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正面临“国家意志”的考问

无论当下中国如何多面,从发展走向发达,这都是一条前行道路。中国在这条路上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加艰巨的努力。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我们发现,中国正面临着“国家意志”的考问。

国家意志是公民的公共意志,包含着公共意愿和公共追求,是人民对国家事务整体性的意思表达。一句话,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一个大国的崛起,必须回答“它应当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这种回答是基于全体公民对这个国家的深刻认知,并由深刻的认知而自觉地推进国家的发展。今日全体公民,亟需在对国家的深刻认知中呼唤国家意志、打磨国家意志、凸显国家意志。

领袖当是国家意志的扮演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在表达国家意志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和艺术性。他把具象的、碎片化的群众意愿集聚为人民的整体意志,对内协同,对外坚守;就近面对现实,及远谋划明天……

国家意志必须体现中国的安全和稳定

安全和稳定是一个大国崛起的起跳点。假如这个起跳点不踏实,大国崛起就会在中途摔倒。从国家意志出发,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毫无疑问就是另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国防工程”。国之于民给予安全庇护,民之于国奉献维护之力。处于社会转型弯道上的中国,需要多做减法,有效去除多重风险,换回稳定局面。因此,由最高领导人亲自掌控国家安全最高领导机构,本身就是国家意志在安全问题上的体现。

国家意志必须认清“民以食为天”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中国承载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承担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使命。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城镇化如何布局,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在林立的高楼大厦背后,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前,在满大街的汽车旁边,今天的农村境况如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神农”一说,可见“农”的地位之崇高。《汉书·文帝纪》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在这样的纪录诞生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担忧其中是否有“舍本求末”之虞?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而且前几年,中国已然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一个农业大国,假如退守到农业的底线,城市再繁荣,也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世界上会出现底特律的破产,但还不曾听说过丰衣足食的农村会破灭。我们必须具有这样的底线思维:农村不稳,中国不稳;农村不新,中国不新;农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不变,中国没有变!总书记提出“中国人的饭碗里面,一定要装自己的粮食”,正充分反映了在吃饭问题上的国家意志。

国家意志必须让经济“经世济民”

中国经济总量创造世界第二的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经济结构、经济模式、经济质量、经济价值的严重不足,我们体现的只是“数量经济”而非“质量经济”。众所周知,我们用三十万亩地才能换回GDP一个百分点,这个土地成本是日本的八倍。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赶上日本、赶上美国,一定程度上是透支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动力,类似于寅吃卯粮。对中国而言,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使2亿多人口脱贫,缩小国家内部的地区经济差异。值得重申的是:我们必须特别关注“三农”,防止农村空心化。我们需从顶层着眼、基层着力,起点高、重心低,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民“谐”问题、民“乐”问题、民“享”问题……在发展经济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充分体现“人民共和”的重要属性。因此,坚决摒弃政绩形象工程,坚决变革唯GDP政绩观,真正做到重心着地的发展,这也是国家意志在经济问题上的体现。

国家意志必须在“国家治理”上刮骨疗伤

《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表面看,《黄帝内经》是医书,但内里却透露着深邃的哲学内涵,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治国方略”。一个人得病和社会得病,道理都是相通的。面对矛盾高发期,我们必须要有前瞻性的判断,坚决摒弃“亡羊补牢”的惰性思维,多做“未雨绸缪”的超前布置。国家治理,当以法制为纲,在金字塔顶进行制高点的锁定,然后往下铺陈各项制度,纲举目张,努力趋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大国若烹小鲜”、“半部论语治天下”,都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些内生性问题,都有可能会从量的积累而导致政府基因的退化,万万不可等闲视之。“刮骨疗伤”,是国家意志在治理问题上的必需举措。

国家意志必须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表情”

当今世界,在生产和生活层面,科技推动全球渐趋现代化,然而在国家国家的关系上,某种程度上似乎又回到了“战国时代”,博弈无处不在。在如此矛盾之际,中国更需用自己的国家意志在全球树立观点、匡正体系、寻找正道、展现大同,传输正能量。也就是说,比GDP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中国责任”。中国不指望也无需成为“世界中心”,但在一个震荡不断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应当独立判断,独立站位,寻找世界重心,展示扶正力量。“共同认识,共同担当,共同管理,共同分享”,这是世界新格局的基础。经过调整后的“中式发展”将展现自己的哲学面孔,这应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世界课题。一个大国的崛起,注定带有自己的表情。一个头脑更加清醒的中国,风气更加干净的中国,姿态更加沉稳的中国,步履更加从容的中国,风度更加儒雅的中国,意志更加坚定的中国将会出现在世界面前,这是国家意志的国际表达。

历史往往在关键时刻挑选领袖,而领袖则以“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特质让历史挑选。作为领袖,既要扛得起,也要扛得住。扛得起,是指当下须具有拨乱反正之力,无论是严明纪律、肃正风气、矫正框架、坚持规矩,还是面对经济的困局,都能“丈夫肩挑天下”,让百姓看到变化所在,希望所向。扛得住,是指恒力所在,展现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让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稳步前行、并用中国的稳定促进世界稳定的能力。领袖系民之所心,合民之所力,集民之所向,展民之所望——领袖是国家意志的扮演者,是国家意志的雕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正面临“国家意志”的考问  考问  考问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意志  意志词条  面临  面临词条  国家  国家词条  
智库

 强化互联网反恐,又是一场持久战

——“打击暴恐,构建全球统一战线”系列评论之十一11月13日发生在法国巴黎的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让全世界又一次把目光集中在了反恐事业上,除了在此次反恐行动中所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