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5月广岛七国集团峰会以来,“去风险”(de-risking)取代了此前美国主张的“脱钩” (de-coupling),成为美西方对华经济政策的“新词”。“去风险”也被写入广岛七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宣言。细想起来,“脱钩断链”一词本身就形象地反映了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华的经济霸凌和威吓,如不转变话术,美西方又如何在广岛峰会上大肆批判所谓“中国行使经济威吓”?“去风险”这一概念被美国接受,意味着美国自身也否定了对华经济“全面脱钩”的可能性,并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把对华“选择性脱钩”的目标更加清晰地锚定在了高科技领域。
笔者认为,不能简单认定以“去风险”置换“脱钩”是“换汤不换药”或者是“新瓶装旧酒”,而应当深入剖析“去风险”这一概念提出的复杂背景,以及美、欧、日和“全球南方”对“去风险”的不同看法,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战略。
一、“去风险”概念的提出
2023年3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时提出了“去风险”的概念。冯德莱恩称,“(欧洲)与中国脱钩是不可能的,(与中国)脱钩也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洲不应该用‘脱钩’来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而应当通过‘去风险’来维持和中国的关系。”
4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来华访问的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中欧要共同维护世界稳定和繁荣,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反对“脱钩断链”。冯德莱恩表示,同中国“脱钩”不符合欧方利益,不是欧盟的战略选择,欧盟独立自主地决定对华政策。马克龙则表示,中欧双方应共同努力,不掉入“脱钩断链”的陷阱。
冯德莱恩提出的“去风险”概念在获得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等人共鸣之后,逐渐成为欧盟主要国家对华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而“去风险”写入广岛七国集团峰会领导人宣言,背后必然有欧洲与拜登政府之间的协调。拜登执政以来,调整了特朗普对华经济“全面脱钩”的盲目战略,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推行对华“选择性脱钩”。加之美国的对华“脱钩断链”政策本就在西方世界备受争议,有西方媒体认为,冯德莱恩提出“去风险”给了美国一个下台阶的机会,因为“脱钩断链”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都是灾难性的。
广岛七国集团峰会领导人宣言首次把对华政策单列一项,辩称“我们的政策方针不以损害中国为目的,也不想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我们既不会脱钩也不会向内转,但是我们需要通过去风险和多样化来实现经济强韧性,减少关键供应链中的过度依赖”。
日本记者称,在5月21日的广岛峰会记者会上,“脱钩”和“去风险”在美国总统拜登的讲话稿提示器上都被标注了醒目的下划线,显然是为了提醒拜登总统不要口误。这也表明,“去风险”对美国总统来说还是一个尚未熟练掌握的“半生不熟”的词汇。
二、欧盟为什么选择“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与美国不得已从“脱钩”转向“去风险”一样,中欧经济关系决定了欧盟不能与中国“脱钩”。在近年美国拉拢盟友与中国“脱钩断链”的喧嚣声中,中欧贸易额居高不下。从双边贸易看,2022年,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三大出口国(占比约9%)和最大进口国(占比约21%)。2023年上半年,中国仍然是欧盟最大的商品供应国。再从欧洲对华投资看,欧洲的一些大企业与中国的关系不断深化。在欧洲对华投资总额中,2008—2017年欧洲前十大企业的对华投资占比约为五成,而2018—2021年该比例大幅上升至约八成。从对华投资的国别来看,德国投资占比为43%,荷兰为19%,英国为16%,法国为9%。这四个国家的对华投资约占欧洲对华总投资的九成。其中,截至2021年底,德国对华投资存量为1030亿欧元。
特朗普执政期间,欧盟“战略自主”倾向上升;对于拜登用“民主对抗专制”拉拢盟友组成“相同价值观”阵营的做法,欧洲亦并不完全认同。欧洲一贯自视为世界独立的一极,有着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在军事安全领域对美国的倚重在加强,但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更加强调“战略自主”,减少对任何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在高科技领域,美欧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中欧竞争,美国同样也是欧盟“去风险”的对象。
三、“全球南方”反对“脱钩”,并且是“去风险”成败的关键
何谓“全球南方”,“全球南方”与“南方”或“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为何,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界定。广岛七国集团峰会邀请了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科摩罗联盟(非盟轮值主席国)、库克群岛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首脑作为“全球南方”对话伙伴与会,“全球南方”概念持续升温。这实际上是美西方在操弄概念,意在显示这些国家是“全球南方”的代表,但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却不在美西方的“全球南方”名单上。
近年来,随着大国博弈的加剧,“全球南方”国家日益成为美日等西方国家与中国开展地缘政治竞争的拉拢对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美期间发表演讲称:“如果西方被‘全球南方’抛弃,将沦为少数派”。1975年召开首次峰会时,七国集团成员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GDP总值约占世界的六成;而现在人口占比降至9.8%,GDP总值占比降至四成。
“全球南方”是一个包含多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家群体,美国很难以“民主对抗专制”的旗号将其拉入阵营。印度、巴西等主要新兴大国积极谋求对“全球南方”的主导权,印度已经自诩为“全球南方”的盟主。从现实看,主要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并借此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求增长”“谋发展”始终是“全球南方”经济立国的核心诉求,因此不会追随美国的“脱钩断链”, 而且是美西方对华“去风险”政策成败的关键。
四、日本岸田政权在美国铺设的“脱钩”轨道上狂奔
日本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其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在战后由美国一手打造。但日本也因曾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对美国构成威胁而惨遭打压,后遗症残留至今。
拜登执政以来,将中国定义为“21世纪的新型威胁”,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并且联合盟友对华实施全方位遏制打压。不甘心放弃地区主导地位的日本,旋即成为美国谋划、制定对华遏制战略的核心帮手。相较于欧盟强调通过“战略自主”追求自身的战略利益和价值观,“全球南方”希望在大国博弈中不选边站队,日本岸田政权则竭力配合美国推动阵营对抗。岸田所到之处开口必谈“日本要和价值观相同的国家联手”,大肆宣扬“今天的乌克兰就是明天的东亚”,日本媒体称“这已经成为岸田首相的咒文”。
“去风险”概念出台前后,不仅欧洲国家领导人和商界人士相继访华,自6月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和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也相继访华,美国企业高管亦频繁到访中国。美媒称,“虽然(中美关系)不会出现重大突破,但是(访问)可以深化沟通,稳定(中美)关系”。在此背景下,格外显眼的是日本政府继续在美国铺设的“脱钩”轨道上狂奔,积极构建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和供应链联盟,密集出台一系列经济安保政策。7月23日,日本政府对标美国去年10月出台的《出口管制条例》, 宣布对6大类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
日本政府当下积极参与并且热衷推进美国主导下的遏华进程,而面对中美之间最近出现的一些缓和动向,近期岸田文雄又突然两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考虑访华,日本政府也突兀地表示正考虑将稳定中日关系作为2023年下半年的外交重点。但是,狂奔的日本来得及转弯吗?
五、中国应下好“去风险”的先手棋
果说“脱钩”是美国要抡起大锤砸断和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是露骨的“经济胁迫”行为,那么“去风险”则是用手术刀仔细剥离中美之间关键部位的连接,并以保护“国家安全”的理由来加以粉饰。耶伦访华期间强调,美国旨在“使关键供应链多样化的有针对性行动”是“保护国家安全利益所必需的”。继2022年10月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和《出口管制条例》修正案后,今年8月9日拜登又签署了“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禁止或限制美国在包括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系统三个领域对中国实体的投资。美方称,这些措施都是保护美国安全利益所必需的。中国为了保护本国安全利益,采取了反制措施,限制美光芯片在中国销售,并自8月1日起对稀有金属锗和镓的出口实施管制。
必须看到,即便在传统经贸领域,中国面临的风险亦在不断上升。美日对华贸易和投资正在持续下降,中国必须做好自身“去风险”的准备。笔者一贯强调,中国要另辟蹊径,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多元的角度,多层次拓展中国经济“外循环”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努力维系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进出口市场,同时也要努力开拓其他进出口市场,积极利用 “一带一路”、东盟与中国(“10+1”)合作机制、上合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进一步加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些国家需要中国的产品、技术和投资。中方应拓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外贸发展空间,服务总体国家安全战略,下好“去风险”的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