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倍为什么敢搅乱东北亚安全局势

一、“战犯政治”的延续

安倍内阁的政治右倾化是和日本战后的“战犯政治”体制相关联。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了投降书。根据盟国“赫尔5·9备忘录”的规定[2]:日本的本州岛中部由美国占领;苏联占领本州岛东北部和北海道;英国占领本州岛南部;中国占领日本的四国地区。但是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落实。罗斯福总统病逝后,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出于“冷战”的需要,决定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这就为日本战后的“战犯政治”埋下了隐患[3]。

美国占领日本后,驻日美军最高长官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了“去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造。他逮捕战犯,进行东京大审判;废除军队,解除政党禁令;实行土地改革,解散军国主义财阀,铲除日本军阀的经济基础;制定和平宪法,剥夺日本“发动战争”的权利。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整肃进行了三年,处置了28名甲级战犯,解散了18万旧军人,对1300多个军国主义团体进行了处置,涉及人数约22万人。应该说这次“整肃”的力度是很大的,但对日本社会的改造是不彻底的。第一,对日本裕仁天皇的战争罪行没有进行清算,日本人仍在怀念“昔日的辉煌”。麦克阿瑟甚至认为,“日本天皇比二十个机械化步兵师还重要[4]”。对天皇战争罪行的包庇,就为日本政坛逐步向右转奠定了政治和社会基础。第二,出于反共反苏反华的需要,有意包庇部分战犯,有的提前释放,有的后来病死或自杀,有的战犯根本没有批捕,这就为日后右翼势力的翻案留下了空间。第三,解除政党禁令后,日本出现了各种大小政党,一些犯有战争罪行的战犯和军政要员乘乱重返政界,他们打着亲美的旗号,控制日本政治,其中的吉田茂、岸信介、中曾根康弘等人,还先后担任了日本首相。这就为日本政治向右转奠定了干部基础。第四,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撇开中国与日本单独媾和,重新武装日本,这就为日本政治向右转奠定了军事基础。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漏网战犯先后担任了日本首相或其他要职,不断推动日本政治向右转,人们把日本政界的这一现象称为“战犯政治”[5]。

“战犯政治”现象对日本政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安倍晋三两度担任日本首相,第二次是在2012年上台的,他不仅是日本自民党的党首,而且在四十六届议会选举中获胜,出任内阁总理(首相)。他虽然出生在战后的1954年,没有赶上参加“昭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却是个漏网战犯。1960年1月岸信介担任首相期间和美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日美军事同盟使岸信介政权沦为反共反苏反华的马前卒。岸信介的弟弟佐藤荣作担任首相期间,推行反华政策,阻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反对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另一个漏网战犯中曾根康弘也和安培家有着亲谊关系,在他任日本首相期间,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企图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推翻战后体制,强调“要加强日本在世界政治中的发言权,日本不仅要做经济大国,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6],从而在日本掀起了第一次“修宪风潮”。安倍本人在日本政坛混迹多年,受家族和社会的影响,其价值观和安全观充满了极度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色彩。因此,安倍政府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以恢复“正常国家”为幌子,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将中日岛争、韩日岛争推向极端化,并加强向俄罗斯南千岛群岛的追讨行为,搅得四邻不安,正是这种价值观和安全观的具体表现。日本政府还力争在今年完成修改和平宪法的第九条,以取得“集体自卫权”。安倍政府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疯狂进行扩军备战,在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把中日关系比喻成1914年的英德关系,强调“贸易关系没有阻止战争爆发”[7],隐喻中日之间即将爆发战争。安倍政府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战犯政治”对日本政坛的渗透,已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离复活军国主义只差“一步之遥”[8]。

二、“经济景气”的诱惑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成为美国的后勤供应基地和军工生产基地,使日本经济出现了“特需景气”。至1955年,日本经济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以8%~9%的速度增长,先后出现了“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两次经济景气时期使日本实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4年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行,日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使日本经济又出现了一次“奥林匹克景气”。这一年,日本被正式接纳为西方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成员。196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发达国家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是一种岛国经济,岛国经济的特征,就是资源贫乏、市场脆弱,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世界产油国家成立了欧佩克组织,取得了石油定价权,限制石油出口,统一油气价格,以前西方国家强制获取廉价石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对脆弱的日本出口型经济是一次重创。日本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实行“减量经营”经济战略。对钢铁、石油、化工等能源消耗型产业的投资分别压缩了30%~40%,使日本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附加值增长方式转变。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条约》。《建交声明》与《和平条约》都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钓鱼岛争端和东海划界等问题达成了“搁置争议”的共识,同时,中国还免去了日本的战争赔款。这就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为日本度过当时出现的“经济萧条”创造了外部条件。日本利用当时较好的国际环境,大量引进西方成熟的科学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核工业,实现了第二次产业转型,完成了加工制造向自主创新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当时,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家的经济占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40%,被西方国家誉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虽然日本经济处于美国之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产值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美日经贸关系出现巨大逆差,美国大量向日本举债,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日本企业大量收购美国企业,甚至纽约标志性建筑曼哈顿帝国大厦都被日本收购。美国媒体惊呼“日本要收购美国”。为此,美国开始采取反击措施,把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和财经困局转嫁到日本身上。1985年美国召集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签订了“广场协议”,压迫日元升值,并从政治上采取措施,打击日本的“独立性”。在美国的打击下,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被迫升值一倍,使日本持有的美元债务悄然贬值,大量热钱涌入日本,推动了日本房价、地价、股价快速上涨。当日本出现泡沫经济后,外资即迅速撤出日本市场。从此,日本经济竞争力大大下降,失去了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去世,明仁天皇继位,年号“平成”。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抑制泡沫经济,出现了长达50多个月的“平成景气”。但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日本经济受到牵连,再次进入大萧条时期。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使日本经济又一次受到严重打击而“辉煌不再”[9]。

追求“昔日的辉煌”对安倍政府有着太大的诱惑力。自安倍上台以来,就推出了“安倍经济学”[10],企图以政治折腾刺激经济发展。“安倍经济学”的要义,在他出版的《一个美丽的国家——我对日本的设计》一书中有所反映,主要是强调要摆脱战后体制对日本的束缚,应对日本经济下滑的局面。一方面减少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促使日本经济向民族主义发展,以“帝国模式”发展军工产业、IT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以外贸带动内需发展;另一方面挑起事端制造摩擦,牵制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日本经济20年停滞不前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5.75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当年日本GDP为5.3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使日本右翼势力十分恐慌,“中国威胁论”不再是一般的宣传口号,而是日本右翼势力从骨子里反应出来的仇华、反华的惊恐呼叫。而且把这种情绪已带到经济领域。据美国《福布斯》双周刊报道,中日经济“分道扬镳”,已突破小泉纯一郎时期“政冷经热”的态势[11]。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2013年,中日经贸往来的总额下降了5.1%,中日两国的经济互惠关系能否恢复,关键在于安倍是否把事情做绝。

三、“敌国条款”被撤后的摘帽心理

联合国是战后处理国际事务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章程中的“敌国条款”规定,德、意、日等法西斯侵略国家无权加入联合国。只有在他们彻底认罪且得到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和三分之二的会员国通过,才能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日本作为战败国,长期排除在联合国之外,失去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敌国条款”规定,如果战败国再次发动侵略,联合国成员国无需经安理会批准就可行使武力制止侵略。日美结成军事同盟后,美国一直想拉日本进联合国,都遭到苏联的否决。直到1956年日苏建交后[12],日本才正式加入联合国。

日本为了改变在国际上的战败国地位,一直谋求做“正常国家”,推行“大国战略”。日本加入联合国不久,就改变了明治维新以来“脱亚入欧”的外交战略,提出了“以联合国为中心”、“与自由主义国家相协调”、“重返亚洲,做亚洲一员”的三大外交政策,以取悦亚洲被侵略各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以为时机已经成熟,正式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出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中国和亚洲被侵略国家认为,日本没有反省自己的侵略历史,因而否决了日本的要求。但是美日相互勾结,反复要求联合国进行“机构改革”,并提出要以承担联合国会费的份额分配权利。长期以来,日本承担了联合国会费14%的比例,是仅次于美国的联合国第二大财政负担国。因而日本先后10次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是迄今为止担任这一席位次数最多的国家。日本对此并不满足,又以“敌国条款”是歧视性条款,要求从联合国章程中删去。1995年日本采取收买和许愿的政策,获得了多数票,通过了撤销“敌国条款”的议案。日本举国同庆,以为从此摆脱了战败国的阴影。

“敌国条款”被撤后,日本的摘帽心理恶性膨胀。特别是安倍政府上台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翻案活动,美化侵略历史,公然宣称“国际上对‘侵略’没有定义”,还说:“日本也有历史辉煌时期,理应受到邻国的尊重。”[13]安倍发表这样的谈话有很强的政治意味,他上台伊始,就穿上日本侵华时期的军服登上坦克照相,耀武扬威地宣扬武士道精神,为复活军国主义打气。日本的战争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这种文化没有“正义”和“是非”观念,反而认为“承认战败”是“自虐”,认为被处决的战犯是“为国捐躯的英雄”。日本舆论界普遍认为安倍是一个“不成熟的人”[14],他公然提出“要以积极的和平主义对抗消极的和平主义”,打造一个“强大的日本”。这是安倍从历史观上挑战国际正义和良知的认识论基础。

联合国撤销“敌国条款”后,日本右翼势力错误地认为,这是日本外交的“胜利”。他们并非不懂“侵略”的含义,而是有意美化日本对外侵略和殖民的历史。《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侵略下过这样的定义:“在国际关系中无故对它国使用武力以遂其扩张的行为和政策”都构成了“侵略”罪名[15]。安倍宣扬“侵略无定义论”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他主张的“积极和平主义”是要否定战后的国际秩序。他以为二战不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把日本打败的,而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日本处于美国的管制之下是一种可耻的“消极和平主义”。因而要加以改变,使日本成为“有支配权”的世界性强国。这是安倍急于翻案的战略冲动。

四、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这面大旗作虎皮

安倍搅乱东北亚安全趋势,使日中、日韩关系陷入僵局,这既有日本战略考量的冲动,也有美国因素的鼓动作用。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美国患上了“时代焦虑症”和“中国恐惧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使美国国力受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战略已力不从心。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奥巴马政府把战略重点转向亚洲,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为了牵制中国的发展。

安倍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之机,亲自出马,参拜靖国神社,提高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调门,否认“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等历史罪行,观看神风特攻队偷袭珍珠港的影片,并恬不知耻地将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遗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16]。同时,安倍改变日本战后政治体制,组织五大臣“安全会议”,颁布新保密法,搞“极权政治”和“暗箱操作”。安倍紧锣密鼓地开展修改《和平宪法》的活动,大力进行扩军备战活动,使世界舆论大哗。外电评论: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以‘反美为核心’的亲美外交”和“‘炸面包圈式’的反华外交”[17]。所谓“以‘反美为核心’的亲美外交”,是指日本在骨子里存在着“反美”情绪,而又不得不以“亲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炸面包圈式’的反华外交”,是指安倍频繁访问周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并以“经援”、“军援”为诱饵,企图构建“炸面包圈式”的反华包围圈。

安倍的行径并不完全符合美国的意图,不仅伤害了中韩两国和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情感,也牵涉到美国人民的情感。日本每年举行的原子弹受害纪念日活动,以及为偷袭珍珠港翻案的行径,都引起美国的不快。当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官方不得不表示“令人失望”[18]。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与中国、韩国、俄罗斯都存在着领土争端,日本不仅声称要用武力对付中国在钓鱼岛的“常态化巡逻”,日本防长小野寺五郎还坐军机巡视南千岛群岛,引起了俄罗斯的高度警惕。日本的挑衅行为使东北亚局势变得日益复杂和严峻。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不希望日本把东北亚安全局势搅乱,只是把日本当做“牵制中国”的一颗棋子。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受到美国批评后很不服气,反过来抱怨美国,说什么“感到失望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19],强调日美之间签订了《安保条约》,应该从战略上支持日本。这使美国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亚太再平衡战略”既包括了“平衡”中国的成分,也包括了“平衡”盟国的成分。“平衡”中国的战略意图是要遏制中国的发展,确保中国的力量不能超过美国。中美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两国元首达成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美国不好把事情做绝;另一方面又希望中日不和,从中渔利,以便美国始终处于战略主导地位。美国“平衡”盟国的战略成分,是希望日韩两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中国。日本闹过了头,导致日韩不睦,这在客观上损害了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利益,故美国日本也不能毫无约束。目前,美国军费吃紧,国防开支很大,美欧分歧、中东困局、非洲乱局都使美国头疼。美国的亚太战略既希望日本在“牵制中国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又不允许日本“搅局”,成为“麻烦制造者”;更不允许日本把矛头指向美国,推翻战后体制。日本如何把握这个“度”,安倍政府将把日本引向何处,都存在较多的变数。

五、日本面临的战略选择

一个民族如果对自己的历史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个民族一定没有自己的前途;一个政权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必定会把这个国家领到歧路上去。安倍首相开历史倒车,遭到了日本人民的反对,甚至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也反对他的所作所为。安倍上台一年多来政绩平平,经济上不去,外交搞得一团糟,福岛核电站灾难的善后工作一拖再拖,现在又想恢复核电,国内民怨沸腾,右翼势力的活动变得肆无忌惮。日本政局今后如何变化将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不同的选择将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一种选择:改弦更张,走和平发展道路。日本美国的盟友。但在国际关系中,日本美国的战略大棋盘中并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国际关系中,美国对世界各国划分为四种类别:一是敌对国家,二是非敌非友国家,三是战略利益相同或相近的盟友国家,四是有特殊战略利益的铁杆盟国。日本美国的国家分类中最多只能算作一般盟友。在二战中,美国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视为铁杆盟国[20]。日本作为战败国转变为美国的盟国,体现了西方国家战略哲学“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的理念。如果日本反省自身的历史,真诚向中韩和亚洲受害国人民道歉,停止挑衅活动,实行“自主多边外交”[21],与各国人民和平相处,不走侵略扩张道路,不谋求地区霸权,是可以得到各国人民的谅解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如果日本能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做出贡献,完全可以成为亚洲国家负责任的一员。

第二种选择:维持现状,政治上与周边国家保持对立。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贯彻“脱亚入欧”战略,长期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要想马上改变政治路线,并不现实。更大的可能性是出现“维持现状,政治上与中韩等周边国家保持对立”的政治局面。“历史”和“领土争端”两大热点问题,牵涉到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既敏感又很难解决。从小泉纯一郎到安倍晋三,再到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直至安倍第二次出山,日本在6年间换了7届首相,都与这两大敏感问题相关。如果日本继续贯彻现行政策,不仅将影响日本国内的政局稳定,也将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三种选择:继续作恶,单挑中国。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有较大的社会基础。根据日本警方2000年的民调统计,有70%的日本人认为大和民族比其他民族“优秀”。这是一种法西斯的“民族优劣论”。日本社会有900多个右翼团体,总其人数超过4万人,已接近战前右翼势力发展高峰时期的数量[22]。日本右翼势力一贯瞧不起中国,认为“支那民族是劣等民族”,是“东亚病夫”[23]。由于美国的亚太战略要求日本改善日韩关系,把“美韩同盟”和“美日同盟”结合起来,形成亚洲版的“小北约”,日本政界的右翼势力很有可能单挑中国,使中日关系倒退为对立关系,中日之间出现全面对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吃亏的只有日本。2013年是日本右翼闹得极其凶的一年,中日贸易总量同比下降了5.1%,这对中国影响不大,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反而增长了7.6%;而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7.8%。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人民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应对日本的挑衅。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性,想从中渔利的国家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日本单挑中国只能落得个“麻烦制造者”的下场[24]。

第四种选择:挑起局部冲突,引发局部战争。日本和中、韩、俄都存在着领土争端。安倍政权将“争端”推向极端化,挑起局部冲突,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尤其是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更大。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发表文章,认为日本至今仍未摆脱100年前战略局限,“好战姿态只会凸显自身的战略弱点”[25]。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领土完整和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人民必将奉陪到底。美日军队多次举行“夺岛军事演习”,使战争危机意识在世界扩散开来。日本惯用偷袭等阴谋手段挑起战端,日韩、日俄之间因岛争引发战争的可能性也不可低估。这种形势引起了世界的不安。正如英国媒体所指出的,“安倍打着‘和平主义’的旗号,结果却加剧地区对抗的风险”[26]。

第五种选择:再次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日本是一个尚武好战的国家。根据《波茨坦公告》和《雅尔塔协议》,日本战后应解散军队,并解除“交战权”。但日本现有“自卫队”25万人,预备役45万人。装备有主战坦克和战车1000多辆,驱逐舰45艘、护卫舰12艘、两栖战舰12艘、辅助舰船30多艘,战斗机200多架、轰炸机40多架、运输机20多架、预警机10架,是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的军队[27]。安倍政权乘美国重返亚洲的时机,大力扩军备战,美国军方也允许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究竟是美国利用了日本,还是日本钻了美国的空子,所有观察东亚形势的人都一目了然。日本至今没有归还美国存放在日本的高浓缩铀和武器级钚,日本自身生产的钚足够制造2000枚原子弹,日本成为拥核国家“只差一层窗户纸”[28]。如果日本突破了“战后体制”,美国控制不住日本,那么日本右翼势力很有可能将自己的国家拖进战争深渊,使之再次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这应该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注释:

[1]安倍发表新年感言[N].(日)朝日新闻,2014-01-01.

[2]该备忘录是盟国对日本战败后的政治安排,由中、美、英、苏四国共同占领。

[3]上世纪50年代,以岸信介为代表的一批战犯乘机在日本政坛担任要职,日本舆论界称这一现象为“战犯政治”。

[4](美)麦克阿瑟回忆录——占领日本时期[M].道格拉斯出版公司,1973年英文版.

[5]郝雍.你早该这么读日本(2)[N].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195页.

[6]1987年7月中曾根康弘在日本群马县选民大会上的演讲词。

[7](英)独立报网站,http://www.independent.ie/business/world/davos-abe-sees-world-warone-echoes-in-japanchina-tensions-29943481.html.

[8](英)金融时报网站,http://www.ft.com/cms/s/0/079d6a3a-6ddc-11e3-bbc6-00144feabdc0.html.

[9](美)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8/09/16/AR2008091603199.html.

[10]“安倍经济学”的提法,是由自民党前干事长中川秀直首先提出来的。从2012年11月在日本《产经新闻》等媒体走红,成为流行语。

[11](美)福布斯(双周刊),http://www.forbes.com/sites/gordonchang/2014/02/16/thechinese-and-japanese-economies-are-delinking-prelude-to-conflict/.

[12]日苏建交未签订和平条约,俄罗斯继承了日苏外交关系,但仍未签订《俄日和平条约》。

[13]人民网(英文版),http://english.peopledaily.com.cn/90883/8504409.html.

[14](日)日本时报网站,http://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4/02/27/commentary/japans-strange-narcissism/.

[15](英)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海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六卷第659页.

[16]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2/05/c_119213008.htm.

[17](英)泰晤士报网站,http://www.thetimes.co.uk/tto/news/world/asia/article3958472.ece.

[18](美)今日美国报网站,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world/2013/12/25/japaneseprime-minister-yasukuni-shrine/4201907.

[19]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2/20/c_126161377.htm.

[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UKUSA英美协议。

[21]中曾康弘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就曾提过“自主多边外交”,以摆脱美国外交政策的束缚。

[22]郝雍.你早该这么读日本(2)(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73页.

[23]二战结束后,民国政府曾照会日本,抗议日本将中国蔑称为“支那”,规定日本正式行文要采用“中华民族”的正规提法。

[24](新加坡)联合早报网,www.zaobao.com/forum/expert/zhu-feng/story20130820-243159.

[25](日)外交学者杂志网站,http://thediplomat.com/2014/01/why-the-first-world-warmatters-for-japan/.

[26](英)卫报网站,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dec/16/shinzo-abe-japanpm.

[27]资料来源: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参看《世界各国军事力量手册》第37页,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28]日本核武之谜[EBOL].(香港)亚洲周刊,2014-02-2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倍  安倍词条  东北亚  东北亚词条  搅乱  搅乱词条  局势  局势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智库

 市场真的具有消除腐败的功效吗?

长期以来,学界流行市场手段具有消除腐败功效的观点。只要某一领域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一些人往往不假思索地、习惯性地开出“市场化消除腐败”的药方,似乎只要在这一领域...(展开)

智库

 全球治理的东亚视角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趋凸显,进一步加强有效的全球治理既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成为各地区谋求发展合作的主旋律。冷战结束后,伴随国际体系加速转型、新兴大国纷纷崛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