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其他地区,亚洲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区域市场,世界经济重心正从西方回归亚洲。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或“亚洲世纪”不存歧义。但是,这个“新世纪”属于美国还是环太平洋国家,却有重大争议。越来越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产生共识,21世纪是属于亚洲的世纪。
经济重心回归亚洲
英国著名经济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提供数据,1820年时,亚洲(不包括日本)GDP占世界GDP56.2%,中国和印度GDP分别占世界GDP的32.9%和16.0%。1849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0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世界经济重心从亚洲转移到西方。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据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的统计,从1950年到1973年,亚洲经济年均增长率达6.0%,高于世界经济年均4.9%的增长水平。1974年到1993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7.5%,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经济年均2.9%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3.0%的增长水平。1993年9月世界银行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赞东亚经济高速发展和巨变为“东亚奇迹”。
东亚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美欧大国重视。1984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首次接受中国各新闻单位常驻华盛顿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是一个地道的太平洋盆地(basin)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是这一盆地最大和最重要的国家。”他说:“我相信,整个太平洋将是世界的未来。”1994年10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香港亚洲协会主办的演讲会上发表题为《亚洲:21世纪的挑战》讲话预言:“世界历史的下幕戏将要更多地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而不是在欧洲和大西洋地区上演。”
亚洲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拉动区域内和亚洲与其他国家及地区贸易快速扩大。目前,亚洲国家和地区贸易占亚洲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0年前的40%升至50%,中国是亚洲的最大市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不到7%增至2003年的50%,日本2003年出口增加近80%归功于中国扩大进口,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额也超过从美国的进口额。美国《华盛顿邮报》1984年4月刊登题为《亚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文章说,1980年美国与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第一次超过大西洋两岸的贸易量,到1983年,美国与太平洋地区的贸易量比美欧贸易量高出24%。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4年,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额达7757亿美元,欧盟同亚洲的贸易额达7251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同欧盟贸易额4615亿美元。
2012年10月中泰多家机构于在曼谷联合举行“下个10年:亚洲专题”国际研讨会,开泰银行首席执行官伍万通表示,2001年以来,亚洲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亚洲将在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缓冲经济危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事务》杂志2012年7月刊登《亚洲在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的作用》的文章认为:“全球经济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这一趋势很可能会在今后几十年中继续。”亚洲开发银行2011年8月发表题为《亚洲2050:真正的亚洲世纪》报告预测,到21世纪中叶,亚洲国民生产总值(GNP)将占世界GNP的52%,亚洲人均收入将与今日欧洲人均收入不相上下。美国亚洲研究所发表题为《亚洲崛起的力量和美国的持续目标》的报告指出,亚洲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史无前例,美国若想从亚洲经济接触中获得最大利益,必须调整其国际经济政策。欧洲政策中心发表文章提出,欧洲与充满自信和经济活力的亚洲必须重新相互联系,以建立更强大、更有效的21世纪伙伴关系。澳大利亚政府2012年10月28日发表题为《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认为,不论21世纪会带来什么别的东西,它都会带来亚洲的崛起。亚洲地区转变为世界经济龙头的进程不仅势不可挡,而且加快了步伐。
区域合作前景与潜流
随着亚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相互投资和贸易日益密切,亚太地区乃至亚洲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建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据世界银行1999年统计,APEC面积达6073万平方公里,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2.2%,GNP占世界GNP的58.3%,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46.9%,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经济合作论坛,而非机制化法定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协商一致、自主自愿。1996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概括为“APEC方式”,即承认各成员间的多样性和差异化。APEC多数成员认为,“APEC方式”符合环太平洋地区多样性特点,有利于各成员利益平衡。但是,这种运行方式缺乏强制性约束机制,因此,议论、承诺多,实际行动和落实少。这是亚太经合组织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盟第19次领导人会议通过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年后在柬埔寨举行的第21次东亚领导人峰会,宣布启动RCEP谈判,并提出2015年底完成谈判,进入实施阶段。RCEP谈判以东盟为主导,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参加,共建16国统一大市场。参与谈判的16国人口约35亿,占世界人口的近一半、GDP达2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3、贸易额约10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30%。RCEP实施后,16国大市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市场。
东盟提出RCEP倡议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在现有以东盟为主导的五个“10+1”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全面、高质量、互利的自由贸易区”。2013年5月,RCEP贸易谈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后发表联合声明,基调仍是在坚持东盟中心地位、照顾发展水平差异的前提下,对现有五个“10+1”FTA做深入推动。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亚太乃至亚洲广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很大,在现在次区域合作基础上推动RCEP进程,面临诸多困难。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长文认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展是推动RCEP谈判的重要因素。2012年5月,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三国领导人就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签订了中日韩自由投资协定。同年11月,中日韩三国在柬埔寨举行经贸部长会议,宣布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并在其后三方进行了三轮谈判。第一轮谈判确定了三方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第二轮谈判讨论了谈判范围和商品准入方式,第三轮谈判讨论了商品领域的基本方针。2014年3月,中日韩代表在韩国首尔举行的FTA第四轮谈判讨论了关税等问题。中日韩建立自贸区将形成一个拥有15亿人口和15万亿美元GDP的共同市场。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洲地区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谈判,是对既有成熟自贸区的整合。RCEP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符合亚洲产业结构、经济规式和社会传统实际,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照顾成员国不同发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区域贸易安排。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谈判进程。”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四国于2005年7月签署、2006年5月实施。2009年11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TPP谈判。在2011年APEC会议上,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秘鲁和越南相继加入TPP谈判之后,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提出加入TPP谈判。2014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文章指出:“对于美国来说,TPP还具有打造亚洲强大落脚点的战略意义。其视线背后是中国。”这表明,美国主导TPP谈判的战略目的非常清楚,如果TPP谈判完成并付诸实施,将对亚洲乃至世界投资、贸易、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对TPP持开放态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方乐见其成。
属于亚洲的世纪
2011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希拉里提出:“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度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希拉里宣称,美国独一无二的特点:美国既是大西洋国家,也是太平洋国家,在亚太地区美国“在整个世纪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希拉里·克林顿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发表演讲和文章一再称,奥巴马政府执政伊始,就认识到亚太地区重要性,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但是,亚洲一些国家的政要对此并不认同。2011年东亚系列峰会期间,东道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指出:“亚太地区被单一的超级大国主宰已不再可取”。一家西方媒体解读说,苏西洛的真正意思是:21世纪不应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而是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太平洋世纪”。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2011年11月发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的文章强调:“假如说,19世纪属于大英帝国,20世纪属于美国,那么21世纪属于亚洲。”他预测,“照目前的趋势看,中国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再加上日本延续的实力和印度的迅速崛起,这些国家使得亚洲成为不可小视的力量,但同时也使实力的天平向亚洲大陆的北部和东部倾斜。”
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不断扩展,为各国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俄罗斯作为其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中俄关系呈现“共抓机遇、共迎挑战、共促和平、共同崛起”的美好愿景。经济上,双方提出双边贸易额从在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和信贷等领域推广使用本币,加强能源合作、构建牢固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近40年间,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3525亿美元,大大高于同年美日贸易额1946亿美元;中韩贸易额从1992年中韩建交时的63亿美元增至2206亿美元,是美韩贸易额1001亿美元的两倍。过去20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累计达2725亿美元,超过同期韩国对外贸易顺差累计2397亿美元。东盟与中国贸易额达3629亿美元,而东盟与美国贸易额仅1913亿美元。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贸易额达2700亿美元,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超过香港和台湾地区与美国的贸易额。澳大利亚与中国贸易额达1180.7亿美元,澳方顺差310亿美元,而美澳贸易额仅363亿美元,澳方逆差160.8亿美元。中印贸易额达739亿美元,高于美印贸易额达577亿美元。过去10年,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从254亿美元增至37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30.8%。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全面加强务实合作,将政治关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将惠及约30亿人口,因此,有关国家表示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美国是太平洋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吸取历史上现存大国与新兴大国从竞争、冲突到战争的教训,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非常重要。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时首次代表中国提出了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景。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两国领导人就缔造中美新型大车关系作出明确承诺,探讨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2014年4月,习近平会见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时再次指出,双方应该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更加积极有力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效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确保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哈格尔表示,21世纪世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关系的发展,美方愿与中方加强对话,增进互信,进一步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发展。
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亚太地区主流,也是本地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有利因素多于制约因素,一个崭新的“亚洲世纪”,已经在历史的幕布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