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未能拥抱全球化或社会经济模式现代化的目标。近几十年来法国民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悲观地看待本国的未来。现在的问题是,法国究竟能否找到前进的方向,扫净阴霾并重建繁荣的未来?
这一切必须以明确的诊断为出发点。相比25年前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法国经济未能取得上佳的表现。差距虽然不大——人均GDP只差6个百分点——但令人担忧的趋势足以呼唤改革措施的出台。此外,失业人数一直处于可耻的高水平。虽然法国在医疗、收入不平等及防止贫困等领域社会指标名列前茅,但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公共开支及债务逐年攀升。
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并非因为法国经济缺乏潜力。法国无疑自有其弱点——比方说中等规模企业数量偏少、劳资关系水火不容及公共部门效率低下。但法国同样具有令人羡慕的优势:比如工作适龄人口平均教育状况远好于25年前;与多数邻国相比人口年龄颇具优势;目前比德国和英国集中了更多全球顶尖企业;基础设施条件非常出色。法国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无法解释目前的经济低迷。
法国萎靡不振的原因还应归咎于其他因素。首先是无法确定最根本的选择。法国社会在自我身份、社会模式演化、全球化态度、欧洲事务立场等问题上充满矛盾,就连对经济增长本身的态度都越来越纠结。
当然,所有民主社会无不对集体偏好进行激烈的辩论。但不相信政治机构和领袖是法国人的主要特色。合法、负责任的机构及决策者将分裂社会粘合在一起,并协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样的粘合剂恰恰是当今法国所缺少的。
法国表现欠佳的又一个原因是它改革的方式。经济社会改革往往是非常缓慢的。每届政府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规则进行修补,但总体而言无法实现某项雄心勃勃的政策目标,而只是创造条件推进五至十年后的进一步改革。
但法国民众却因此以为每项改革皆有其局部性和暂时性,而且很可能可以撤销。但仅仅改革过半却无法实现相应的效果。相比之下改革尚未完成时效果往往有限,因为无法在完成前对行为模式起到明确而稳定的激励作用。本应为个人企业提供指引的游戏规则还不够稳定和明确。
法国必须明确某些关键选择,并始终如一地采取行动。首先,国家需要建立更灵活开放的经济体系,而不能继续抱着过去曾经取得成功、但目前已经失效的增长模式不放。赛峰集团及欧莱雅等法国企业是宝贵的资产,但已不适合继续发挥增长和出口平台的作用。
相反,法国应当挖掘年轻企业的创新和增长潜力。为了发掘上述潜力,相关企业应主动接触世界各地的客户及供应商。法国应当放弃重商主义,设定增加进出口的双重目标,以便使国内经济能更好地与全球趋势协调。它还需要扩大国际贸易——比方说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此外,法国社会依然等级森严、分割众多。经济、政治和文化精英太少、太单调、太封闭了。这让常常没有机会发挥潜能的受教育劳动力倍感挫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企业必须挑战自身的管理及治理模式,以发挥内部员工的潜能。国家也必须开阔视野,从公务员以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
为了迎接这些变化,法国不仅要派更多学生出国留学,还要欢迎更多的国外学生;仍有人在力求掌握基本的识字和算术,因此公共教育依然是一项关键目标。事实上,公共教育领域的公共开支理当在目前基础上增加。总体而言,需要在当前计划外继续削减公共开支;但同时应重新分配款项,增加基础教育投资。
但仅靠钱仍无法买到成功。法国公务员必须意识到平等——也就是法国最主要的价值 观——并不等同于平均分配,而意味着实现增强适应性和权力下放的目标。应当赋予贫困社区学校及其他公共服务必要的自主权和手段,以便以最恰当的方式实现公共目标。
最后,法国的社会模式需要重新思考。它是来自消失世界的产物,工人往往在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服务于同一个雇主。就业保障、终身学习和社会福利应围绕个人而非岗位重建。福利制度应当精简至以人为本,而摆脱具体的计划和以分类为基础的资金流。
这项计划雄心勃勃。但当今法国的信任问题导致民众对综合改革之外的所有方案持怀疑态度。现在是时候制定全面的目标并进行公开辩论,以便法国社会能够接受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