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学生创新空间——专访美国教育专家马振翼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热议问题。8月20日,记者采访了美国教育专家马振翼老师,如今的马振翼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国际教育集团——星腾科,拥有十年教育经验的马振翼在谈到创新型人才时,有感而发,生动而深入地剖析了这个问题。

创新型人才之再创造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按照书本的解释,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记者在采访马振翼时,他以乔布斯为例,言简意赅地解释了这个问题:“创新型人才就是可以结合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再发明、再创造的人。就像乔布斯,其实早就有人发明了电话和电脑,但是他能够利用想象力进行改进,甚至把学过的书法课程都运用其中,因而有了iPhone和苹果电脑的诞生,所以他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教育体制没有给孩子创新的空间

谈及中国的教育体制,马振翼说,“其实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都在教孩子怎样将分数提高,而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创新的空间、梦想的空间。中国的父母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班大多也都是为了成绩服务的,这样很可能抹杀了孩子的兴趣,也就抹杀了孩子创新的空间。”

“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在小孩子时都是最纯真的,所谓“出生牛犊不怕虎”,在不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最大胆,最前卫,就像乔布斯、爱迪生、比尔盖茨,他们都是二十几岁就成功的,因为年轻,所以敢于去尝试。中国教育教授了孩子很强的学习技能,但没有给他们空间让他们保留那些大胆的想法和纯真勇敢的心。”

美国“百万分之一”的教育理念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的教育十分先进,但据马振翼的解释,每个国家的教育都存在弊端,美国的教育弊端就是太松散了,教育出的学生缺乏基本功,甚至连算数都需要依赖计算器。但是由于创新型人才的特殊性,它的需求量本来就不大,100万个人里出一个爱因斯坦就够了。500年下来一个牛顿就够了,美国为何国力强,只要人才出现了,政府就会多方扶持,重点培养。中国1000万个学生出来700万个是有用人才,但没有一个是创新型的;而美国出来了500万个普通人,却有10个创新人才。

美国虽然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厉害的是在大学的研究机构,但实际上,创新人才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了,美国给予了孩子们太多的创新空间,如果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体制融合一些,那将达到非常完美的结果。所以,现在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想要到外国学习,而这也是星腾科存在的意义,把美国思想带进来,把中国教育方式传播过去。”

每天1小时改变从现在开始

振翼建议,“每天就花1小时留给自己,去玩、去看课外读物,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去摸索。目的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得到更多启发。这样,每天用1小时做些不一样的事情,1年365个小时,就会发生变化,为你保留原有敢想敢做的本质。而家长所做的应该是放弃一味地强迫孩子读书,帮助孩子留出空间交流思想,为孩子保持一颗有能量的心。其实改变很简单,只要有了这个意识,从现在做起就够了。”

创新型人才&创业

在记者问到马振翼自己算不算是创新型人才时,马振翼笑笑回答道:“应该算是吧。”马振翼大学毕业便在华尔街做分析师,但偏偏喜欢教育,并且还自主研发过教育软件,现在又将中美教育紧密结合,让两个不一样的文化碰撞结合,这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马振翼也在鼓励年轻人去闯一闯。

“中国大学生创业要比美国大学生难,因为中国大环境如此,况且很多学生一穷二白,有些是要放上所有身家去赌的。但是我们最怕的还是不敢大胆去想,在美国3年成功,在中国也许6年,但这无所谓,只要战胜自己这个敌人,下一个乔布斯就是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振翼  振翼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专访  专访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专家  专家词条  
智库

 国际智库评全球页岩气革命前景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美国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其页岩气开发成本仅略高于常规气,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200...(展开)

智库

 当代中国风险社会的体制差异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日益受到中国政府、社会和学界的重视,其关注内容和理论解读也从社会和经济领域拓展到了国家治理等方面。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