二号工程已停止。俄罗斯现有7条对欧输气管道中,经波兰至德国的亚马尔输气管也停运(最大输气量330亿立方米)。欧盟表示今年从俄进口天然气将比上年减少70%,即减少1120亿立方米。这1120亿立方米缺口中,500亿立方米寻求其他来源,其余靠太阳能、风能等弥补。这种人为供给严重冲击了世界市场天然气供应链,加剧了欧洲天然气短缺和价格暴涨。3月7日,作为欧洲天然气价格代表的荷兰TTF天然气四月期货价格飙升到3899美元/立方米,比冲突爆发前上涨了271%。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3月10日在凡尔赛举行的欧盟非正式峰会上介绍了《新能源战略》(RePowerEU,将于5月份公布)的要点,到2027年以前逐步取消从俄罗斯的化石燃料进口。
由于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展开的制裁大战,导致全球能源供需出现错配。2020年疫情初期原油价格大跌,甚至一度出现了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负数,大量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无法维持出现倒闭和破产,大幅挫伤了投资者对原油产能投资的积极性,加上对于气候变化议题可能带来对长期能源消费结构改变的预期,原油危机这一结构性问题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其他能源供应国增加能源生产而出现改变。现有的世界油气供应链出现重大打乱和中断。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增长将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
(三)对世界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影响
美欧国家应用制裁手段,隔断俄罗斯金融机构与本来是客观记载国际支付数据和流向的SWIFT(环球金融同业电讯会)之间的业务联系,造成部分国际支付危机。俄罗斯对外、及外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投资、服务支付的中断,影响最大的是与俄贸易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首先是欧盟(2021年俄欧双边贸易额为2820亿美元,主要是德国与荷兰)。同时,它基本扼杀了俄罗斯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和国际资本在俄罗斯证券、债券市场的交易。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持续,极大地冲击了世界股市和汇市。危机爆发在欧洲,促使欧元汇率下跌,资金外流。美国处于离岸,相对安全。因此美元和美国资本市场成为避风港。其表现是美元汇率上升,美债受追捧。如持续发展,将助长国际资本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从而给后者带来新的国际收支困难和债务负担。
(四)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链的影响:世界粮食危机风险
乌克兰危机爆发的一个直接反应是世界粮价急剧上涨。美联社3月9日发自伦敦的消息称,俄乌军事冲突将引起世界粮食危机。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合计占全球小麦出口总量四分之一。乌克兰近日宣布禁止小麦和燕麦出口,以保障国内供应。俄罗斯在遭受美西方制裁后也宣布禁止小麦出口。
即便俄乌不颁布出口禁令,其出口也将非常困难。在美欧制裁下,世界三大航运公司已经暂停了俄罗斯海运业务。乌克兰谷物出口的三分之二、葵花籽油出口的的四分之三都从黑海港口出运。由于战争爆发,这些海运均已中断。
全球粮食供应紧张无疑将进一步加剧。2021年全球粮价已经上涨40%,美联社报道估计2022年将继续上涨将近三分之一。世界出现新的粮食危机风险非常大。许多低收入国家将受害尤甚。
值得指出的是,能源价格高企将对2022年全球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俄乌粮食出口受影响可能只是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前奏。由于能源价格上升将会提升粮食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今年农业收成存储,其长尾效应将会延伸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
(四)对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影响
1. 半导体
半导体生产制程必须的惰性气体氖等,大部分来自俄乌两国。据穆迪公司报告称,俄乌惰性气体氖产量占全球70%。乌克兰供应全球所需的50%和美国所需的90%。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光公司表示目前存货充足,但俄乌危机如持续将影响后续供应,而寻找替代来源需要6至12个月。尤其令人担心的是,鉴于世界范围内的半导体芯片短缺,该行业正在大规模新建生产能力,估计未来四年内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如俄乌危机持续,惰性气体供应打乱或减少将严重威胁到世界半导体产业。
2. 汽车
德国大众集团3月2日宣布,位于莱比锡的该集团保时捷厂将停产到下周末。位于沃尔夫冈的总装厂也将停产。原因是汽车线圈供应短缺。宝马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工厂也宣布停产,原因是来自乌克兰西部的汽车线束供应中断。法国雷诺现宣布部分停产,因为雷诺在俄罗斯有较大产能,整个集团8%的利润来自俄罗斯。
3. 航空航天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依靠的若干关键金属的重要来源。其中钯出口占全球43%,钛出口占全球40%。俄罗斯切断其出口,必然严重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航天工业。同时,由于俄罗斯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服务。未来如制裁程度进一步加深,将会导致国际空间站因缺乏物资补给、撤回驻站宇航员的情况,并有可能因缺乏足够燃料调整姿态而缩短使用寿命。
(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俄乌军事冲突刚爆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即发表联合声明,警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世行行长马尔帕斯3月2日称,俄乌对立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格奥尔基耶娃3月10日表示,该组织4月份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会下调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其1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曾预测2022年世界GDP增长4.2%。
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所(NIESR)上周预计,俄乌危机和随后引起的能源、粮价暴涨将使世界GDP损失1万亿美元,到20232年使世界GDP增长率缩减1个百分点;并使2022年世界通胀率提高3.0个百分点,2023年通胀率提高2.0个百分点。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油价暴涨进一步推高了美国通胀,2月份CPI同比上涨7.9%,比1月份的7.5%进一步加剧。美财长耶伦认为,2022年将是通胀非常高(very uncomfortably high)的一年。CNBC3月6日报道,14家主要研究机构对2022年美国GDP增长率的最新预测为3.2%,比2月份预测的3.5%下调了0.3个百分点。
乌克兰危机对欧盟经济影响更大。巴克莱银行将2022年欧盟GDP增长率从上月预测的4.1%调低到3.5%。摩根大通银行则从4.2%调低到3.2%,整整调低1个百分点。
据欧洲时报3月7日援引法国世界报报道,法国研究机构REXECODE认为俄乌危机将使法国2022年GDP增长率缩减0.7到1.0个百分点。而法国国家经济研究所1月份曾预计2022年法国GDP增长3.6%。
从以上预期看,乌克兰危机将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判断已经是各方主流。欧洲将因为与俄罗斯的“脱钩”不得不在短期内承受大幅通胀的冲击。部分发展中国家摆脱疫情影响实现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会放慢。但相关影响的具体表现,受冲突局面及其连锁效应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分析。
03 乌克兰危机的可能结局,欧洲地缘政治格局改变的长远影响
乌克兰危机目前在战场上继续升级,没有缓和迹象;双方虽然已进行四轮谈判,距离达成妥协还有一段距离。整个局势处于胶着状态,且升级危险远大于缓和前景。这是因为乌克兰危机是地缘政治板块不断冲撞,危机动量长期积累,终于爆发的结果。而它的本质既包括美国霸权需要驱动北约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也有俄罗斯从传统地缘政治观触发寻求在周边建立“缓冲地带”等因素。因此很难迅速平息,也很难浅层次平息。无论结果如何,欧洲地缘政治格局都将发生战略性改变,其影响将是长远的。
(一)乌克兰危机的危急态势和可能结局
1. 乌克兰危机处的危急态势
在战场上,俄罗斯并未像普遍预料的那样迅速打垮乌克兰并占领基辅。乌克兰军队也没有迅速崩溃。俄罗斯除了拿下赫尔松外,没有攻下一座主要城市。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平模式”的指导思想,即避免伤及平民和对城市的大规模破坏,主要想以大军压境,摧毁乌克兰军事设施后迫使后者屈服。但乌克兰在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下强硬抵抗。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共28国纷纷火上浇油,不断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和药品。美国已经和在国会推动通过对乌军援及物资援助已达100亿美元。德国提供了1000枚反坦克导弹和50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荷兰提供了20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法国提供了3亿欧元军事物资并派1500名军人到北约东部前沿地带。捷克、立陶宛等也纷纷提供武器。来自英国等国的“志愿军”也纷纷抵乌。因此,战争很可能持续。
在谈判桌上,俄方三个条件非常清晰: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和乌东两州独立;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实现中立化。乌方底线则是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主权问题无谈判余地。因此,尽管双方都有谈判愿望,都愿继续谈判,而且达成了人道主义通道的共识,但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立场完全对立。因此,即使双方能够搭乘协议,但其落地和维持还存在众多问题,规模不一的交火和动荡可能会持续。
2. 乌克兰危机的三种短期可能结局
其一,在国际社会的持续斡旋下,在中、法、德、土参与调停的情况下,俄乌双方在较短时间内停火。虽然并未解决问题,但将战事缓和下来,双方继续谈判。谈判将持续较长时间。期间打打停停。最后达成全面和平协议。这种结果最理想,也存在现实可能性。但需要经过艰难的努力。
其二,随着战争烈度和深度的延续,乌克兰政府与俄方达成协议,双方在官方层面上达成停火。普京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这意味着战争将不再延长。这种可能性存在,但鉴于目前战场形势和美国、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大力支持,俄方要达到目的有一定难度。
其三,双方相持较长时间,持续数月、半年甚至更长。乌克兰尽管可能丢失部分领土和城市,但泽连斯基政府并未选择妥协;俄罗斯占领了部分重要城市,但受到乌军和其他反俄武装力量的不断袭扰,战事将会持续。在这一背景下,由于俄乌之间矛盾未能解决,战事延伸可能导致周边国家卷入,或者决策者出现非理性决策情况,甚至导致核战争风险出现。
双方冲突发生后,北约表示没有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计划,并拒绝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随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承认无法加入北约的事实并愿意讨论在乌不加入北约的情况下的安全保障问题。这说明谈判协调的基础面出现好转。如果此时各方加紧沟通协调,将有可能使当前的冲突得到缓和甚至平息下来。
(二)乌克兰危机的根源不会消除,本质不会改变
1. 北约东扩与俄乌之间复杂的历史渊源
乌克兰危机的关键症结并不在乌克兰本身,而在于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北约持续东扩已将其边界推进到俄西部边境。俄罗斯传统的地缘政治观使其致力于寻求在自身周边建立“缓冲地带”,故而反对北约的东扩行动。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不断爆发龃龉。本次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普京公开表示,苏联解体前,北约曾承诺不向东“扩展一寸”。北约方面则否认曾经承诺“不东扩”。实际上,北约在扩张问题上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不断将前苏联东欧集团各成员国纳入其中。截至2020年,北约在欧洲东部和东南部进行了五轮扩张。从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开始,到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北约,20余年间,北约共吸收了14个成员国,目前一共有30个成员国。本世纪初,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这两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开始积极谋求加入北约。北约对两国的意向表现出了欢迎姿态。这就意味着北约影响力不限于俄西部边境,而是延伸到了俄罗斯西南部以及南部等“软腹部”地区。
俄罗斯领导层的安全观继承自欧洲十九世纪初以来的“大国均衡”观念,寻求维护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安全空间”。在这一安全观指引下,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对本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和军事安全。例如,乌克兰如果加入北约,俄罗斯可能会损失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军港,从而丧失对大部分黑海海域的影响力。如果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不仅意味着俄海军在黑海只能退守一隅,也意味着北高加索局势不稳,累及车臣等有分离主义倾向的地区。
在军事方面,俄军也不得不面对更具优势的北约部队及其军事压力。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就曾说:与2020年相比,2021年北约国家的侦察机在黑海地区出动的架次,从436次增加到了710次,提高了60%。而在波罗的海地区,北约国家则进行了1200多架次飞行和50多架次的海上侦察。2021年北约联合部队司令部,分别在黑海进行了多达15次演习,在波罗的海进行了20多次多作战训练。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的洲际弹道导弹可直抵俄乌边界,因距离大幅缩短将会导致俄方几乎无法预警。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认知并非完全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的“主权国家”或“民族国家”的单一概念之上。俄方频繁地强调俄乌之间长期的、“不可分割”的经济、文化、宗教和历史渊源,显示出俄对乌克兰国家地位的理解常常超越国际法的边界。普京亦对乌克兰在俄地缘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和文化联系作用高度重视。这是他在今年2月23日讲话中得出“现代国家意义的乌克兰本来并不存在”结论的主要原因。普京的演讲、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内政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均揭示了乌克兰危机背后极度复杂的历史渊源。在利益相关方不均衡的实力影响之下,2014年以来依靠脆弱的“诺曼底共识”维持的俄乌安全关系十分不稳定,并给予了美国介入的可能。
2.美国在俄乌冲突的角色
美国以其对北约强大的主导力,力推北约东扩,以此达到压制俄罗斯,分化欧洲的目的,其本质是美国战略利益和世界霸权的需要。
无论面积、位置、经济和文明史,欧亚板块都无疑是世界的重心(即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在1904年提出的“世界岛”概念),而美国处于西半球,属于域外国家。因此为了维护二战后的世界霸权,打掉多极世界前景,必须控制欧亚板块。其构成要素有三:欧洲、俄罗斯和中国。
在欧亚板块最大限度挤压俄罗斯,打掉或最大限度削弱俄罗斯一极。俄罗斯国力虽然不及前苏联,但其国土面积庞大、资源丰富,且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因此美国绝对不能坐视俄罗斯重新强大。
在欧亚板块控制欧洲,特别是西欧。阻止西欧成为一极。美国极力挑动俄欧矛盾,以乌克兰为支点,撬动俄罗斯与欧洲的对立和紧张。一旦俄乌间发生战争,美国主导的北约立刻可以作出反应并掌控局势,而一再寻求“战略自主”,试图在美国外自成一极的欧盟退居次要地位。
除地缘政治上的收益外,美国还可以从俄欧矛盾中收获巨大经济利益。首先,美国将大大增加天然气对欧洲出口。欧洲天然气供应的40%以上来自俄罗斯。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对欧盟出口达1926亿立方米,占其出口总量的81%。主要通过途经乌克兰的管道和“北溪一号”。乌克兰战事爆发,这两个通道都被隔断,“北溪二号”的审议也被中止。加上欧盟决定逐渐缩减对俄能源需求,俄罗斯天然气对欧出口将萎缩。而美国天然气正好填补这部分缺口。2016年至202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从7274亿立方米猛增到9146亿立方米,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81%,其中对欧洲出口仅为256亿立方米。2022年美国天然气产能将超过1万亿立方米,急需寻找买家。由于乌克兰战事和对俄制裁,俄罗斯对欧出口天然气将减少1.99亿立方米/日,全年合算为726亿立方米。这部分市场空白正好可以留给美国。
在资本市场上,俄欧矛盾增强了美元地位并吸引世界资本流入美国。过去20年美国参与或者主导的几次地缘政治危机,无一例外都增强了美元的地位。1999年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后,刚刚正式流通的欧元出师不利,出现大幅贬值。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则一路上行,从上一年年底的1.17:1升至2000年11月触底时的0.87:1。在信用、储备和支付上,欧元难以再对美元形成强力挑战。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后,美元兑主要货币广义名义汇率指数从2月份的95.3221升至12月份的103.5995,升幅8.7%。美元升值的直接结果是大量国际游资流入美国,推高其股市和债市。此次乌克兰危机后,美元的地位将得到双重加强,一是更值得持有,二是美国成了避风港,因为欧洲已经不安全。
俄乌矛盾还将压低俄欧贸易,打击欧盟的经济复苏。欧盟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俄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820亿美元,占俄进出口总额的35.7%。由于欧盟国家纷纷加入对俄制裁,且俄欧贸易无法利用SWIFT,双边贸易将出现萎缩。这正是美国需要的。因为相当庞大的双边贸易关系是影响欧盟对俄强硬的障碍。美国自己则不需要担心这些。2021年美俄贸易额为344亿美元,只有俄欧贸易额1/8。
乌克兰危机还会为美国的国内军工复合体带来可观利润。随着战事持续,美国、德国及其他北约国家纷纷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更重要的是,它使欧洲国家对欧洲安全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大大增加了对北约乃至对美国的依赖。最典型的是德国,朔尔茨政府2月27日宣布了德国国防政策的重大转变,除了直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外,还决定增加1000亿欧元国防基金,将国防开支占GDP比重提高到2%以上。而在特朗普时期,默克尔曾强烈反对提高这一比重。波兰则在3月11日宣布将其军费开支在下一个财政年度从2%提升到3%,并将军队人数扩大将近三倍。依此类推,北约国家纷纷增加军费恐怕是势在必行。这对美国军工复合体对欧销售武器装备和相关服务是难得的机会。
(三)俄乌战争对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长远影响
虽然在各方力量博弈下,俄乌冲突可能以暂时妥协告一段落,但如上所说,由于美国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有巨大的、根本性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俄乌战争后,这一矛盾并未消除,只是暂时缓解。而实质性的后果将是长远的。
1. 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对立将固化
北约国家对俄罗斯的担忧,特别是东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的反感和戒备将进一步上升。一些邻近俄罗斯的中立国如瑞典和芬兰均表示出了加入北约的意愿。
2. 北约地位将强化
作为俄乌冲突解决安排的一部分,北约不得对俄构成威胁,不得在俄边界附近布置进攻性武器。但北约有权在成员国境内,以防范俄罗斯为由加强国防力量。
3. 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地位得到强化
欧洲特别是法德等老欧洲大国追求独立性的努力遭受挫折。
4. 欧俄贸易仍会恢复,但难有大的发展
欧洲国家将进一步推广替代能源,减少天然气和原油进口。俄罗斯在欧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的重要性将有所下降。2021年,德俄贸易额为600亿欧元,仅及德捷贸易额970亿美元六成多一点,不及德波贸易额1456亿美元一半。短期内俄这一地位还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欧盟和俄罗斯都需要在彼此之外寻找替代市场和供应来源。
04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期内,中国受到俄乌战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源价格上涨引发能源、交通、化工等上游产业波动,伴随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这一趋势将传导到制造业和产业链下游,带动生产成本和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另外,受制于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对中国企业带来次级制裁,中俄贸易短期内也将承受一定压力。如果俄乌冲突继续延长,则中方可能会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
不过,因中方经济规模宏大,产业链完整,内在动力韧性极强并保持中高速增长。尽管外部冲击将会给经济带来较为广泛的影响,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总体来看,俄罗斯必然在贸易上更多地转向中国,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中俄之间的供应链将会保持稳定。但是,俄方有可能因为战时因素对部分大宗商品贸易进行临时管控,例如,3月15日俄方宣布暂时中止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和白俄罗斯)出口谷物。这些临时性的管控措施,将带来中俄供应链波动的风险。
从长远看,由于俄乌冲突带来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全球供应链的相应调整。中国既面临外部环境更趋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由此带来的更大机遇。
(一)近期总体影响
总体外部环境:俄乌两国对中方均保持良好关系,欧洲国家对中方没有谴责俄罗斯有一定不满,且更多希望依托中国缓解经济困境。美国既不满意中方没有跟随谴责和制裁俄罗斯,又不忘保持对中国的打压,特别是在台海挑衅变本加厉。另一方面,也存在改善关系的某些机遇。
1. 能源安全
2021年,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但中国不会加入美西方行列,禁止或减少从俄进口,相反还会增加。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量的16%,天然气占进口总量的9%, 因此能源安全出现重大问题的可能性较小。但一个重大问题是世界市场油气价格飙升极大增加了进口成本。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51297.8万吨,比上年减少5.4%,但金额达到2573.31亿美元,增长44.2%。折合单价每桶67.8美元。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油价飙升。目前得克萨斯轻质油价已超过每桶110美元,布油接近120美元。中国每天进口超过1000万桶原油。即便按保守估计,2022年全年进口油价平均为每桶120美元,进口量继续比上年减少5%,则全年原油进口金额将达4327.48亿美元,净增1754.17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全部贸易顺差的四分之一强。换言之,2022年中国外贸顺差可能出现多年来首次下降。更重要的是,国际油价长期维持高位,将不仅影响到交通出行领域,而且将会影响到制造业和农业领域,特别是化工行业,推高我国工农业生产成本,并传导到下游的消费端,形成通胀推力,从而对完成全年GDP增长5.5%目标带来新的困难。但美欧对俄罗斯油气出口的制裁最后很可能不得不有所放松,这是因为欧盟对俄油气依赖性很高。因此最终对世界能源安全的冲击也可能有所减低。
由于美国将可能把天然气出口重点转向欧盟,加上LNG的运费成本等问题,中国增加从美国进口LNG可能性不大。应重点考虑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多样化问题。
2. 粮食安全
同样,由于中国不参与对俄制裁,俄乌不会禁止对华粮食出口,但可能因国内需要而减少出口。同时,由于乌克兰逐渐进入春耕季节,俄乌战事导致春耕工作无法展开,将可能带来秋季粮食产量减少,其长尾效应将延续到下一年度。乌克兰是中国第一大葵瓜籽油和第二大玉米进口国,中国有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的进口,以暂时替代乌克兰方面的相关农产品。由于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已明显高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确定的安全线,在谷物等主食上总体不存在安全问题,但在油脂、肉类以及高端进口食品上,受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影响,将会出现一定价格波动。
3. 供应链安全
由于中方并未参与对俄方的制裁,俄方供应的用于半导体生产的惰性气体以及其他有色金属对华供应不会实行政策性限制,但中国半导体厂商需要考虑美国对俄制裁背景下,使用俄罗斯产品是否将会影响出口以及和俄供货商结算的问题,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找进口替代方。因西方对俄实施全面制裁而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飙升,中方应考虑到这些产品对本国制造业生产价格带来的上升影响,调整采购和储备。
4. 进出口贸易
2021年,中俄贸易总额约为1469亿美元,其中半数以上为能源贸易。俄罗斯在中方全球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仅为2.4%,对中方国国际贸易全局影响有限。中俄之间贸易已有17%以人民币结算。乌克兰危机将推动人民币结算比例继续上升。
面对美欧的极限制裁,俄罗斯需要加大对华贸易。从结算方式上看,俄方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或将卢布汇率锚定中俄贸易的大宗商品进行结算,甚至不排除以货易货,以此绕开SWIFT。俄下诺夫哥罗德州工业和贸易部日前宣布,已准备将该州企业出口转向亚洲市场,其中中国和印度市场都“很有前景”。该州在苏联时期曾是华约重要军工和机械工业中心。因此,中俄贸易存在加速增长的可能性。
5. 外汇和资本市场
乌克兰危机爆发两周来,欧元、英镑等西方主要货币兑美元普遍下跌,卢布兑美元暴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期有所下降,但人民币兑欧元和英镑汇率有所上升。它显示两点:第一,中国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第二,中国经济基本面强劲,使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尽管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幅震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资本市场,但传导到实体经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受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未来美元将会有所走强,但人民币整体上仍将保持稳定。
(二)风险
1. 美国连带制裁的可能性
小米、中芯国际等均已收到美国商务部通知,不得对俄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手机、芯片和其他相关产品。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不久前扬言,如果中国不执行对俄制裁,美国将对中国采取措施。今后涉及的产品会更多,界定的风险可能增加。3月14日在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罗马的会面上,美方亦表示如果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美方将考虑在对俄制裁中对中国相关企业实施“次级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即将制裁目标指向与被制裁方机构有业务关系的非美国的第三方公民或机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对俄业务开展的方式。
2. 中欧班列可能遇到某些困难
据环球时报3月5日报道,途经乌克兰的中欧班列已全部暂停。原经阿拉山口到乌克兰扎霍尼至布达佩斯的班列已临时改道经白俄罗斯和波兰。但这部分货运总额比重不大。但如果欧盟对俄制裁措施涉及关闭过境口岸,拒绝接受来自俄罗斯方向的中欧班列,则中欧班列可能受到全面影响,因为中欧班列所有线路都经过俄罗斯。另外的困难在运费结算上。中欧班列俄罗斯段的主体运营公司是俄铁为主,同时包括有俄政府参股的商业公司。入果被欧盟列入制裁名单,将严重影响中欧班列正常运营。另外,目前运费结算均以美元计价。如果西方切断俄罗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间结算通道,则运费结算无法正常进行。中欧班列货运量占中欧之间贸易总额的8%。应当考虑其中一些线路可能会被欧盟对俄制裁措施限制,因此应寻找其他线路替代或者强化海运,并对物流成本进行重新核算,以优化中欧物流路径。
(三)长远影响
1. 正面影响
经过乌克兰危机,欧洲发展受到一定掣肘,从长远看,扩大对华合作的需要将有明显加强,特别是向中国出口、相互投资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合作。欧洲也将更加重视亚洲市场,而亚洲市场是以中国为中心。欧洲转向亚洲和中国是欧盟维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欧盟展开经济合作将给中方带来新的机遇。
2. 负面影响
俄乌冲突的爆发,并没有改变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相反,欧洲战略格局的改变,将使欧盟在政治上更加靠近美国,使美国在国际上形成更大的、更多的呼应,增加对中国的压力。西方对俄的极端制裁也提供了未来中美关系可能恶化的情况下“极限施压”的各种可能政策参照。中方应特别注意研究和防止美国在金融支付和结算、网络安全及关键技术(芯片半导体、航空航天等)的封锁和限制。
05 审时度势,化危为机,争取更大的发展机遇
鉴于上述分析,中国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在俄乌冲突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各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通话,提出“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由于中国与欧盟以及俄罗斯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次危机是中方充分发挥自身软实力的机会。同时,主动参与调停俄乌冲突,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利用美欧将注意力集中在俄乌问题的时期,中方可考虑采取各种方式提升中欧关系、稳定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冷静观察和分析,争取化危为机。对此,中方可考虑采取以下的策略:
首先,坚持正确、公正立场,努力促和。争取在促成俄乌休战、实现和平上发挥更大作用。特别要注意努力同欧盟国家尤其是法德两国加强合作沟通;争取在联合国框架内,形成联合国五常与乌克兰、欧盟一起构建多方会谈机制,促成双方停火,并将停火后可能存在的不稳定状况降至可控程度。
其次,继续冷静、审慎保持并发展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正常贸易关系。
第三,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和合作。努力开好4月份举行的中欧峰会,争取启动中欧投资协议(CAI)的审议;积极扩大与欧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加强中欧在新能源、绿色环保和数字经济的合作;启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的“全球门户”基础设施倡议的对接和合作。
第四,加强与美国的对话与合作,稳定中美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多讲合作,同时不回避斗争。对美国主导的七国集团“建设更好的世界”基础设施倡议(B3W)保持开放、合作态度。从而大大增加双方的共同点。我方可与美欧就今年5月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访华事宜做好沟通,为其访问我国新疆的行程进行准备,使之能够了解新疆的真实情况,推动缓解发达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对我国的指责,为解除对新疆的相关制裁作出贡献。
在国内政策上,应立足国内市场,更加重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加快研究开发,不断增强国家技术安全,加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在这样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尤其要努力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积极欢迎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吸引世界领先投资基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坚持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不动摇。我方应加速推进国际贸易领域里相关法律法规的升级,推进与《全面和进步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协定》(CPTPP)等国际自贸协定先进条款的对接,继续努力推进展开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国的相关谈判,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投资贸易联系,释放这一全球最大区域自贸协定的潜力,以更大程度的开放来凝聚力量,降低疫情、冲突等因素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冲击。
(本报告策划苗绿,主笔何伟文,编辑吴梦启、许海玉,助研蔡靖 、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