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中日关系——日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至今,40多年过去了。前20年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后20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日本来说,中国从援助对象变成对等伙伴,而且不仅作为工厂,作为市场的重要性也越发显著。但由于领土问题和历史认识问题等政治面的对立,两国间的互补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成为超越日本的经济大国

从1980年至2013年,中国的GDP规模从仅相当于日本的27.9%迅速扩大到1.87倍(参见图1)。而且日本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急剧下降,中国的份额却迅速上升,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参见图2)。以此为背景,在出口和进口两方面,中国日本的依存度大幅下降,日本中国的依存度却大幅上升(参见图3)。

在资金方面,中国上升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净债权国。截至2013年底,中国的对外净资产达到2.0万亿美元,虽然不及日本的3.1万亿美元,但外汇储备达到3.8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3倍左右。而且,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急剧增加,按照流动资金计算,正在接近日本(参见图4)。今后随着资本移动的自由化,预计民间资本在国外的投资也将增加,中国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从援助对象变成对等伙伴

在此背景之下,对日本来说,中国从初级产品供给国转变为出口产品生产基地,进而转变为市场。

1980年代,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以石油为主的初级产品。但自从1992年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为经济改革目标之后,中国作为出口产品的生产基地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日本企业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为主,增加了对华直接投资。以此为契机,工业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急剧升高,这种趋势在对日出口中也非常显著。

近年来,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不仅作为“工厂”,作为“市场”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海外当地法人季度调查》,从2001年度到2013年度,在中国(包括香港)的日企当地产值从251亿美元增至2265亿美元,其中当地销售额从87亿美元急速升至1446亿美元,当地销售比例也从34.6%升至63.8%。这主要源于以在当地市场销售为目的的汽车生产的扩大。2013年中国的汽车销量达到2198万辆,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仅从乘用车来看,销量达1792万辆,其中日资企业生产的为293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不仅如此,中日间的资金流也从“日本流向中国”的单向变为包括“中国流向日本”的双向。

日本流入中国的资金,最初是以政府开发援助(ODA)为主,占据其中大部分的日元贷款从1979年开始到2007年结束,累计高达33164亿日元(日本外务省数据)。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深入,日本民间企业的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对华直接投资余额达10.3万亿日元(日本银行《各地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余额统计》)。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对日投资也在增加。首先是联想集团收购了NEC的个人电脑部门,海尔集团收购了三洋电器的白色家电部门等,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以M&A(并购)为主的趋势十分明显。对中国来说,直接投资是获得技术和品牌等的有效手段,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可以得到向迅猛发展的中国市场进军的立足点,获益巨大。此外,中国作为经营管理外汇储备的一个环节,购买了大量的日本国债。截至2013年底,中国持有的日本债券余额达到14.3万亿日元(日本银行《各地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余额统计》),其中大部分为国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国债的全球最大持有国。

日本企业面临的商机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然而,虽然GDP规模超过了日本,但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2013年的人均GDP还不到7000美元,远不及日本的近40000美元。另外从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城市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人均电力消费量等显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看,中国最近的数字大致相当于日本1970年代前半期的水平,中日间的发展阶段相差40年左右(参见表1)(注)。这意味着两国具有的互补关系大于竞争关系,具有充分的合作余地。

这里所说的互补关系,是指“中国的强项是日本的弱项,反过来中国的弱项是日本的强项”,这与“中国的强项也是日本的强项,中国的弱项也是日本的弱项”的竞争关系形成对照。实际上,从“产品间分工”的观点来看,日本中国的优势领域分别集中于高科技产品和低科技产品,在沿供应链的“工序间分工”中,日本的强项在高附加值的上游(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和下游(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工序,而中国的强项只限于组装等制造工序(参见图5)。竞争关系是一方获益另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而互补关系是双方获益的双赢博弈。

具体来说,日本企业可以期待在中国的下述领域获得较多的商机(日中经济协会《日中经济产业白皮书2013、2014——中国的结构变化加速与重新构筑日中商务》,2014年)。

①城建和基建:智能城市、环保城市、分散型能源、发电设备、城市交通(地铁、城市交通控制系统)、钢铁、污水排放处理设备、垃圾处理设备、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通讯网络、住房·办公室·商业设施建设、建筑机械

②楼房设备:电梯、空调系统、照明、BEMS(楼房能源管理系统)

③交通:电动汽车(EV:乘用车、公交车)、EV用电池·发动机

④一般消费商品:住房用品(家具、家电产品等)、办公用品(电脑、复印机等办公机器)

⑤服务、流通

⑥健康护理(预防、诊断、治疗、疗后管理等)

⑦食品安全(植物工厂、无农药·有机种植、物流系统等)

⑧护理、养老(设施:硬件和软件、养老院经营管理、社会福利护理服务等)

⑨环境保护(空气、水、土壤的污染对策)、节能

⑩娱乐(动漫、电影等)

⑪其他(饮食、人才培养和派遣、学校、课外补习班、医院、公寓管理、便利店、养殖、牲畜、金融服务等)

改善政治关系是双赢的前提条件

非常遗憾,受中日两国紧张的政治关系影响,这些商机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来势凶猛的各种中国威胁论也不断给对华商务泼冷水(参阅BOX)。这种影响在2012年9月中国各地爆发的大规模反日游行后更为显著。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2013年11月公布的《关于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2013年度海外直接投资问卷调查结果(第25次)》,作为中期内(今后3年左右)最有发展业务机会的国家和地区,从开始调查以来一直保持第一位的中国下降到继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之后的第四位,得票率(可选多项回答)也从2012年的62.1%骤降至37.5%。

实际上,由于中日关系恶化,许多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在避免对中国进行集中投资的同时,增加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也就是“中国+1”战略。受此影响,2013年的日本对华投资同比减少了17.6%(按日元计算,日本财务省《国际收支状况》)。日本对华出口于2009年首次超过了对美出口,但2013再次逆转,在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份额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占日本出口的份额却在2011年达到峰值19.7%之后,于2013年下降至18.5%(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另一方面,中国远离日本的趋势比日本远离中国的趋势更明显,与欧美相比,日本中国的存在感不断减弱。

今后,经济合作与政治对立这两个力量将继续同时对中日关系产生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深化有助于政治关系的改善。但是短期内,政治关系的恶化已经对经济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两国正在摸索打破这一僵局,今年11月将在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届时如能实现自2012年5月时任首相的野田佳彦访华以来中断的中日首脑会谈,两国关系将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注:

^笔者在大约10年前也曾经以同一指标为基础,做出了中日间差距40年的结论(关志雄《为日本人而写的中国经济再入门》,东洋经济新报社,2002年)。其后尽管中国的增长率远远高于日本,差距却一直没有缩小,这是因为比较的对象是1960年代高速增长期的日本,而不是最近的日本。不过,今后比较的对象将会转移至高速增长期已结束的1970年代后,所以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放缓,但预计与日本的差距将会缩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词条  日本  日本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崛起  崛起词条  机遇  机遇词条  
智库

 半岛局势,下一场寡人政治的博弈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作为美朝两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特朗普与金正恩的政治博弈愈加凸显,作为观察者来讲,特朗普与金正恩的寡人政治在无形中影响着半岛局势的发展,这种...(展开)

智库

 新冠疫情:国际政治的新“bug”...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成为2020年标志性的事件,其影响远远超出了过去几个月里发生的戏剧性事件。疫情不但考验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抗压能力,也对许多国家和国际组...(展开)

智库

 职业教育必须摆脱歧视

近日有媒体报道,1月25日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中称:“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句话出现在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