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邦智库2月19日战略预测:中国寻求扭转地缘政治博弈被动局面

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从2月14日起,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欧洲之行。王毅的访问行程包括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罗斯,并赴德国出席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当地时间2月18日,王毅除了会见各国的外交官员之外,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德国总理朔尔茨先后会见了王毅。此外,王毅在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做了专题演讲,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当前国际问题的看法。

从迄今王毅主任的欧洲之行及产生的反响来看,可以认为,这是中国近期以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做的一次有力度的外交展示,也是一次有一定影响力的地缘政治态度展示,有助于扭转近一年来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被动局面。

王毅的欧洲之行中,值得注意的有几个方面。

第一,正面阐述了中国对国际问题的两大原则——主权原则、和平原则。

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演讲中强调,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基石,各国都应切实遵守,言行一致,不能选择性适用,更不能搞双重标准。中国将坚定遏止分裂干涉行径,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王毅还表示,无论问题多么复杂,都不应放弃对话协商;无论争端如何尖锐,都应坚持政治解决;无论局势多么困难,都要给和平一个机会。

第二,中国再度强调对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的态度。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态度,以及中国与俄罗斯如何进行合作,这是近一年来西方攻击中国的一个重要话题。王毅没有回避这个话题,他表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但我们没有袖手旁观,不去火上浇油,更反对趁火打劫。中国所做的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王毅还透露,在乌克兰战争一周年之际,中方将发表一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中国继续坚定地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王毅还披露,从冲突发生的第二天起,中国最高领导人就提议,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争端。

与之相比,在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关注重点是军援。正如美国“政客”网站一篇新闻的标题:“在慕尼黑,人人都在谈武器”。比如,英国首相苏纳克称:现在是我们加倍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时刻。德国总理朔尔茨:所有能提供主战坦克的人,真正做到将坦克送往乌克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我们要加倍努力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以“击败普京的帝国主义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2月18日,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王毅表示,中国和乌克兰是战略伙伴,两国人民有着长久友好交往。我们赞赏乌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希望两国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始终坚持劝和促谈。我们不愿看到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扩大化,愿同国际社会一道,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持之以恒地争取和平。库列巴表示,一年来,乌中一直保持着沟通。没有任何国家比乌克兰更希望尽快实现和平,乌方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重要影响,重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危机的立场,期待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在美国的围堵之下,中国努力寻求与欧洲的合作。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在讲话中对欧洲发出了三问:“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特别是我们的欧洲朋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来停止战争?应该有什么样的框架来为欧洲带来持久的和平?欧洲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体现其战略自主权?”王毅再度强调了中欧双方合作的重要意义:“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当然也离不开中欧双方的正确选择。中欧作为多极化进程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我们作出的选择对世界的走向举足轻重。如果我们选择对话与合作,阵营对立就不会形成;如果我们选择和平与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如果我们选择开放与共赢,全球的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此次访欧,正逢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赫什发表长文揭露美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幕后真凶”。虽然西方媒体对此保持集体沉默,但此事仍在欧洲国家和欧洲人心中留下了阴影,如德国部分议员对德国政府在此事上的沉默提出抗议,对美国在此事上的作为提出谴责。很自然,王毅此时对欧洲的呼吁,被部分西方媒体视为“离间”欧美关系之举。美国“政客”网站分析文章称,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之际,中国正试图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制造一个新的楔子。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反击”王毅的讲话。作为北约负责人,斯托尔滕贝格展示了他一向以来的对华强硬观点。他将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直接划等号,称“今天在欧洲发生的事情”,“明天可能发生在亚洲。”他呼吁西方盟国必须在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统一行动,放弃对中国的原材料依赖,并警告说不要向中国出口关键技术。在关注外部对手的同时,斯托尔滕贝格还恳请北约盟友避免内部争吵:“我们决不能在自由和开放的经济体之间制造新的障碍。”乌克兰战争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北美和欧洲必须站在一起。”不过,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认同他的观点。“政客”文章称,“虽然美国推动盟国密切关注北京,并与中国的经济保持距离,但其他国家对把中国变成这样一个明确的敌人表示谨慎。”

第四,中美两国高官在慕尼黑终于有了交流。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间隙会见了中国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这是自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击落中国“流浪气球”以来,中美两国政府高官第一次面对面交流。根据美国国务院对这次会议的解读,布林肯“直接谈到了中国气球对美国主权和国际法的不可接受的侵犯”,“强调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决不能再发生。”不过,布林肯在会谈后透露,王毅没有为这一事件提供“道歉”。据美国NBC报道,布林肯还警告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或协助其系统性逃避制裁,将产生影响和后果”。不过,从王毅此前强调的主权原则、和平原则来看,布林肯的警告显然没有找到标靶。

从媒体报道来看,王毅与布林肯的会晤难言愉快,也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不过,两国官员的会晤仍有积极价值,只要两国在沟通,就能避免更大的误判。值得注意的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之前,美国总统拜登曾透露了与中国领导人通话的愿望。据知情人士透露,美中两国官员在过去几天一直试图促成布林肯与王毅的会晤。据称,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正式提出会面要求的条件,减缓了会谈的进展。一位美国外交官说:“这是一个双向的讨论,以实现会面”,拜登政府不会为获得会面而“屈膝”。中国媒体将这次会面描述为“应美方要求”进行的“非正式接触”。以中美关系处在低谷状态来看,不应对中美关系短期改善抱有过高预期,但只要保持沟通,就是安全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欧洲之行的后半段将访问匈牙利和俄罗斯,前者是欧盟国家中经常投反对票的一个“异数”,俄罗斯则是王毅欧洲之行的重头戏之一。可以预期,两国官员将对当前国际形势做进一步交流,也可能对中国即将就乌克兰危机发表的和平讲话交换看法。俄罗斯对此的看法和反馈,也有可能影响中国即将做出的表态。对于世界,尤其是对欧洲国家来说,将会带着怀疑但高度关注的心情,来观察王毅对俄罗斯的访问。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王毅的欧洲之行是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一次有力发声。中国立足主权原则及和平原则,对于重大国际问题表达了鲜明的态度,希望在当前激烈的地缘政治摩擦中提供一种不同的选择。不论结果如何,这有助于扭转此前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被动局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政治博弈  政治博弈词条  地缘  地缘词条  扭转  扭转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