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目前陷入了三次探底衰退。但这不是它自身造成的。是的,意大利经济的长期下滑反映出意大利领导人没能直面该国竞争力下降的局面,但这是欧洲的普遍问题。
2007年四季度,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意大利 GDP下跌7%,随后反弹3%,然后再下跌5%,再略微反弹了0.1%,而最近,在今年上半年,再一次出现下跌,幅度为0.3%。综合言之,意大利GDP在过去七年中收缩了9%。
此外,工业产出降幅达到了惊人的24%。感谢顽固高企的通胀,意大利名义GDP仍能保持不变。总体失业率攀升至12%,未在校年轻人比率暴增至44%。
意大利试图通过增加公共债务抵御经济收缩。欧洲央行和跨政府援助操作保持了低利率,意大利公共债务水平得以在2007年底到2014年春期间增加三分之一。
意大利新总理伦齐想要刺激经济。但他的真正做的是积累更多债务。诚然,债务刺激需求;但这种类型的需求是人为创造的,也是短命的。意大利经济只有重新获得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而要想在欧元区内部增强竞争力,只有一条路:降低意大利商品相对于欧元区竞争对手的价格。过去,意大利可以通过贬值里拉实现这一点,如今则必须通过所谓的真实贬值。
1995年引入欧元的决定带来了低利率时代,也给欧元区南部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信用泡沫,一直维持到2013年末。在此期间,意大利相对其欧元区贸易伙伴变贵了25%(以GDP平减指数衡量)。
这一增长中有十七个百分点可以用更高的通胀解释,八个百分点可以用引入欧元前的里拉升值解释。相对德国,意大利变贵幅度达到了惊人的42%。这一价格差,而不是其他,才是意大利的问题所在。意大利就别无办法,只能通过真实贬值纠正这一失衡。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价格升高几乎永远都不是真正的问题。降低价格或使其比竞争对手国更慢地上涨是痛苦且令人焦躁的。
即使一国工会通过降薪让这一政策成为可能,债务国也会陷入困境,因为它们基于高通胀会持续的假设借贷。许多公司和家庭将走向破产。在竞争力改善之前,经济将跌入无通胀或通缩的泪水之谷,因此有理由怀疑以当选为目标的目光短浅的政客是否能够坚持住。
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试图通过让意大利退出欧元区然后贬值新货币解决问题。2011年秋,他与其他欧元区国家政府开展了试探性交流,并与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达成了一致,后者建议举行实质上是在严格的紧缩和退出欧元区两个选项中做选择的公投。
但2011年11月,会晤结束短短三天后,两位领导人不得不辞职。更高的政治考虑,以及银行系统的利益扼杀了退出选项。
继贝卢斯科尼出任总理的蒙蒂试图采取真实贬值,他给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更大的灵活性,目的是迫使工会在工资问题上让步。但蒙蒂的努力毫无效果;除了其他问题,原因在于欧洲央行慷慨的金融援助缓解了工会和公司的压力。
蒙蒂的继任者莱塔缺乏明确的改革概念,而在他之后出任意大利政府首脑的就是魅力超凡的伦齐了。但是,尽管伦齐口头上给经济打了很多气,到目前为止尚未证明他能够理解意大利问题的性质。
在这方面,伦齐不是孤家寡人。相反,几乎在整个欧洲政治精英圈,从布鲁塞尔到巴黎再到柏林,人们都仍然认为欧洲所经历的只是金融和信心危机。竞争力的根本性缺失根本没有得到讨论,因为这是个光靠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