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公投拉开了一周激荡的序幕,最终两个签署仪式分别在周五举行:一方面,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Arsenii Yatseniuk)在布鲁塞尔与欧盟领导人签署了一份联系国协定(Association Agreement)中的政治合作条款,前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曾在去年11月拒绝签署此协定。另一方面,当国家杜马(Duma)和联邦委员会(Federation Council)批准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并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之后,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字,将这一领土合并立法正式变成法律。
尽管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和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进行了数次长时间会晤,尽管欧盟和美国领导人多次来电试图规劝普京不要占领及合并克里米亚,尽管美欧对二十余位俄官员发动两轮制裁,俄罗斯还是占领及合并了克里米亚。这些磋商和举措无一挽回局面。恰如德国首相安吉拉·默克尔向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形容的那样,普京“与现实脱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正当评论家们说道新冷战,正当全世界屏住呼吸静候俄罗斯增派部队进驻俄乌边境之后何去何从,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普京却执意公然违反国际法,以至于激怒国际社会,招致经济制裁,将乌克兰拱手送入欧盟怀抱,并给北约以新的存在理由——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乌克兰的一小块领土。
其实原因在于普京及其幕僚确信,控制克里米亚并将之并入俄罗斯,关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克里米亚若掌握在一个敌视俄罗斯的乌克兰手里,将会威胁俄罗斯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港是黑海舰队唯一的常年不冻港,毗邻地中海和中东,战略意义重大。
与乌克兰其它地区相比,克里米亚在一些方面非同寻常。它在1954年之前一直属于苏联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曾任乌共党中央第一书记的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在1954年将之划给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是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民族成分最重的地区。按照2001的统计,当地人口58%属于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人在乌克兰其它任何地区的比重都没有超过39%。克里米亚高达77%的人口以俄语作为母语,这一比例在乌克兰无出其右者,此外仅有两个地区的比例超过50%。
自18世纪末以来,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一直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港。1997年,乌克兰同意俄罗斯对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享有为期20年的租借权,而在2010年4月,亚努科维奇与前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签署“哈尔科夫条约”(Kharkiv Pact),将租期延至2042年。租期内允许俄罗斯向塞瓦斯托波尔基地大量增派部队,包括飞机、装甲车、海军和步兵。
尽管要控制克里米亚对俄罗斯而言易如反掌,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直到亚努科维奇与三位反对派领导人在波兰、法国、德国外长及普京私人代表调停之下于2月21日达成的协议显然成为一纸空文,普京及其幕僚才决意如此。
该协议在三天暴力活动造成近百人死亡的形势下达成,其中规定,须在48小时内通过一项特别法律,恢复2004年宪法,该宪法比起现行宪法,在权力分配上明显更倾向于议会。各派同意在十天内组建执政联盟和联合政府,推行宪法改革(今年9月结束),并且最迟于11月前举行总统大选。
该协议虽然涵盖方方面面,却有着一个重大缺陷,即允许亚努科维奇留任十个月。鉴于上百名抗议者惨遭杀戮,这一点对于抗议者以及很多其他人士都难以接受。当反对派领导人之一维塔利·克利奇科(Vitali Klitschko)在独立广场(Independence Square)向抗议者宣布该协议时,遭到大家的唏嘘与嘲笑。该协议刚一出炉便成为一纸空文。
当天议会恢复了2004年宪法,遣散了防暴警察,令他们撤离政府大楼,包括总统办公室。次日,议会得知亚努科维奇已于夜里逃往哈尔科夫,遂以玩忽职守为由罢免其总统职位,并确定5月25日举行新的大选。议会推选三大反对派中势力最大的祖国党(Fatherland)副主席亚历山大·图尔齐诺夫(Oleksandr Turchynov)为议长,次日,鉴于总统职位空缺,又推选他为代总统。
2月27日,议会表决批准新一届政府班子走马上任,其中包括祖国党和极右翼反对派自由党(Svoboda)的成员、攒聚广场的活跃分子(Maidan activists)以及若干独立人士。当天晚些时候,穿着无标志制服的部队(驻扎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海军和特种部队)开始控制政府办公区、机场和其它战略要地。
俄罗斯官员很快就给基辅事件贴上了“政变”的标签。梅德韦杰夫总理将此次风波描述为“武装兵变”、“激进人士、好战分子和歹徒当道”。普京在3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于乌克兰事件只能有一种评价:这次是一场违宪政变、武装夺权……凡此种种非法的、违宪的举动意欲何为?……当前的政权是合法的吗?议会在一定范围内还算合法,但其他都不合法。当前的代总统无疑没有任何合法性可言。”
占领及合并克里米亚,不仅是在报复俄罗斯所认为的敌对势力违宪夺权之举——鉴于普京为2月21日的协议做了许多幕后工作,此举无异于对他本人的直接冒犯。
这也反映了俄罗斯的一种信念,即目前操控基辅的这股势力很可能在5月25日之后依然统治乌克兰,这样的乌克兰就可能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比如撕毁“哈尔科夫条约”,并不再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比如不仅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还进一步争取欧盟成员身份(欧盟外交事务委员会曾于3月3日隐晦地提及此事,说该协定“并未达成欧盟与乌克兰合作的终极目标”),比如废除2010年6月通过的有关禁止乌克兰加入任何军事同盟的立法,这样一来就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而北约就可以在乌克兰东部边境部署军队。
在普京看来,2月21日之后,以上三种后果都可能成为现实。实际上,乌克兰三位前总统在3月初即已提出撕毁“哈尔科夫条约”之事。占领及合并克里米亚解除了这一威胁。但另外两种后果依然可能成真。对于一位设想乌克兰同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国家一道加入关税联盟(Customs Union)和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的总统而言,乌克兰向欧盟投怀送抱并成为欧盟成员的事情不可接受。对于一位曾经宣称“苏联解体是20世纪头号地缘政治灾难”的总统而言,乌克兰同北约紧密合作并加入北约的事情不单不可接受,而且假如乌克兰果真执意如此,势必引发远超过占领克里米亚之事波及范围的军事回应。
美国和欧盟领导人已经进行严词谴责并做出制裁,至少美国方面的制裁而言还是有些威力的。不过对普京来说,这些只是余兴表演;即便合并了克里米亚,乌克兰问题不仅当下而且未来始终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Rights:版权所有:耶鲁大学国际及区域研究所惠特尼和贝蒂·麦克米兰研究中心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