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厂商特斯拉与中国第二大移动通讯运营商中国联通近日签署重大合作协议,共同寻求针对中国高端精英客户群体的电动车发展模式。今年八月,两家企业一致决定在中国120个城市的400家中国联通实体店修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特斯拉电动车用户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其中20座城市将修建充电速度更快的超级充电桩),以形成电动车充电网络。
消息传出后,特斯拉股价升至新高,反映出了市场对于中国电动车产业持有日益乐观的态度。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是中国政府高层中的电动车支持者。中国政府准备在未来十年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60亿美元)支持电动车发展,马凯手中所掌握的资源可谓影响力巨大。基于上述政策面利好消息,摩根大通预测中国今年及未来的电动车年销量将会翻番。
但特斯拉与中国联通此次商业合作的重要性有多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中国的产业政策明确地将电动车发展定位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和机遇领域,但目前中国电动车总销量仍没有超过2万辆。在多年令人失望的低迷表现之后,特斯拉与中国联通的此次合作能否成为中国电动车发展的转折点?
打破“第22条军规”
业界之所以会对此次合作感到兴奋,原因在于很多人将充电问题视为阻碍电动车发展的唯一原因。
没有可靠、随处可见的充电基础设施,电动车会引起使用者的“里程焦虑”——特别是在环线拥堵的中国城市地区。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则好比“第22条军规”一样是典型的公共利益问题:除非有市场需求,否则私营部门没有建设基础设施的动力;但是没有基础设施,亦不可能有市场需求。类似的问题还有停车场所有者不愿提供安装充电桩的场地,电动车生产商与中国国家电网的合作面临挑战,以及不顾实际市场需求照顾本地电动车生产商的地方保护主义。
充电问题的确是阻碍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且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不仅不足以满足需求,而且疏于管理,从而导致需求疲软。鉴于这种状况,为了避免更多的资金打水漂,政府似乎正在缩减对其的支持力度。
特斯拉与中国联通的此次合作不能反映中国电动车产业全部的现状。至少还有另外一种正在兴起的模式同样瞄准充电难的问题,这就是宝马与国家电网之间的联盟。
两种模式都涉及大型外国汽车厂商的参与,并且都瞄准了中国电动车市场唯一的亮点,即想要购买大型、昂贵的外国汽车(特别是德国产汽车)的精英消费群体。宝马被视为是特斯拉真正的对手。它的新产品i3据称不久即将上市,并且其与华晨的合资企业已经在主要城市推出了只供租用的之诺(Zinoro)电动车。此外,上述两种合作模式都是在中国有关方面政策转向对外国电动车企业开放充电网络建设的情况下实现的。上述政策转变清楚地表明,国家电网已经放弃了控制充电基础设施的目标,转而采取新的策略。
特斯拉 vs.宝马
这场竞争的本质是什么?宝马和特斯拉在与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完全不同,充电问题上也是如此。
宝马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主要目的在于争取政府的支持。宝马在沈阳的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合同最近刚刚延期到2028年——强调本土化项目,并通过各种方式表明自己是良好的企业公民。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收效良好:宝马电动车进入了享受政府补贴的官方“新能源车”名录,并且宝马的充电标准也仍有机会从高达160亿美元的政府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分一杯羹。
与宝马不同,特斯拉对于汽车产业及产业政策则大方地采取了先破后立的立场,对于中国市场也不例外。特斯拉在中国尚未建立任何生产企业。因此,特斯拉的产品也被排除在官方新能源汽车名录之外。特斯拉没有授权经销商,而是自己销售自己的产品;它有着自有的充电标准,并且专注于电动车生产。最重要的是,它针对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在于直接面向消费者,而不是政府——将其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放在首要位置,并免掉了外国汽车企业在拥有巨大需求的中国市场上惯常收取的加价。特斯拉的合作伙伴不仅有中国联通,还有其他大型地产企业。在特拉斯看来,这些企业与中国联通一样,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服务用户,并有助于为其打造高品位、高科技生活方式的品牌形象。
特斯拉与中国联通的合作通过引入私有资本——包括那些富有的特斯拉粉丝的钱,可能会对打破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僵局产生重要的影响。要知道,一位特斯拉电动车主为了将特斯拉从展厅开回家竟然自己修建了从北京到广州的充电线路。宝马的i3生产目标明确表明了其对电动车和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特斯拉目前似乎占据了主动。
新的竞争
商业媒体正在关注哪家企业将赢得这场“比赛”。但特斯拉与中国联通此次合作的意义并不在于会带来更多的特斯拉充电桩、更多的特斯拉电动车以及由特斯拉引领的向电动车的转型(若宝马-华晨“赢”得了这场胜利,也是如此)。
特斯拉必须小心应对各种战略挑战,避免其他公司不劳而获。鉴于特斯拉采用的开放专利政策(这是打破汽车产业传统的另一项颠覆性策略),其面临着各种“山寨”特斯拉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和同等的质量占有市场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竞争——特斯拉模式与国家电网-宝马模式之间的争夺——以及政府内部的竞争将会诞生。这包括“初来乍到”的中国联通与国家电网之间的竞争,以及为争夺充电系统这一潜在的核心基础设施,中国联通与支持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内燃机系统的国有企业及部委之间的竞争。胜者可以通过确定充电标准的形式迅速确立统治地位(而目前特斯拉被排除在充电标准制定的讨论过程之外)。另一个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例子便是塞莱拉公司进入人类基因组测序领域之后与公共项目“人类基因组计划”之间的争夺。简而言之,向电动车系统的过渡似乎将最终取得胜利。
另外,这个问题并非尽快发展充电系统那么简单。电动车发展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大规模采用一项新的技术,更在于向一个截然不同的城市交通体系的社会技术过渡。这种新的城市交通体系必须给人们带来比目前中国城市化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竞争
虽然中国官方对电动车发展表示支持,但在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内燃机汽车仍然占据完全的统治地位。因此,特斯拉与中国联通此次合作的真正问题在于,它将如何系统性地帮助电动车挑战内燃机汽车不可撼动的主导位置。
在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上,特斯拉显然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小角色。因此,我们显然不能把特斯拉的到来跟系统性转变划上等号。而且无论是“特斯拉与宝马之间的对决”还是“电动汽车”其实都不能直接等同于我们希望看到的转变。不过我们必须看到,特斯拉经过深思熟虑而一贯采取的颠覆性策略将有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果特斯拉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能将中国国内的竞争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那么它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和鼓舞相关各方积极参与和推动电动车的发展,还能够引起对立各方的兴趣,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的手段。
我们还应该将这些发展与今年五月发布的新型城市化规划联系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类似规划,并且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
无论特斯拉与中国联通的合作重要性如何,前路都将漫长曲折,特斯拉在中国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此次合作能推动中国政府在内的各方保守力量联合起来,更加重视电动车,并在电动车型号测试以及与中国主要国有汽车企业之外的更多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方面采取更加大胆的措施,那么此次合作从长远来看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