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普遍认为乌克兰危机大可归咎于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俄总统普京图谋复兴苏联帝国,先是吞并克里米亚,然后准备蚕食乌克兰其他地区,甚至整个东欧。在他们看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2014年2月被赶下台仅仅是普京武力吞并乌克兰的借口而已。
但他们想错了,美国及其欧洲盟国才是乌克兰危机的主要责任方。危机根源是北约东扩。东扩背后的宏大战略是,要把乌克兰从俄罗斯防卫圈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怀抱。同时,欧盟东扩,西方力挺乌克兰国内的民主运动——起源于2004年橙色革命——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领导人一直公开反对北约东扩。最近几年俄方态度很清楚:他们不会坐视重要邻国成为西方堡垒。就普京而言,乌克兰的亲俄派政治家、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遭遇非法政变,这是促使他反击的最后一根稻草。普京以吞并克里米亚作为反击——他曾担心这座半岛会成为北约的海军基地。普京将坚持干涉乌克兰,直到该国放弃加入西方阵营为止。
普京的反应并不奇怪。毕竟,西方一直在试图潜入俄罗斯后院,威胁后者的核心战略利益。普京反复强调过这一点。美国和欧洲的精英之所以对时局视而不见,完全是因为他们持有错误的国际政治观念。他们以为21世纪不需要现实主义,以为欧洲凭着法治、经济互联和民主等自由主义理念便可纵横天下。
但这种宏大理念在乌克兰失灵了。此次危机表明,依旧是现实政治在起作用,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它。美国和欧洲领导人想把乌克兰变成俄罗斯边境线上的据点,结果就把事情搞砸了。事已至此,再不醒悟过来,还会犯更大错误。
西方的轻蔑
冷战结束之际,苏联领导人希望美军驻留欧洲,也希望北约继续运作,以保证德国和平统一。但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领导人都不希望看到北约扩军——他们以为西方外交官们了解俄方的关切。克林顿政府显然打着别的算盘,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北约扩军。
北约第一轮东扩是在1999年,包括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三国。2004年第二轮东扩: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莫斯科方面从一开始就发出反对声音。1995年,北约轰炸波黑塞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说:“这是北约直面俄罗斯边境以后的第一个迹象……战火可能烧到整个欧洲。”但当时的俄罗斯还不足以阻止北约东扩进程。并且,当时的威胁还没那么大,因为北约新成员国除了波罗的海各国以外,都不是俄罗斯邻国。
接着,北约继续东进。2008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首都——观察者网注)峰会上,北约成员国们考虑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小布什政府表示支持,但法国和德国则担心激怒俄罗斯。最终,北约各国达成妥协,暂不启动接纳新成员国程序,但发表声明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意愿,并公然宣称“这些国家未来将会加入北约。”
然而,莫斯科方面并不觉得这是妥协。时任俄罗斯副外长格鲁什克表示:“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巨大战略错误,将对欧洲安全产生严重后果。”普京简称,这将对俄罗斯产生“直接威胁”。有俄罗斯报纸报道,普京曾对小布什“挑明,如果乌克兰被纳入北约,那么这个国家将不复存在。”
2008年8月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普京希望阻止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心本该一目了然。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是加入北约的坚定支持者,他希望统一两块分裂地区——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但普京试图保持格鲁吉亚的弱国地位和分裂局面,并且,远离北约。格鲁吉亚政府军与南奥分离武装交火后,俄军占领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莫斯科方面曾经警告过这一后果。但北约从未表示放弃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企图。北约东扩的脚步没有停下,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成为新成员国。
欧盟也在东扩。2008年5月,欧盟发布“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帮助乌克兰等国繁荣发展,以融入欧盟经济体。不出所料,俄罗斯领导人认为这是针对俄方的敌对行为。今年2月,亚努科维奇下台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责欧盟想要在东欧划设“势力范围”。在俄罗斯领导层看来,欧盟东扩不过是为了掩饰北约东扩。
西方从莫斯科手里抢夺基辅的终极手段是其价值观宣传,以及在乌克兰等国推动民主进程,通常,西方国家会为当地的亲西方组织和个人提供活动资金。美国国务院欧洲和欧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纽兰在2013年12月估计,美国自1991年以来已经在乌克兰投入50亿美元,帮助该国实现“她应有的未来”。作为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为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提供资金。这家非营利性组织在乌克兰资助的公民社会项目数量超过60个。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主席盖尔什曼称乌克兰代表着“最高荣誉”。亚努科维奇2010年2月赢得总统大选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把他当作眼中钉,于是,该组织加大了对反对派、民主运动机构的支持力度。
俄罗斯领导人注意到西方在乌克兰所做的“社会工程”,担心本国成为下一个目标。这种担心并非幻想。2013年9月,盖尔什曼在《华盛顿邮报》撰文,“乌克兰选择加入欧洲,这将加速普京所代表的的俄罗斯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灭亡。”他写道,“俄罗斯人也面临选择。不单是周边地区,普京在国内也将失势。”
创造危机
西方的三大战略组合——北扩东扩、欧盟东扩和民主运动——埋下了火种。2013年11月,时局冒出火星。当时,亚努科维奇放弃了欧盟的经济协议,并决定接受俄罗斯价值150亿美元的协议。这一决定引发长达3个月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截至今年2月,视为冲突导致约100人死亡。西方国家的使者们赶忙飞赴基辅调停危机。2月21日,乌克兰政府与反对派达成协议,亚努科维奇可以在新一轮选举结束前继续行使总统权力。但这一承诺很快便破产,亚努科维奇第二天就逃往俄罗斯。基辅新政权的成员们亲西方、反俄罗斯,其中至少有4名高官可以恰当地称之为“新法西斯主义者”。
美国具体卷入的程度不明,但至少乐见基辅政变。纽兰与共和党参议院麦凯恩亲赴乌克兰反政府游行助阵。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皮亚特在亚努科维奇下台后宣称,“今天是载入史册的一天”。电话录音曝光,纽兰支持政变,并希望亚采纽克成为新政府总理。结果若其所愿。难怪俄罗斯会认为西方参与了颠覆亚努科维奇政权的行动。
就普京而言,阻击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时机终于到了。2月22日后,他命令俄军拿下克里米亚,然后迅速将其融入俄罗斯领土。数千名俄军士兵本来就驻扎在赛瓦斯托波尔港口的海军基地,不费吹灰之力。克里米亚60%居民都是俄罗斯人,大多数都希望脱离乌克兰。
下一步,普京向乌克兰新政府施压,望其与西方世界保持距离。他直接挑明,不会容许乌克兰成为安插在俄罗斯家门口的西方据点。他向乌克兰东部的分离武装提供军事顾问、武器和外交支援,将这个国家推向内战。他向乌克兰边境派遣重兵,如果乌政府军镇压叛军,俄军就会入侵。普京突然抬高天然气价格,并要求乌克兰支付欠款。普京是玩儿真格的。
时势分析
普京的举措不难理解。拿破仑帝国、德意志帝国和纳粹德国都曾越过乌克兰的广袤平原侵略俄罗斯,因此,这是后者重要的缓冲地带。没有一个俄罗斯领导人会容许乌克兰与其宿敌结盟,也不会容许西方扶植乌克兰政权加入其阵营。
华府可能不喜欢莫斯科方面的立场,但至少应当理解其逻辑。这是典型的地缘政治:大国对于边境线上的潜在威胁十分敏感。毕竟,美国也不会容忍其他大国在西半球部署军队,更不要说周边地区。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拉帮结派,然后拉加拿大和墨西哥入伙,然后华府会怎么想。就算脑子里没想过,西方国家至少直接收到过俄罗斯领导人发出的明确信号,后者不希望北约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不希望这两个国家成为反俄势力——2008年俄格战争的意义再清楚不过。
美国和欧洲盟友的官员们提出,他们已经想法设法安抚俄罗斯人的情绪,并且反复申说自己没有遏制俄罗斯的意图。北约从未在新成员国部署常备军。2002年,还成立了北约-俄罗斯理事会进行沟通工作。美国为了进一步安抚俄罗斯,于2009年宣布放弃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但这些措施均未奏效,俄罗斯还是反对北约东扩,尤其敏感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风吹草动。最终,是俄罗斯来决定哪些是威胁,而非西方人。
要想理解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乌政策最终导致与俄罗斯发生冲突,我们必须回到1990年代中期。当时,克林顿政府开始倡导北约东扩。专家们对此意见不一。美国的东欧移民大多支持东扩,他们希望北约保护匈牙利和波兰等国。一些现实主义战略家也支持东扩,以遏制俄罗斯。
但大多数现实主义者反对北约东扩,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正在衰弱的大国,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单一,西方根本不需要遏制。他们担心,东扩会激怒俄罗斯干涉东欧。1998年,美国参议院审议通过北约第一轮东扩方案后不久,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认为俄罗斯人将逐渐采取产生敌对情绪,并付诸决策。”他还表示:“我觉得这是一个悲剧性错误。没有理由这么做。没人在威胁谁。”
相反,大多数自由派都支持东扩,包括克林顿政权的多名成员。他们认为,冷战的终结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后民族国家”秩序取代了原来的现实主义理论。美国不只是国务卿阿尔布莱特所说的“独一无二的民族国家”,还是仁慈的世界霸主,不是莫斯科的敌人。他们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把整个欧亚大陆变成西欧。
所以,美国及其盟友在东欧等国推动民主,增强经济联系,派遣国际组织。美国自由派在国内占据上风后,随即说服欧洲人一齐支持北约东扩进程。欧洲人比美国人更希望摆脱地缘政治,支持与世无争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自由派主宰了欧洲军事格局的话语,现实主义者未能阻止北约东扩进程。自由主义世界观成为美国官员的教条。今年3月,奥巴马总统在演讲中提及乌克兰,他反复申说西方政策的“理念”,这些理念“常常遭到古老而传统的强权政治的威胁。”国务卿克里讨论克里米亚危机时也是同样的逻辑,他说:“你不能在21世纪采取19世纪的做法——捏造借口侵略别国。”
从根本上来说,两边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普京及其同僚思考的是现实主义逻辑,而西方领导人则是自由主义理念。结果,美国及其盟友无意中引发了乌克兰危机。
追究责任
凯南在1998年的那次访谈中预言,北约东扩会引发危机,然后支持者们会说,我们早就说过俄罗斯人的德行。”果然,如今许多西方官员都把普京当作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今年3月,《纽约时报》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暗示普京是个疯子,她告诉奥巴马,普京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普京无疑具有专制倾向,但没有证据表明他有任何精神问题。事实恰恰相反:他是第一流的战略家,值得所有对手畏惧和尊敬。
另一种分析相对合理一些,即普京怀念苏联,希望重振帝国雄风。普京吞并克里米亚是在试水,为侵略乌克兰做铺垫,以后他还会觊觎其他周边国家。根据这一观点,普京相当于希特勒,和他做交易就是另一次慕尼黑协定。因此,北约必须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以遏制俄罗斯。
上述观点其实也站不住脚。如果普京真要打造俄罗斯帝国,2月22日之前他就该动手了。但普京从未表现出对克里米亚的兴趣,更不要说乌克兰。支持北约东扩的西方领导人事先也没想过俄罗斯会立即动武。普京对克里米亚动手完全是当机立断,是针对亚努科维奇遭遇政变的本能反应。普京当时还说过他反对克里米亚分裂,后来他才改变主意接纳该地区入俄。
另外,俄罗斯就算有虎狼之心,也缺乏实际能力征服乌克兰东部,更不要说整个国家。乌克兰有1500万人居住在第聂伯河与俄罗斯边境线之间的区域,约占本国三分之一人口。其中大多数人希望留在乌克兰,反对俄罗斯侵略。另外,俄罗斯的二流军队不可能拿下乌克兰全境。莫斯科方面没做好战争准备,虚弱的经济状况也无法抵御西方制裁。
即使俄罗斯真的拥有强有力的军队和经济实力,也不太可能成功占领乌克兰。大家只要想象苏联和美国在阿富汗的遭遇,或者美国在越南和伊拉克、俄罗斯在车臣的教训,就可以知道,军事占领通常没有好结果。普京心里当然清楚,征服乌克兰就相当于胃里吞下一只刺猬。目前他的反应是防御性,而非侵略性行为。
解决之道
大多数西方领导人仍然否认普京的决策合理性,难怪他们变本加厉,试图用强硬手段抵挡俄罗斯进一步侵略。克里口头宣称“不惜一切手段”,但美国和北约都不准备使用武力保卫乌克兰。西方现在依靠的是经济制裁,试图让俄罗斯放弃支援东乌克兰叛军。今年7月,美国和欧盟发起第三轮经济制裁,对象是与俄罗斯政府关系密切的个人、银行、能源公司的军火公司。他们还威胁下一步制裁俄罗斯经济的各个领域。
这些制裁不会奏效。严厉制裁可能无法落实;西欧国家,尤其是德国,已经提出反对制裁,担心俄罗斯报复,损害欧盟经济利益。即使美国说服各个盟国执行严厉制裁,普京也不太可能改变决策。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会选择承受经济制裁,坚决保护本国核心战略利益。俄罗斯也不例外。
西方领导人没有放弃当初引发危机的挑衅性举动。今年4月,美国副总统拜登会见乌克兰议员时说:“这是实现橙色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时机。”当月,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访问基辅,白宫声称此行是与乌克兰政府加强双边合作。这并没有让事情变得好一点儿。
同时,欧盟继续推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总结西方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与这个国家站在一起,竭尽所能拉近双边关系”。6月27日,欧盟和乌克兰签署了亚努科维奇当初拒绝的经济协议。同样在6月,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决定继续接纳新成员,虽然外长们没有直接点名乌克兰。“没有任何第三方能够否决北约东扩。”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表示。此外,北约成员国外长们在会上同意加强乌克兰的军事指挥、装备和互联网作战能力。俄罗斯领导层自然忌惮这些措施;西方的危机反应只会让事情雪上加霜。
不过,乌克兰危机不是没办法解决——西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美国及其盟友们应当放弃将乌克兰“西方化”,转而将其视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带,类似于冷战时期的奥地利。西方领导人应当承认乌克兰对于普京的战略意义,放弃支持反俄政权。乌克兰政府应当在俄罗斯与西方阵营之间保持中立。
为此,美国及其盟友应当公开放弃北约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东扩进程。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罗斯和美国应当走到一起,为乌克兰制定经济援助方案——莫斯科方面应当会欢迎一个繁荣而稳定的乌克兰邻居。西方应大幅限制乌克兰境内的“社会工程”运动。西方应及时停止新一轮橙色革命。不过,美国欧洲领导人应鼓励乌克兰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尤其是俄语民族。
有些人会说,美国现在改变对乌政策将严重损害她在全世界的信誉。任何事情都有代价,但继续执行错误战略的代价将更大。有错必改,这会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显然,美国现在还有回头的机会。
还有人会说,乌克兰有权决定和谁结盟,俄罗斯人无权干预基辅加入西方阵营。乌克兰人如果秉持这种外交观念,那会很危险。现实令人遗憾:大国博弈的时候,是由强权决定正义。大国与小国较劲,此时谈论什么“独立自主”几乎毫无意义。冷战的时候古巴有权决定与苏联结盟吗?当时美国当然不这么想,而现在俄罗斯人也是这么看待乌克兰的。乌克兰与比自己强大的邻国交涉时,应当认清现实,小心行事,这样才真正符合本国根本利益。
不过,即使有人觉得乌克兰有权加入欧盟和北约,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同样有权拒绝请求。如果乌克兰执行错误的外交政策,那西方就没必要接纳她,尤其是考虑到乌克兰的国防并非西方的重大战略利益。就乌克兰人民而言,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乌克兰人的美梦,而去招致不必要的敌意和冲突。
当然,某些分析家可能承认北约没有处理好与乌克兰的关系,但他们坚称俄罗斯是未来的威胁——因此,西方别无选择,必须贯彻现行政策。但这种观点十分荒谬。俄罗斯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未来只能更加衰弱。另外,就算我们假设俄罗斯崛起,北约接纳乌克兰也不是什么好事。道理很简单: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不会把乌克兰当作核心战略利益——他们现在不愿使用武力支持乌克兰,已经是充分的证明。因此,接纳一个根本无心协同防御的新成员国,无疑是滑稽之举。北约过去之所以东扩,是因为自由派觉得将来已经没必要兑现协同防卫的约定。但俄罗斯近期的博弈表明,北约一旦接纳乌克兰,俄罗斯将与西方进入冲突的轨道。
坚持现行政策只会让西方与莫斯科的关系复杂化。美国需要从俄罗斯借道,撤回在阿富汗军事装备,还要一起和伊朗达成核设施协定,一起稳定叙利亚的局势。莫斯科在三件大事上都帮了美国。2013年夏天,是普京火中取栗,让叙利亚同意销毁化学武器,使得美国不必兑现奥巴马许下的军事打击承诺。美国将来还需要俄罗斯帮忙遏制中国崛起。不过,美国现行的外交政策只会让中俄越走越近。
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在乌克兰问题上面临选择。他们可以继续执行现在的政策,加剧与俄罗斯的冲突,让乌克兰状况进一步恶化——所有人都将是输家。或者,他们可以改变方向,共同建立经济繁荣、政治中立的乌克兰,不针对俄罗斯,让西方与莫斯科修复关系。若能实现,所有人都将是赢家。
(本文原载美国《外交》杂志2014年9/10月刊,原标题:Why the Ukraine Crisis Is the West’s Fault——The Liberal Delusions That Provoked Putin;观察者网朱新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