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钱荒”何解

“钱荒”表面是缺钱、资金供不应求、货币流动性不足,但是归根结底 是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关键在于改革。

今年6月底,一场在金融机构蔓延的“钱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钱荒”指的是经济领域缺钱,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并不是没有钱,当前经济领域的货币、信贷投放都不少。所以,今年6月的“钱荒”应该从货币流动性的角度来衡量更为准确,在经济运行中出现有钱但头寸接不上的现状,钱供不应求,短期拆借利率上升。

根源在GDP导向体制

导致货币流动性不足的表层原因在于:其一,美联储收缩流动性,美国提出将退出QE,造成美元升值,带来热钱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流出,减少了中国的货币总量;其二,5、6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下降,造成外汇减少,外汇减少也导致货币供应总量减少;其三,最近几个月上缴的财政存款较多;其四,最近几个月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强了对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监管,使得部分资金的流动增加了难度;其五,6月份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中期考核,增加了金融机构对资金头寸的需求。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一,银行等机构,短债长投、期限错配、拉长杠杆、追逐暴利。多年来,银行为了追求高利润,将短期存款、融资投向房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等中长期的项目中,导致期限错配,在金融机构短期需要资金时,资金大量留存于中长期项目中,造成资产负债结构失衡,资金紧张。

其二,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总量,激活信贷资金的存量,优化资金的配置,要把资金从过去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转移到实体经济中,在货币供应上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

其三,今年以来,经济领域无论是信贷投放还是M2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而在货币投放保持增长的态势下出现货币紧缺,钱到底去了哪里?很多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其四,为何资金会流向房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等领域,根源在于GDP导向体制。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通过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造城运动、大量建设开发园区等,较快实现GDP增长。

这也是导致“钱荒”的深层次原因,“钱荒”表面是缺钱、资金供不应求、货币流动性不足,但是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

部分行业面临压力

往年的6月份金融机构也会出现资金紧张的状况,但今年6月份基于各种原因爆发了一次严重的货币资金流动性不足事件。事实上,这仅仅是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一个侧面体现。今年年初以来,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持续下行趋势,这一趋势在今年下半年还将继续,而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将对一些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其一是部分重化工行业,如钢铁、煤炭、石化等行业。事实上,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一些迹象,一些煤矿关闭,一些中小钢铁厂关闭或者亏损严重,大型钢铁厂受困于严重的产能过剩,依靠贷款维持运行等。

其二是房地产和相关行业。目前,房地产行业处于压力加大的前期,房价还没有出现明显下跌,甚至在今年年初房地产行业还发了笔财,但是现在房地产行业压力开始加大,尤其是和房地产相关的建材、家具、水泥等行业已经承受较大压力,这些行业中,三角债盛行,企业利润直线下滑。

其三是金融行业,包括中小银行、信托、私募、理财等行业将遭遇较大冲击。事实上,金融行业在此番货币流动性不足中已经受到冲击,由于央行释放了部分流动性才暂时化解,但是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在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不排除货币流动性继续不足的情况发生,这也将对金融行业造成直接冲击。

其四是部分产能过剩的高科技行业,比如光伏、LED等行业。最近几年,地方政府大规模上项目,重复建设,导致这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随着经济增速下行,需求减少,这些行业也将受到影响。

其五是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海运、造船业,比较典型的是中远集团亏损严重。

改革是根本举措

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关键举措在于改革,改革是长远和根本性的举措。关于近期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有了明确的方针——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近日,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控通胀、防风险”,这些也是处理当前经济矛盾的重要举措。

稳增长的目的和过去保增长概念不同,是让经济保持平缓上升或者下降态势,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稳增长不等于经济持续上行,而是经济可以是上行或者下探,哪怕是下探但是速度不能太快,避免经济“硬着陆”,减少经济下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稳增长需要高超的宏观调控艺术,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的配合,把握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把各种政策的组合关系处理好,避免经济发展“一会踩油门、一会踩刹车”,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给予社会、企业稳定的预期,避免恐慌情绪,既不要引发“蝴蝶效应”,也不要引发“黑天鹅效应”。

调结构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在需求结构方面,从中国目前的出口情况看,外部需求短期内难有太大改观,稳增长需要扩大内需,近几年中国也一直在积极扩大内需,今后还需要继续推进。在产业结构方面,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着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在区域结构方面,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

促改革是重心所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本的解决出路是改革。从过去30多年的经验来看,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改革。加快改革步伐,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党中央、国务院也强调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毫无疑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性举措。

保就业是今年提出的说法,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就业形势有所恶化,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这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需要强调保障就业。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控通胀,当时预判今年通胀压力较大,但是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只有2月的CPI同比上涨达到3.2%,其他月份的CPI同比上涨幅度都在3%以下,PPI甚至出现通缩的迹象。虽然今年的通胀压力比预期要小,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按照往年的经验判断,CPI在下半年上涨的压力偏大,不排除CPI同比涨幅再回到3%以上。上半年的信贷投放量和M2增长较快,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可低估。

防风险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多次会议也反复强调,要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提出这一说法,是意识到中国今年可能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要未雨绸缪采取措施避免金融风险。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对地方债务、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管理等,这都是为了达到防风险的目地。

本刊根据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李佐军整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钱荒”何解  “钱荒”何解词条  
智库

 推进基本环境服务城乡均等化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度被有所忽视的农村环境问题引起了更多关注。至少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提到了农村环境问题。2005年10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