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巴马第一任期外交政策回顾
为了更好地预测奥巴马下一任期的外交政策走向,有必要回顾一下其第一任期的美国外交状况。奥巴马上任不久,美国政府就大力鼓吹“巧实力”的外交理念,希望综合利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领域内的手段来处理国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开美国外交的新局面。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战略虽然从客观上修复了布什时期陷入低谷的对外关系和负面的国际形象,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该外交战略在一些议题(如中东和平进程、气候变化等)上虚多实少,除了占领道德制高点,没有实质的步骤。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美国在推行巧实力外交方面缺乏连贯性,有时前后矛盾,这一点在西亚北非变局的过程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四年来,美国在结束伊拉克战争、战略重心转移、打击恐怖主义、修复与欧洲盟国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推进美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巴以矛盾、伊朗核问题及朝鲜核问题等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巧实力外交是美国实力和影响力下降后的无奈选择,它体现了美国外交手段的变化,但美国外交维护自身利益和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没有变。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取得一定进展。美国通过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加强了与其传统军事盟国的关系。通过重新塑造亚太地区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的联系。美国在亚太地区多边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通过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和东亚峰会并大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建立,美国与亚太国家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结束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问题上,奥巴马政府的策略基本得以实现。2008年,小布什总统和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签订了美军全面撤出伊拉克的协议。为了实现在2011年底从伊拉克撤军,奥巴马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尽管撤军后伊拉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战略层面考虑,美国撤军还是利大于弊。在阿富汗问题上,奥巴马采取的是先增兵、后撤兵的办法。美国政府在2010年12月调整对阿富汗战略,决定向其增兵3万,目的是加强打击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基地”组织。2011年5月,本·拉登被击毙使基地组织受到了重创,美国的反恐战争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奥巴马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关系。小布什时期的单边主义做法使美国拉开了与其欧洲盟国的距离。奥巴马从上任伊始,就竭力改变这种保守主义的做法,通过与盟国沟通、协商来解决国际争端。2011年在应对西亚北非变局中体现了美国与英、法等国的合作。由于身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美国对武装干涉利比亚等国兴趣并不大。但随着禁飞区划定,英、法等国对利比亚战事卷入越来越深,它们对美国的需求更大了。为了支持盟国的军事行动,美国同意以北约为领导,自己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尽管美国的参战形式比较低调,但对利比亚的局势变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奥巴马的核不扩散政策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在上任不久,奥巴马就提出了“无核世界”的主张。在美国的支持下,召开了两次全球核安全峰会。2010年4月,美国国防部发表《核态势评估》报告,将防止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作为美国核政策的主要目标,重申削减美国核武库的承诺,将美俄签订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作为未来削减措施的第一步。该报告还提出,美国不会用核武器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实施报复,即使对方使用了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美国承诺不发展新的核弹头来升级现有的核武库。
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上任之初,奥巴马希望通过与伊朗接触来约束其核计划,但效果并不明显。2009年伊朗选举后爆发了反政府活动,美国政府没有太多举措,后来受到了一些质疑。有学者认为,“德黑兰激烈的政权更迭可能不会伤害美国的利益,甚至有助于美国的利益,很难想象会有哪个政权比现政权更反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2011年11月发表了伊朗核问题报告,认为伊朗正在涉及发展核爆炸的活动。该报告给伊朗施加了一定的政治压力。2012年2月,美国宣布冻结伊朗政府和金融机构在美国的资产,但伊朗并没有后退,不久就公布了核技术突破,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表示强硬态度。随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朗的谈判失败导致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出台。
2011年以来,美国强化了对伊朗的制裁,扩大了参与制裁的国家。2012年1月,欧盟宣布从当年7月1日起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伊朗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欧洲的资产。奥巴马称,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在解决日益严重的伊朗核问题上的团结立场。随着制裁门槛的降低,制裁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防扩散的范围。伊朗政府并没有被制裁压垮,2012年初的议会选举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强了国内团结。从技术层面看,制裁对伊朗核计划的影响比较有限,伊朗的“重大核成就”是在制裁最严厉时公布的。除了经济制裁,美国还辅之以网络攻击等手段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伊朗核计划的推进。以色列一直考虑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打击。2010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巴拉克曾对军队下令,要求为打击伊朗核设施做好准备,但这一计划被最终取消。对于以色列要求动武的建议,奥巴马政府一直不予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以关系的下降。
在朝鲜核问题上,美国希望朝鲜放弃核计划的目标没有实现。奥巴马上任伊始,美国希望通过六方会谈与朝鲜达成某种共识。由于国内经济状况不好加上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2009年后,朝鲜政府对美政策表现得更加灵活。为了缓和美朝关系,美国对朝鲜实行了接触加遏制的政策。2011年以来,双方官方进行了三轮会谈,民间交往频繁。同时,“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持续与日、韩等国举行军演,对朝鲜构成威胁。然而,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突然去世以及金正恩接班后朝韩关系的紧张,使得朝核问题被一拖再拖。
二、未来四年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本次大选的结果表明了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美国外交政策基本得到了选民的认同。未来四年,美国政府将基本保持过去四年的外交方针,并努力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美国外交政策走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亚太地区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变,亚太地区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在奥巴马成功连任后,2012年11月17-20日,奥巴马访问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三个东南亚国家,并出席在柬埔寨举行的东亚峰会。奥巴马成为首位访问柬埔寨和缅甸的在任总统。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也展开了卸任前的最后一次亚太之行,2012年11月下旬,她在访问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缅甸和柬埔寨时说,21世纪的历史将主要在亚太地区书写,美国要加强与亚太国家的接触并塑造这里的未来。与此同时,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也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泰国和柬埔寨三国,在柬埔寨参加了东盟国防部长会议。美国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联系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随着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升,美国觉得有必要对中国进行遏制,维持美国主导的权力秩序,避免中国对美国的权力地位形成挑战。希拉里说,未来的政治将取决于亚洲,美国从战略上转向该地区是为了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根据美国的相关法案,到2020年,美国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军比例将从50%:50%变为60%:40%。由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包含睦邻方针,鼓励中国按照东盟国家集体制定的规则行事,会减少中国与东南亚邻国的矛盾。美国希望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同时不会让中国感觉受到压力。亚洲国家也希望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保持平衡,不愿完全倒向任何一方。
第二,为美国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符合美国的能源外交战略。目前,欧洲陷入债务危机,美国的财政悬崖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亚洲经济的快速复苏和稳定发展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由于亚太一些海域存在岛屿、水域的争夺,美国认为“这些冲突即使仅限于本地区范围,也会波及全球经济”。未来,亚洲不仅会成为世界最大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地,还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地。在奥巴马第一任期,美国更关注亚洲的政治和安全问题,对亚洲的经济和贸易关注不够。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内,美国将更关注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关系。美国希望扩大与东盟的经贸关系,积极推动签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通过构建未来的亚太经济结构,为美国的商业利益服务。
第三,推动美国的价值观仍然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奥巴马于2012年11月访问缅甸期间,在与缅甸总统吴登盛的会谈中提到推进政治改革、解决人权问题。美国取消了对缅甸价值1.8亿美元的经济制裁,准许外资进入缅甸,以经济方式支持缅甸的民主进程。他还与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会面并在仰光大学发表演讲,表达了美国进一步推动缅甸民主改革的方针。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美国就与缅甸接触,要求其释放政治犯、解禁报刊,并促成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访美。2011年11月,希拉里访问缅甸,成为56年来首位访缅的美国国务卿,美国政府肯定了缅甸的民主化转型并鼓励缅甸继续走下去。
(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方针不会变
美国政府计划在2014年把作战部队从阿富汗撤出,其中的大部分人员预计在2013年就撤出。奥巴马曾表示,未来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以及在全世界部署军队以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的能力。201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预算控制法案》裁定,国防部将军费开支在未来10年中削减4870亿美元。到2017年,美国将完成陆军裁员7万多人,海军陆战队裁员2万人,空军裁撤6个战术中队,海军将有7艘巡洋舰和2艘水陆两栖舰退役,撤回常驻欧洲的两个重型旅,调整和关闭美国国内外的部分军事基地。由于未来10年美国将削减大量的国防开支,美国必然要求其北约盟国增加向联盟的军事预算。美国的做法可以减少自己的军备开支,同时避免更多地被外界舆论批评。在阿富汗,美国会要求其欧洲盟国增加在当地的驻军和军费开支,并参与培训警察,为美国最后从阿富汗全身而退创造好的条件。
在阿富汗及毗邻地区,美国将继续开展无人机战争,以打击恐怖组织及其成员。虽然无人机的使用有时会导致大量平民伤亡,但由于无人驾驶的“全球鹰”、“捕食者”等战斗机使用成本低,相比起传统空军和常规部队更加经济。与小布什相比较,奥巴马更关注美国的无人机相关政策和未来无人机的影响,其第一任期使用无人机的频率也比较高。据统计,2002年11月以来,美国在巴基斯坦、也门等非战斗地区对特定目标发动的攻击有四百余次,其中95%是由无人机执行的。对恐怖分子及其基地用无人机攻击,基本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013年《国防授权法案》出台后,有五角大楼官员认为让美军维持30架“全球鹰”无人机没有满足国防部的要求。美国将逐步完善利用无人机攻击的政策,从而维持美国在阿富汗等反恐战场上取得的成果。
(三)美国对伊朗核问题将继续采取经济制裁的手段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还将继续下去,动武的可能性比较小。根据相关的制裁法案,欧盟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在2012年7月已经开始。美国和欧盟都对伊朗的中央银行进行制裁。新的制裁措施还规定,美国有权阻止与伊朗开展贸易的第三国进入美国金融交易。西方制裁的影响导致伊朗货币里亚尔下跌了40%。有专家预测德黑兰可能会做出妥协。
2012年9月2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称伊朗最迟将于2013年夏天进入铀浓缩实验的最终阶段,并有可能在此后的一年内安装核爆炸装置。尽管美国政府没有排除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可能,但奥巴马执政四年来主要依靠外交和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果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很可能演变成在中东的局部战争,作为以色列盟友的美国将被迫卷入战争,而这是美国政府所极力避免的。这种政策导致在2012年大选中,罗姆尼批评奥巴马的伊朗政策过于软弱。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他有可能对伊朗采取更强硬的政策,但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很小。在伊朗提出封锁波斯湾后,2012年9月,美国组织了波斯湾沿岸三十多个国家海军参加的海上扫雷联合演习,表达了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态度。
(四)美国将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斗争,推进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攻势
事实上,自2011年3月叙利亚冲突爆发后,美国政府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2012年11月,奥巴马连任获胜后,美国政府才明确宣布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但在对叙动武的问题上,美国不会轻易行动。由于叙利亚政府一直得到伊朗、俄罗斯等国的军事援助,如果美国或北约出兵叙利亚,当地的局势将变得极为复杂。刚从伊拉克战争泥潭里抽身的美国不会希望再陷入另一个泥潭。
美国将继续支持阿拉伯地区的“民主改革”进程,推进美国的价值观。为支持阿拉伯地区的“民主化”,美国已经投入5亿多美元。奥巴马总统说过,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促进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改革并支持向民主的过渡”。尽管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奥巴马政府会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对外援助,保障阿拉伯国家“民主”进程的成果,促进该地区新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美国会加强与阿拉伯世界新领导人的关系,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为解决地区问题打下基础。这些地区问题包括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约旦与以色列的关系等。
(五)美国将全面推动美俄关系的发展
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大力推动美俄关系重启,缓和了两国关系。2011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以来,由于美欧更青睐俄反对派,并力图分化“梅普组合”,这使普京对美国产生不信任感。2012年5月,普京借故缺席了在美国戴维营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奥巴马随后也宣布不出席2012年11月在俄罗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但随着大选的进行,美俄关系有所缓和。由于罗姆尼把俄罗斯称为“美国地缘政治的头号敌人”,俄罗斯对罗姆尼的印象不好。2012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采访时称奥巴马是“希望两国关系良性发展的诚实的人”,表达了对奥巴马连任的支持。目前,美俄的主要分歧在反导问题上,如果双方在这一问题上能够达成妥协,对增进互信、维护欧洲安全和稳定将意义重大。鉴于此前美国一再重申北约布置在欧洲的反导系统不是针对俄罗斯的,如果美国能进一步以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双方还是有合作空间的。如果美俄双方在导弹防御技术共享、数据交换、人员培训方面尝试合作,有可能推动长期停滞的非战略核武器谈判。
(六)美国将对朝鲜实行制裁加接触的策略
在过去四年里,美国政府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取得了一些效果,以后该政策手段还将继续下去。2012年12月12日,朝鲜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美国对朝鲜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的发射活动予以谴责,认为其发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和1874号决议。
美国政府试图进一步扩大制裁的力度,包括在联合国体系之外的经济制裁,给朝鲜政府以更大的压力。在对朝鲜进行制裁的同时,美国不会放弃对其接触政策。与朝鲜谈判是美国“巧实力”战略在外交政策领域的体现。和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朝鲜的紧张,缓解其核计划推进的速度。2012年10月,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访问韩国,在与三位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班子会谈后,认为美国应该与韩国协商,重启美朝对话,促进两国关系改善。尽管朝鲜考虑进行经济改革,但美国官员对改革能否进行表示怀疑,同时要求朝鲜弃核的态度仍没有变化。
三、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的挑战
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当然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能有所建树、名垂青史,并给后人留下一些政治遗产。但目前的国内国际局势并不乐观,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将受到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不利因素将是考验新一届美国政府执政水平的试金石。
(一)当前美国国内局势的挑战
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造成了大量矛盾,对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施政将造成不利影响。2010年中期选举后,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现象表现明显。民主党和共和党严重对立,奥巴马的立法建议、财政预算、医改方案等都受到国会共和党的反对。在众议院,共和党的立法议程也受到民主党的制约。两党在减税、提高举债上限和削减政府赤字方面矛盾突出,联邦政府的正常运转受到了极大影响。不断出现的政治僵局使得标准普尔降低了美国主权债务的评级,使本就复苏乏力的美国经济受到打击。美国国会减赤特别委员会的谈判也因两党的拒不妥协而无果而终。
美国国内的贫富分化、族裔分化和代际分化越来越明显,容易造成社会凝聚力下降,民众对国家的现状不满。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经济在多数时间里表现低迷,失业率较高,造成贫困人口数量增加,贫富差距拉大。据统计,到2011年9月,美国的贫困人口达到4620万,是52年以来最高的。最富有的1%的人的收入占所有人口总收入的20%。穷人与富人、老年人与青年人、白人与少数族裔在对政府的各种政策上态度差异较大。老年人在经济、医疗保险和移民政策方面更信任共和党;而年轻的选民,40%为少数族裔,在社会问题及政府作用方面更赞同民主党的政策。社会分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的爆发,2011年9月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被称为“贫困的99%对富有的1% 的运动”。该运动提出反失业、反权钱交易、反削减福利等口号,体现了美国中下层社会群体对社会不公、政治僵局和经济低迷的不满。2012年11月中旬,美国50个州有60多万人签名要求脱离联邦政府管理。不同社会思潮的激烈交锋和社会矛盾的凸显,为美国政府执行外交政策制造了羁绊。
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从长期看仍不乐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奥巴马上任的头三年,美国的失业率较高、财政赤字增速较快、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2009年,“皮尤中心”民调显示,70%的美国人希望与其他国家分担全球领导责任。2010年“,芝加哥全球事务协会”调查显示,79%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承担的世界警察角色过重。直到2012年10月份,持续疲软的经济状况才有所改变。就业人数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失业率下降。美国房地产行业在2012年9月份开始回暖。页岩气的开发为改变传统能源结构、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打下了基础。但“财政悬崖”也给奥巴马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201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从2012年年底开始自动削减公共开支并且增加税收,涉及的金额达到7000亿美元。2013年1月1日,美国两党终于就如何解决财政悬崖问题达成了协议,同意对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美国人或超过45万美元的家庭增加税收,从35%提高到39.6%,并将削减政府开支的计划推迟了两个月时间。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阻止赤字以及联邦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继续上升。未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依然承受较大的压力。
(二)北约内部矛盾对美国的影响
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美国希望利用北约主导全球事务的构想很难实现。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以美欧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北约2012年内部矛盾呈上升趋势。为了配合自己的全球战略,美国希望把北约打造成“全球性”的军事组织。这样,只要美国有需要,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北约的行动。然而,美国的构想遭到了其欧洲盟友的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北约的军事行动应受到联合国的管辖。2011年3月底,法国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时并不希望北约参加。后来北约加入对利比亚的打击后,欧洲的北约成员中只有英、法等六七个国家参战,包括德国、波兰等多数成员国拒绝参战。此前,在联合国关于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决议投票中,德国和中国、俄罗斯一起投了弃权票,凸显了北约内部的裂痕。尽管北约勉强从美国手中接过阿富汗战争的指挥权,但法、德等国以各种借口拒绝在阿富汗投入更多兵力,并避免同塔利班武装进行直接战斗,致使欧洲盟国在阿富汗的战斗力不高。在美国宣布2014年底从阿富汗撤军后,欧洲的北约国家更是希望早点撤军。2012年5月,在芝加哥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法国总统奥朗德以兑现竞选承诺为由,宣布法国军队3500多人将于2012年底从阿富汗撤出。这一决定使美国颇为不满。此次北约峰会上,美国还要求北约每年给予阿富汗卡尔扎伊政权41亿美元的援助,为期十年,其中美国负担这一数额的一半。由于欧洲盟国没有响应,美国的这一倡议等于被搁置起来。由于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国家普遍注重发展经济、减少军费开支。据统计,欧洲国家在北约军费开支中所占比重已从1990年的40%下降到2011年的25%左右。对于欧洲盟国军事能力的下降和“非军事化倾向”,美国坚决反对。
(三)西亚北非地区的不稳定局势牵制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巴以的和平进程一再受挫,而西亚北非变局发生后的埃及新政权还面临着考验。虽然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方针已经确定,但美国不希望中东有更多的麻烦,以色列却出于自身安全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并不完全听从美国的指挥。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刺杀了哈马斯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艾哈迈德·贾巴里,哈马斯做出了报复行动,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大量火箭弹,造成了一些以色列平民和军人的伤亡。以色列为回应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袭击而发起“防务支柱”行动,连续8天对加沙地区进行空中和地面袭击,造成大约1400名加沙人伤亡,超过12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埃及新政权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有所顾忌,很难完全配合美国。作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巴勒斯坦分支,哈马斯希望能得到埃及的支持。而以色列也在试探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在多大程度上履行埃及对双边和平协议的承诺。事实上,埃及需要维持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以确保西方提供援助来启动停滞的经济。但迫于国内压力,穆尔西只能支持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人。他不仅从以色列召回了大使,而且还把总理希沙姆·甘迪勒派到加沙。巴以冲突给美国造成了措手不及。如基辛格所说,减少美以军事关系只会增加美国的困难,一个被邻国觉得虚弱或正在变得虚弱的以色列将诱发美国政策恰恰想避免的那种冲突。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内,在修建定居点、对伊朗动武等问题上,美国与以色列存在矛盾,奥巴马对内塔尼亚胡比较冷淡。现在巴以和平进程不但没有进展,反而双方矛盾加剧,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
2012年9月,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的领事馆遭袭之后,奥巴马政府遭到指责。有分析认为,“基地”组织的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成员可能参与策划了这次袭击。这次事件导致包括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内的四名美国人丧生。本·拉登虽然被击毙,恐怖组织的活动还在进行。美国如何继续开展反恐斗争将考验下届美国政府。
以色列一直考虑通过军事打击阻止伊朗的核计划。为了避免被以色列卷入战争,美国政府一直对内塔尼亚胡施加压力,防止他采取过激的行动。2012年9月,内塔尼亚胡要求美国政府在伊朗发展核计划问题上划出明确的红线,并威胁要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打击。但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奥巴马的明确反对。如果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前一阶段没有能够通过严厉的制裁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就会有人怀疑美国的制裁效果。
(四)未来阿富汗的局势将不容乐观
随着美国和多国部队从阿富汗的撤出,极端宗教组织塔利班有可能在当地扩大势力。尽管北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设施培训阿富汗的军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阿富汗政府军由于文化水平低、管理不到位加上装备不足,实战能力较差。如果美国在阿富汗政府军还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局面的时候就撤走,塔利班会乘虚而入,阿富汗的安全形势有可能失控。2012年,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一些美军基地都遭到了塔利班的袭击,一些受过美军训练的阿富汗士兵也投向塔利班。尽管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采取了和解政策,希望其能与阿富汗政府进行合作,但没有实质性进展。对于美国提出的准许塔利班进入政权的许诺,塔利班一直持怀疑态度。自美国启动撤军计划以来,塔利班的恐怖袭击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加强,并把目标确定在阿富汗政府官员和北约的驻阿机构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塔利班与卡尔扎伊政权之间的不信任。此外,由于阿富汗地缘位置重要,地区各国会加大对阿富汗的渗透和争夺。俄罗斯、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会利用政治、经济、宗教等手段加强对阿富汗政府的影响,介入其内部事务,以便未来在这块战略要地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军撤出阿富汗将使这里的各方博弈更加激烈、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四、结语
如果某位总统有幸成功进入其第二任期,那么,随着该总统外交政策经验的丰富及其对选举政治怪圈的摆脱,第二任期往往成为该总统在外交政策领域最有作为的时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完成了从伊拉克撤军,击毙本·拉登使得美国的反恐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欧洲部署的新反导系统比小布什时期的反导系统灵活性更强且成本更低。这些成绩使得美国的国际声望比小布什时期有所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外交也遭到严厉批评。批评者认为,在过去四年,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没有改善,在遏制伊朗和朝鲜的核计划方面进展缓慢,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措施不力,尽管给巴基斯坦大量援助但两国关系却越来越差。这些问题使得美国形象受到破坏,美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正在衰落。
由于面临着诸多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会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既保护美国的利益,又不付出太多的代价。首先,奥巴马政府会坚定不移地贯彻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中国的崛起带动了亚太的繁荣和稳定。美国会加强与其在东亚传统盟国的合作,同时利用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与一些东盟国家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形成牵制。其次,由于国内经济状况低迷和反战情绪的影响,美国会尽力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中。如果有涉及美国的军事斗争,美国可能采取幕后指挥或利用无人机打击的办法。美国不会公开领导作战行动是美国国力相对衰弱的表现。由此推测,在核问题上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很小。最后,动荡的中东局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的亚太战略。西亚北非变局后的新体制国家并不稳定,巴以冲突还没有解决,美国的盟友以色列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总是配合不力。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和“民主改革”成果将使美国继续关注中东,该地区的变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国的总体外交战略。为了重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维护美国的霸权,新一届美国政府将在巩固过去四年外交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由于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奥巴马在其新任期内的外交目标很难完全实现,外交政策的执行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有些方面可能会陷入僵局甚至遭到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