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售沙特DF21可信度很低

近来部分国外媒体纷纷报道,指中国于数年前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了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部分国内网络媒体也争相转载。鉴于中国政府不公开回应外媒传闻的惯例,这些报道及评论给中国的国家形象带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本文根据对报道和传播此消息的国外来源进行追踪,分析沙特导弹部队的更新状况,并结合中国近二十年来在防扩散和武器出口管制方面的政策发展,认为中国向沙特出售了东风-21导弹的可信度很低。对此事实的澄清将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国内读者更好地解读中国在防扩散、武器出口管制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政策和实践,有助于扭转所谓“中国是中东麻烦制造者和不负责任国家”的错误舆论印象。

近年来,一些国外媒体爆料中国曾在数年前向沙特阿拉伯出口东风-21型导弹,部分评论认为此举“打破了中东地区军事平衡,影响了区域稳定”。一些中文媒体也对这些报道进行了不加考证的转载。姑且不论这一行为是否会破坏地区稳定,如果中国出口此型导弹属实,那么这件事本身就严重违反了中国曾严正承诺遵守的重要国际导弹防扩散机制——《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中国长期以来的防扩散政策和外交声誉将受到严重质疑。

本文作者认为,虽然中国政府一般不对外媒的各种传闻进行公开回应,但此则传闻很可能不实,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外媒报道的消息来源非常有争议。2000年美国前情报承包商乔纳森•施来克(Jonathan Scherck)声称中国于“不晚于2003年”开始向沙特出口“核弹道导弹”,并称美国政府考虑到与沙特的关系对此事不但没有阻拦还帮助进行掩护。然而查阅乔纳森•施来克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书稿会发现,他在此领域并不具有专业背景,其结论只是通过分析中国抵达沙特港口的海运货轮信息而做出的推测。他不仅猜测中国向沙特出口了东风-21导弹,甚至还认为沙特已获得核弹头。这种猜测明显缺乏依据,已有不少国外同行对他的专业信誉提出了严厉质疑。

今年1月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特约编辑杰夫•斯坦(Jeff Stein)题为《中情局帮助沙特与中国进行秘密导弹交易》的独家报道,文章引发了外媒对此事的进一步讨论。此文多次引用乔纳森•施来克的论述,却没有提供任何新的证据和信息来源。受到广泛引用的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分析人员伊森•米克(Ethan Meick)对此事的专题评论也是完全基于《新闻周刊》文章的结论。而最近的一次炒作源头来自沙特报纸《OKAZ》于今年9月发表的一份报道。该报道提到沙特的一位“战略思想家”称赞了中国东风-21导弹的优越性能,并没有提及沙特拥有此型导弹。然而一些境外媒体在转载时添油加醋,强化这位沙特“战略思想家”的官方背景,并称“沙特首次证实拥有中国造东风-21弹道导弹”。简言之,对外媒的新闻源头进行追踪分析可以看出,相关报道没有可信的事实依据,消息内容建立在部分分析人士的猜想和推测之上,并经各种媒体夸张转载,总体可信度比较低。

第二,中国自九十年代以来认真遵守在核及导弹防扩散领域的国际承诺,做出严重违反国际规范的行为的可能性很低。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国际防扩散机制持不同看法,曾向沙特出售过东风-3型导弹。但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在防扩散方面的态度发生了重要转变。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认为导弹及其技术扩散对国际稳定和中国安全利益具有负面影响,承诺不从事与《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相违背的出口行为,并积极申请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这一国际上最重要的导弹防扩散机制。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中国颁布了《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发表了《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白皮书,严格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对导弹及其相关物项及技术的出口进行了全面和制度化的规范。

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把可将500公斤弹头投送至300公里以外的导弹列为“第一类物项”,严格禁止其出口。中国在九十年代中期做出相关承诺后,长期以来一直严格遵守国际规范,认真履行出口管制责任,再没有出口过任何违反此项标准的导弹。而东风-21导弹射程超过1800公里,远远超过“第一类物项”的标准。如果出口此型导弹,是对《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和《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的严重违反。鉴于中国对其防扩散承诺一贯重视和严格履行的实践,中国不太可能主动做出严重违反国际规范和国内法规的行为。

按照美国前情报承包商乔纳森•施来克的说法,中国向沙特出口东风-21始于2003年前后。而这一时段,正是中国政府刚刚颁布《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全面建立导弹出口管制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国际防扩散形象,并积极申请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时候。要说中国在此刻决定出口射程超过1800公里的先进弹道导弹,非常不符合当时的政策背景。

第三,如果中国真的出口了东风-21导弹,而美国政府毫不做声甚至帮助掩护的可能性很低。中国在加入国际防扩散体系之前,曾于1988年向沙特出口东风-3型导弹。当时虽然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还是很快被美国情报部门发现。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行为非常不满,认为这一行为扩大了导弹扩散风险。考虑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其后甚至取消了向其它国家出口射程远小于东风-3的近程导弹的计划。二十年后,美国对导弹防扩散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中国一些企业连出口不违反《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军民两用零部件都一再受到美国政府的严厉制裁,很难想象美国会对中国出口性能优于东风-3导弹的整套东风-21导弹系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四,传闻中的东风-21出口不符合沙特导弹部队的换装时间点。沙特于1988年购入的东风-3导弹使用液体燃料,在不加注燃料且良好保养的情况下据信有30年甚至更长的使用寿命。今年四月份沙特在阅兵式上公开展示了其东风-3导弹,显示这些导弹至今仍在服役期内。而东风-21导弹使用固体燃料,据国外分析人士认为其使用寿命在10至15年之间,显著短于不加注燃料的东风-3。外媒传闻指沙特在2002至2007年之间就购买了东风-21,目的是用以替代老旧的东风-3。但东风-3至今仍在服役期内,甚至还可以继续服役相当一段时间。而东风-21如果在2002至2007年左右就已入役,其退役时间很快就要到了,起不到为东风-3更新换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沙特导弹威慑力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外媒对中国在数年前在沙特出口了东风-21型导弹的报道可信度不高。此举也不符合中国长期以来的防扩散政策和实践。针对外媒的不实报道,国内媒体对此事的传播和讨论应建立在对事实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有责任辨明真相,积极回应这些没有事实依据并损害国家形象的传闻,捍卫自己的舆论阵地,以免不自觉地充当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不负责任论”的推波助澜者。

作者介绍:

赵通是卡内基核政策项目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为战略性国际安全问题,包括核军控、防扩散、导弹防御、战略稳定、以及中国安全与外交政策等议题。

在加入卡内基之前,赵通是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及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管理原子项目及国际安全项目核安全学者。

赵通其他的工作经历包括担任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非常驻学者,并曾在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任职。他同时还是帕格沃希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国际青年董事会成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售沙特DF21可信度很低  沙特  沙特词条  可信度  可信度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DF  DF词条  21  21词条  
智库

 中国经济学界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

中国发展起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不适应、不理解,有的甚至觉得中国人偷跑、抢跑、耍赖,占了西方人的便宜。怎么办?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中国的理论,理论上不去、讲...(展开)

智库

 赵永升:欧盟开边意未已

6月7日,乌克兰糖“果业大亨”彼得罗•波罗申科宣誓就职,成为乌克兰的新一届总统。波罗申科在就职演讲中,强调“乌克兰不会就亲欧盟立场作出妥协,不会允许乌克兰改行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