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晋:“博科圣地”肆虐与非洲反恐窘境

上个月,两百多名尼日利亚女学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武装分子公然掠走,让世人了解了“博科圣地”(Boko Haram);不久前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尼日利亚时,“博科圣地”阴影下的尼国安全形势,曾经让人颇为揪心;而最近喀麦隆的中国工人厂区再度遭袭,又让“博科圣地”吸引了舆论的眼球。前后三件事凸显出“博科圣地”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在非洲愈演愈烈的蔓延趋势。

尼日利亚的塔利班

作为尼日利亚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武装,“博科圣地”的正式名称是“人民致力传播先知的教导及圣战”(People Committed to the Propagation of the Prophet’s Teachings and Jihad)。“博科圣地”最早发源于尼日利亚北部的迈杜古里地区,虽然有学者认为,1995年时候“博科圣地”就已经初见端倪,但是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博科圣地”成立于2002年前后。该组织以伊斯兰极端教义为指导,以尼日利亚和周边国家平民和军事设施为目标,以暴力和恐怖主义为手段,“博科圣地”确确实实是一个恐怖主义组织。也正因为如此,“博科圣地”被不少媒体比作“尼日利亚的塔利班”。

博科圣地”成立之后,活动轨迹很快蔓延,尼日利亚北部的波尔诺州、包奇州、博尔诺州、约贝州和阿达马瓦州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2011年“博科圣地”袭击了联合国驻尼日利亚代表处,举世震惊,而“博科圣地”也因此“一战扬名”。

博科圣地”在秉持极端的伊斯兰教义的同时,还与“基地组织”(卡伊达)等恐怖主义团体关系密切。英国的情报机构曾经指出,“博科圣地”与非洲其他的极端主义武装如索马里青年党、埃及圣战组织、马格里卜基地组织等关系密切,并且同“基地组织”联系紧密。“基地组织”不仅仅为“博科圣地”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许多“基地组织”成员甚至“不远万里”留在“博科圣地”。2011年“博科圣地”的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博科圣地”同“基地组织”相互支持,联系颇多。

博科圣地”的危害不单单局限在恐怖主义袭击所造成的伤害,其所宣扬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教义,还可能造成尼日利亚国内宗教力量间的巨大矛盾。尼日利亚北方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南方主要信仰基督教,独立以来,南北之争持续不断,宗教矛盾和冲突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的稳定。“博科圣地”针对基督教堂暴力袭击,加剧了国内长期存在的南北矛盾。除此之外,“博科圣地”还跨越边境,进入周围的尼日尔、喀麦隆、乍得等国。由于与尼日尔存在领土争端,尼日利亚一直怀疑和指责乍得和尼日尔暗中支持“博科圣地”,这也让地区国家互信遭受挑战。

博科圣地”的发展壮大,与尼日利亚国内的政治腐败相互关联。一方面,尼日利亚国内的政治腐败刺激了“博科圣地”的发展,他们的积极动力源于这样一种信念:尼日利亚已经充满了各种社会恶习,所以需要利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来根除各种丑恶与弊病。另一方面,尼日利亚腐败的军政系统,使得对“博科圣地”的打击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事实上,尼日利亚历届政府都试图通过强力来清除“博科圣地”的影响,然而屡次“清剿”行动,除了达到了舆论上的“宣传效果”之外,真正的战场和政治收获微乎其微。

华丽外表下的尼日利亚

人们很难将肆意的恐怖主义,与尼日利亚这个非洲第一大国联系起来。根据今年4月最新的统计数据,尼日利亚成功超越了南非,成为了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这对尼日利亚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根据尼日利亚统计部门所公布的数字,尼日利亚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5099亿美元(6389亿新元),大幅超过了2013年南非的3703亿美元的GDP总量。

这份全新的、漂亮的GDP统计数字对尼日利亚来说,是对其经济发展活力与前景的一种肯定。但是在庞大的GDP之下,是尼日利亚贫弱的社会基础。尼日利亚人口为1.7亿,相当于南非的三倍,但即使按照最新的算法,该国的人均GDP也只有2688美元,仅位列世界第121位,不到南非人均GDP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尼日利亚贫富差距严重,超半数的人口生活赤贫,每天收入不足两美元,在“博科圣地”肆虐的尼日利亚北部地区,这种差异尤其显著。

由于尼日利亚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东南部的产油区,北部地区则因此发展滞后。如博尔诺州,83%的青年是文盲,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上学,失业率远高于南部地区。与此同时,长期困扰着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瓶颈”,诸如财政赤字、交通滞后、电力短缺和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都给尼日利亚这件“非洲老大”的外衣蒙上了厚厚的疑尘。

与贫富差距巨大相伴的,是尼日利亚国内千疮百孔的政治系统。同非洲许多其他国家相似,历史上尼日利亚军人干政现象十分严重。也正是因为如此,尼日利亚历届政府往往在政变之中飘摇不定。军人干政带来的独裁,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政治结构十分不稳定,历届政府的“人治”色彩浓重,派系斗争激烈;另一个后果是尼日利亚国内腐败相当严重,长期主政尼日利亚的前总统阿查亚家族,聚敛的财富就高达12亿美元。

长期的政局不稳和独裁专制,导致尼日利亚政府腐败严重。长期独裁专政导致的任人唯亲,使尼日利亚国内政坛人际关系复杂,相互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让行政效率十分低下。当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需求,与依旧落后的政治体系相互冲突时,尼日利亚国内动荡也就不可避免。

多国联合打击难奏效

博科圣地”之所以会引起世人的关注,除了其本身激进的意识形态和行为的恐怖主义之外,还有其“外溢”的影响力。除了尼日利亚以外,“博科圣地”还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相邻的乍得、尼日尔和喀麦隆等国。一方面,“博科圣地”将这些国家作为了自己的“大后方”,每当尼日利亚政府军强力清剿之时,“博科圣地”就会越过边境,躲避风头;另一方面,“博科圣地”也在这些国家开辟自己的据点,并且不断扩张势力,影响所在国的安全。

也正是因为如此,近日法国、尼日利亚、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博兹瓦纳六国总统,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和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在巴黎共同商讨了打击“博科圣地”的战略。人们对此次会议的期待很高,认为法国很可能像去年干涉中非和马里那样,自己出兵或者组织相关国家打击“博科圣地”。

不过这种预估很快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相关国家只是达成了相互合作的共识。会议通过了一个打击“博科圣地”的中长期地区计划。该计划确定有关国家协调情报系统行动,交流信息,监控边境,在乍得湖周围部署军队,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实施干预。至于法国主导的共同出兵,却被抛在了一边。

其实这并不是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第一次讨论“博科圣地”的问题。早在2011年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就曾讨论过如何打击“博科圣地”,2012年非盟国家首脑会议也讨论了如何打击“博科圣地”。而在国际社会,联合国、美国和欧洲都曾经先后提出建议,希望帮助尼日利亚打击“博科圣地”。不过历次会议和建议,都最终成为了“空谈”。

一方面,由于“博科圣地”流窜在边界之间,使得任何出兵清剿都可能意味着进入他国境内追击作战,这将考验相关当事国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联合打击并不能够确保根除“博科圣地”。正如法国去年出兵马里所显示的那样,短暂的出兵打击之后,“图阿雷格”武装经历了休整后很快卷土重来。因此,对于“博科圣地”的打击是否也会重现马里“图阿雷格”式的窘境,人们难免会有所担心。

相关国家的孱弱和彼此不信任,造成了武力打击难以持续,“博科圣地”“打而不灭”的窘境。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和政治参与体系,以此削除极端主义在国内的“魅力”,恐怕才是尼日利亚和相关当事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博科  博科词条  圣地  圣地词条  非洲  非洲词条  窘境  窘境词条  肆虐  肆虐词条  
智库

 美欧日应对金融危机的三大启示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及时、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其财政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援助金融机构,包括给金融机构注资、帮助金融机构剥离不良资产等;其二,大规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