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欲求之物:1750年 以来的设计与社会 作者:[英]阿德里安·福蒂 译者:苟娴煦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进入20世纪后,卫生与洁净的设计理念通过一代代极富想象力的创新型产品,传递给消费者,并最终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意识。
设计的参与,塑造了社会以及社会概念。这并非夸大其词。“童年”、“儿童”概念的产生及完善,跟19世纪儿童商品设计的发展密切相关。18世纪的一些肖像画中,儿童穿着迷你版的成人服装。而到了19世纪,画中的男孩和女孩通常身着真正意义上的童装。史料表明,18世纪末起,儿童玩具、游戏和书开始批量生产。1833年出版的《农舍、田园和别墅建筑百科》中,育婴家具开始被设定为特殊门类。再往后,儿童商品上出现了更多、更鲜明的装饰主题,已经有儿童家具、餐具企业有意识地探索和应用儿童心理学法则。
伦敦大学巴特雷特建筑学院建筑史教授、2003年米沙·布莱克爵士创新设计教育奖得主阿德里安·福蒂在其所著的《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一书中,回顾了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密切融合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这本书明确反驳了一些艺术史、工业设计史作品将(工业)设计的发明和发展“专利”授予20世纪的美国的说法,指出设计是在近代应运而生后,在近代以来的财富创造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改变了人对社会的理解以及人的思维方式。
阿德里安·福蒂在书中将当代意义的设计的起源,定格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的英国。在当时,资本和工业的发展达到显著规模,兴起了追捧古典遗迹的社会和文化潮流,并因此转换到当时的服饰、家具、陶艺作品、建筑物之中。而后的新古典主义,出现了以追求更卓越设计效果为目的的新技术、新材料探索。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陶瓷制造业,因此逐渐分离出专业设计师。
人们通常都认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水平提升,工匠、设计都逐渐退化,并因此得出机械化与艺术思想、设计理念相斥的观点。阿德里安·福蒂则认为,设计在19世纪与机械化实现了融合,指出当时的多个产业应用机械化设备之后得以提高了产品质量,人们之所以意识不到这一点,源于机械化带来的更突出变化是产量增加。
《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一书接下来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说明,即19世纪及之后,设计的差别化,推动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概念发展。本文开篇已经提到儿童商品设计对“童年”、“儿童”概念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就在同时,也已广泛出现由用户性别决定具体设计的物品的趋势;借助设计的差别化,重新划分社会阶层变得普遍。书作者还分别就设计影响人们对家和办公场所的看法,推动传统家庭结构的解体、建立起新的家庭结构及在办公场所广泛引入自动化等影响作了叙述。
进入20世纪后,卫生与洁净的设计理念通过一代代极富想象力的创新型产品,传递给消费者,并最终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意识。从1935年工业设计师雷蒙德·罗维应邀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新型冰箱,到美国和欧洲的铁路企业以清洁原则对客车车厢陈设重新布局,到吸尘器等家务辅助设备的流行,再到浴缸推广到市民家庭,绝对的洁净已经不仅仅是设计师和哲学家的洁癖外显,而成为了文明的一种标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电进入人类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如今我们已很难想象,没有电力使用的年代该怎么生活和工作。作者指出,电力获得广泛推广,源于市民家庭需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快速增长,两个过程互为驱动,这不能不归结到家用电气设备的创新探索。
阿德里安·福蒂在书的结语部分意味深长地指出,艺术史读本、博物馆展出的设计师作品、媒体报道及设计学校都在传递一种错误的认知,即设计无所不能,这使得很多新的设计师在职业生涯之初倍感挫败。设计是智慧的结晶,却不仅仅是设计师智慧的结晶,“设计受到观念和物质条件的制约”,是市场需求、社会观念刺激下的创造,是“欲求之物”。很多艺术理念和设计想法也不是哪一个艺术家、作者或者设计师独有的,关键在于驾驭调和的能力。强调这一点,并不会贬低设计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相反会使得设计更为开放地拥抱观念、信仰及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