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赫芬顿邮报》:关于印度贫困问题的五种误解

印度是一个新兴大国,但也拥有全球最多的贫困人口。6月2日,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刊登了麦肯锡全球事务研究所伦敦分部主任理查德·多布斯(Richard Dobbs)和孟买分部高级研究员阿弩·马德盖卡(Anu Madgavkar)的文章,讨论人们对印度贫困问题的五种误解。

随着印度新政府就职,一度被回避的消除极端贫困问题终于要提上日程。实现该目标的强烈愿望为新一届印度政府带来一系列挑战,它应更深入细致地理解贫困问题。为了建立新型的减贫整体政策框架,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明了一种称为“许可线”(Empowerment Line)的衡量标准。研究人员以此计算印度家庭获得基本必需品的支出,并将其与满足基本社会需要的消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人们对印度贫困问题存在许多错误认识。

误解一:只有22%的人属于贫困人口。

这是印度的官方数据,但它只统计了社会状况最悲惨的人,未详细考察各项人类发展指数。“许可线”表明,大约6.8亿(56%)的印度人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那些略高于印度官方贫困线的4.13亿人也处于“脆弱的境地”,他们勉强求得温饱,但疾病或失业等打击极易使其重返贫困

误解二:食物是印度穷人最大的需求。

尽管饥饿仍是最贫困人口面临的日常问题,但健康、清洁水和卫生设备是40%的印度人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印度国民对贫困问题的讨论倾向于关注卡路里是否足够,而忽视了其他急需的服务。

误解三:增加收入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这种观点仅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拥有更高的收入和购买力,人们可以购买好房子、卫生设备、饮用水、燃料和家电。但是,消费能力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贫困人口还需要社区的基础设施,如学校和健康中心等。平均而言,46%的印度人无法享受这些基本服务,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和比哈尔邦(Bihar),这一比例高达59%。

误解四:提高福利预算是过去减贫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

印度一直承诺向社会福利分配更多资源。2005年至2012年,基础服务的公共开支实际增长了11%,达到1180亿美元。但是,由于浪费、腐败和低效等原因,大约一半的开支并未使贫困人口受益。这一时期,提高政府开支的确减少了四分之一贫困人口,但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误解五:增加更多补贴和社会转移物(social transfers)可以消除未来的贫困

根据“许可线”的标准,满足6.8亿人基本需求的额外消费相当于4%的GDP,印度根本无力支撑这种开支的巨大增幅。即便凑足这笔钱,印度浪费而低效的行政也会阻碍穷人从中受益。印度打算在今后十年使5.8亿人脱离贫困,这有赖于增加非农行业就业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决策者需要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减轻商业、税收、生产市场改革、土地市场改革、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劳动力技能等领域面临的压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芬顿  芬顿词条  邮报  邮报词条  印度  印度词条  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词条  误解  误解词条  
智库

 大国宏观之路

《搞对价格 管好货币》卢锋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5《大国追赶的经济学观察》卢锋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坊间调侃经济学的段子...(展开)

智库

 打造学习型社会

最发达国家的公民已开始认为他们的经济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但创新成为发达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事实上,几千年来,直到工业革命前,收入一直处于停滞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