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都要分析形势,提出任务,明确“定位”、“定向”、“格局”、“重点”,统筹方面与方面、阶段与阶段的全局性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启动新一轮全面改革的战略决策,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依此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新特点。】
一、新的定位
——新的传承:伟大革命、鲜明特色、关键抉择、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
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新的共识:五个“坚持”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新的举措:两个“确保”
(1)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面改革,事关全局。党的领导,义不容辞。对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既是集中表现,也是新的考验。
高层领导与基层、群众大胆探索相结合,总体设计、统筹协调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及时总结经验相结合。】
(2)确保国家安全——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新阶段,统筹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重大的国家安全形势。这是确保改革开放、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
二、新的定向
——新的高度:指导、方向、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延伸到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强调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新的目标:基本制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体制、机制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能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造福于人民,是检验、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制度取代旧制度,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革命;从改进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内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也是革命。这是执政党领导、有组织、有秩序的革命,是人民主体和党的领导互动、实践突破和顶层设计互动、实践检验和高度自觉互动的革命,是追求历史代价尽可能小、社会进步尽可能大的革命。
——把改革的对象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第一次明确扩展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新的要求: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
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新的号召: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新的格局
——新的视野:七个“紧紧围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党、建国“两个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做出“五大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格局,正是这些战略部署的延伸和落实。】
——新的阶段:市场作用由基础性到决定性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充分认识改革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充分肯定前期改革建立体制框架的成果,充分重视以往改革的历史局限性,充分展示新阶段的特点和使命。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第一次明确推进到“决定性”。】
——新的部署:十五个“必须”
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1、经济体制改革
(1)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市场体系——必须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宏观调控——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财税体制——必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城乡关系——必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6)对内对外开放——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
(1)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3)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4、社会事业改革
(1)社会公平——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6、军队体制改革
(1)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2)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3)调整改革——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7、党的领导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四、新的重点
——新的逻辑:最大实际、重大判断与中心、重点、核心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2)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一次明确地地提出,全面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到城市,从以企业改革为核心到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显示了中国改革重点的历时性进展,也显现了中国改革重点的战略升级。没有以往成就的铺垫,难以将改革的战略瓶颈凸显出来,也难以将改革的战略重点再次升级。】
——新的挑战: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要真正形成市场生成和传导价格、利率、汇率等宏观参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利益分配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突破认识局限,破除利益藩篱,加快建立健全横向地域统一、纵向层级贯通的要素市场体系。
要着重推进要素市场的大宗商品现货即时交易市场、现货中短期延时交易市场、期货市场之间的顺畅衔接体系和综合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各种程度过渡型投融资(包括是各类信托投资)运行方式及其市场的创新、发展和监管体制的完善、加强。
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除了需要创新发展日渐完备的交易体系和监管体系外,还需要在资质认证、信用评级、争端仲裁、法律援助、指数发布以及各类商务服务等一系列层面和领域,配套发展中介机构、服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市场体系内形成不同维度、不同层级的监测、评估、传导、调节机制。而这些机制居于市场生态链体系的高端。
这正是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市场经济生态基础,也是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争得更多话语权、主动权,打造国际市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