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生育政策调整后的中国人口变局

中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独生子女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导向和趋势,是中国生育政策的转折点。当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此次探讨中国人口形势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我会把重点放到后半段,即“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相关问题分析以及未来生育政策的走向。

2000年人口普查后,公布的人口普查所调查的总和生育率为1.22,调查结果之低大大出乎人口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预料。由此引发对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争论。一方观点认为应该调整“一胎化”的生育政策,而另一方观点认为应继续坚持甚至收紧计划生育政策。显然,人口的快速增加和人口的锐减都不是中国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面对如此迅速的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当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是必然的。

首先,我们先简短、快速的回顾一下当前中国的人口形势,只有了解清楚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决策层为什么会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下面看几幅图表,这是人口学者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图表——年龄结构金字塔。从图表含义看,左方代表男性,右方代表女性,年纪越轻越处于下方,年纪大则偏上方。如图显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中国大陆2010年总人口达到13.39亿,其中0-14岁少儿人口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6.60%,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占总人口的74.5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通过分析,可以判断,如果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到2030年中国少儿人口比例将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将加速上升,总人口年龄结构将全面快速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中国0-14岁少儿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16.60%持续下降到11.4%左右;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74.53%持续下降到60%左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8.87%持续上升到接近28%。

图:现行生育政策年龄结构预测2050

上述数据看到的是全国人口的平均状况,但是人口具有异质性,且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是快速和剧烈的,很多具体情况并不能简单的以平均衡量。以北京与贵州比较,两地人口结构差别很大,在平均基础上如果考虑人口异质性,最糟糕的情况可能会超出预期。同时,从总体平均情况看,沿海地区与内陆人口结构差别更大,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不要调整现行生育政策

图:2000年北京人口年龄结构

图:2000年贵州人口年龄结构

决定生育政策调整的几个指标

很多人支持生育政策调整,当然也有反对的人,这就涉及到一些生育政策调整定量研究的核心问题,双方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第一个问题是,生了多少,即生育水平多高或者多低;二是,想生多少;三是,让生多少;四是,能生多少。这些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从研究技术角度看,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答,即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到底是怎样的。相同的人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生育意愿是会变化的,因此处理这些不确定性问题以及找到研究落脚点是非常难的。因此,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讲技术问题。但有些最基本的概念需要明确,因为这涉及到测量结论,同一项研究如果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标准,那么结论可能完全不同。

粗出生率(CBR =Birth/P),分子是出生数,分母是总人口数,显然分母中男人是不能生育的;一般生育率 (GBR =Birth/W15-49),分母变成15~49岁的育龄妇女,从测量角度看,一般生育率就比粗出生率精确了不少,它把男人和不可能生孩子的女人去除;最常见的是总和生育率(TFR),它比一般生育率又精确了一步。

接下来,调查队列生育水平及时期总和生育率估计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差别还是非常大的。随着年龄的降低,生育水平是在下降的,特别是现存子女数也是下降的,即今天的40岁妇女平均现存子女数比20年前40岁妇女的现存子女数低了很多,根据逻辑推算,中国整体生育水平是下降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说过,中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是1.64,我对此表示怀疑。根据2010年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在1.4,而官方是1.64,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乡村小学及以下的育龄妇女生育水平是最高的,她们2010年才达到1.64,那么全国平均水平不可能达到1.64。也许你会问,你讲这么多什么目的,我的回答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对当前中国生育水平高低的认识不同,导致他们对生育政策是否做出调整的结论也就不同。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生育意愿也是变化的。

去年底有个研究,如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未来几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会超过4.4,我们研究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每年最多也就出生2800万人口,总和生育率4.4意味着每年出生人口至少4700万。另外,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已经生育一个孩子还没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40岁以下的0.92亿,你能指望政策一经调整这其中一半的人马上同时都生孩子吗?显然不可能。这也是我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人口不会突破15亿

接下来的问题是,政策不变、单独放开、全面放开三种情况下,全国人口高峰是多少,上限是多少。假定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孩,而非“单独”育龄妇女生育政策不变。2016年出生人口规模估计值的均值将达到1600-1700万左右,比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估计值高100万-200万左右,超过300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2015年放开单独二孩,估计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6年-2029年左右出现,高峰总人口估计均值为14.01亿,上限为14.12亿左右。与生育政策不变相比,2050年总人口均值从生育政策不变的12.6亿上升到13.02亿,总人口估计值上限也由生育政策不变的12.80亿提高到13.18亿。即使全面放开,保守估计上限最多是15亿。现在有观点认为,全面放开后人口上限将突破15亿,这个结论是不对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过往的人口调查都是有错误的。

图:出生人口均值

图:出生人口上限

图:总人口

下面我们讨论“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及相关问题分析。政策出台的背景,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就简单表述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有几个基本概念普及一下,一是,双独,即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二是,双非,即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三是,单独,即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另外,单独家庭妻子处于15~49岁之间的这部分妇女将单独育龄妇女,那么符合单独生二孩的人到底有多少?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1990年以来的人口普查数据估计,2005年全国“单独”育龄妇女在1800万人左右,估计值的下限在1720万人左右,上限在1910万人左右。更进一步,预计2013年全国有单独育龄妇女在3300万左右。从单独育龄妇女占全部育龄妇女的比例来看, “单独”育龄妇女的比例在8%左右,那么,已经生育过一个孩子,还没有生第二个孩子的单独育龄妇女就更少了,估计此类育龄妇女2013年有2000万左右。此外,一孩单独育龄妇女中还分为两类,一是农业户口,二是非农业户口,前者如果一胎是女孩,本来就可以生二胎,因此农业户口的一孩育龄妇女只适用于一胎是男孩的,这样算下来,符合新政策的人群可能就又少了很多,大概有1000-1200万左右。单纯从此次政策的目标人群看,你会看到符合这次政策的主要是非农户口。

中国应平稳、尽快实现全面二孩政策

根据现有调查数据和研究结果,如果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未来40年中国人口将实现零增长并进入快速负增长阶段。如何更积极稳妥地调整现行生育政策? “单独”二孩政策已经出台,那么接下来是全面放开二孩,甚至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国家生育政策调整除了担心人口大起大落、大量出生堆积外,其实人口学者也担心即便是调整了生育政策,老百姓的生育率短期回升,但长期仍然持续下降并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无疑,抢生、超生造成很大出生人口堆积,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低生育率陷阱同样带来很多人口结构问题。

生育政策不是一个单一的政策,是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和老百姓长期切身利益的政策。当然,生育政策调整过程也会面对很多具体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政策调整前后相关政策衔接的问题。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由于担心政策多变的抢生和超生问题。政策的平稳衔接和过渡既符合老百姓的长远切身利益,也符合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加强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和深入研究,正确判断政策的影响和未来出生人口的变动趋势,积极应对可能由于出生人口堆积带来的短期或长期医疗、教育、就业、健康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我个人的政策建议是:让中国平稳、尽快实现全面二孩政策,尽量化解可能由人口堆积带来的各种风险,这也应是未来生育政策的目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育政策调整后的中国人口变局  变局  变局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生育  生育词条  人口  人口词条  调整  调整词条  
智库

 城乡中国架构下的土地配置

2010年代前后,中国的城乡关系发生革命性跃迁。随着80后及90后成为劳动力迁移主力军,他们沿袭着上一代农民的离土、出村,但是,大多数人却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