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子公司时代来得比预期更早、更快一些,日前,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平安大华三家公司获准设立子公司。从传统的公募业务,拓展到具有投行性质的子公司,基金公司面临的挑战不小。而首当其冲的短板就是人才问题,信托公司等成为基金业挖人的主要目标。
“我们团队已经有两位重量级的同事去了基金公司,准备子公司业务。”一家排名前三的大型信托公司知情人士称,“负责产品设计、有资源的项目经理是目前基金公司最短缺、也最需要的。”
这样的案例近期频繁上演,越来越多的信托界人士被基金公司子公司挖走。正如这位信托人士所说,公募基金从投资上市股票、债券等虚拟标的,跨越到非上市的股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当中的跨度不小。“信托的业务模式其实跟基金公司比起来并不复杂,但公募基金原有人才初次涉及未上市股权等,短期内估计还真做不来。业务开展初期还是需要从信托公司挖一批人。”
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也认为,“子公司能成多大事,最终还是需要看人吃饭,能挖到多少人,这些人又能做多少事。如果能够挖到足够量的专业人才,这块业务肯定能够发展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小基金公司均将子公司放在战略发展高度的时候,人才储备不足成为整个行业的问题。“发展类信托业务,基金公司是否具有准投行的功能?单凭基金公司专户部的力量,够不够?我觉得有点悬,基金公司的实力肯定不够。”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专户部渠道负责人认为,“内部储备肯定是不够的,无论从信托、还是银行挖人,都会非常贵。”
事实上,信托近几年快速崛起的势头以及公募基金相对沦落的窘境,令基金公司从信托公司挖人并不容易。“有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仅有2000万,这2000万是否够用?”上述专户渠道负责人认为。在他看来,子公司从信托挖人的价码不会低,“资深一点的、有资源的信托骨干,100万的价码是必须的。而且目前不仅是基金缺这方面人才,券商也缺,公募基金子公司在这方面没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