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中国对南美商品需求的激增带来了中国-拉美贸易的蓬勃发展。为了满足国内工业与消费者的需求,智利的铜矿、巴西的铁矿石、阿根廷的大豆和委内瑞拉的石油都涌向了中国,中国的进口量越来越大,商品价格也越来越高。中国外交官将中国-拉美激增的贸易赞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双赢南南合作的典型范例。尽管有人担心中国与拉美间的贸易发展也会重演繁荣-萧条周期,但南美物产丰富,大多数政府与商人都选择尽可能地搭乘中国快速发展的快车。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以及新的商品冲击全球市场,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商品繁荣已走到尽头,铁矿石、铜矿、大豆,尤其是石油的价格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近期之内,商品繁荣的终结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而与此同时拉美却要承受苦楚。但这也许会为中国-拉美关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次机会。
在拉美国家中,当前最需要转变与中国商品关系的当属委内瑞拉。全球油价的暴跌对于依靠石油出口的委内瑞拉来说是场灾难,而对于依靠进口石油发展经济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意外之喜。在过去的15年中,这两个国家构建起了以石油为基础的特殊关系,通过这一关系中国向委内瑞拉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贷款,作为回报中国可长期获得委内瑞拉的石油供应。中国把自己打造成委内瑞拉最为重要的外部融资来源,但如今中国发现委内瑞拉不断恶化的问题也成为其自身的问题,这对中国的发展来说很是不利。
随着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在外界纷纷传言中国将会进行新一轮数十亿的贷款换石油项目时,委内瑞拉外长尼古拉斯•马杜罗恰好抵京。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委内瑞拉而言,这样的交易都是不利的,这只会加剧两国石油关系的运转失灵,并不能帮助委内瑞拉解决经济和政治体系中的根本问题。
而对其他依靠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拉美国家经济体,尤其是南锥体国家经济体和安第斯山脉国家经济体来说,商品价格下跌对其造成的存亡威胁都不及委内瑞拉。不过影响是相似的:商品出口国的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中国公司则会从中受益。商品繁荣的终结可能会导致中国遭到这些南美国家政客与商人的批评。同时,中国外交官也难以继续宣扬南南经济关系的益处。
然而这些困难与挑战也可能会为中国-拉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一次机会,将“超越互补关系”提上日程。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于2011年就职时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本周于北京举办的中国-拉美加勒比共同体论坛会议可能就是新的开始,着手处理在商品繁荣的末期中国-拉美关系应如何发展。商品繁荣还未完全转向萧条,商品贸易仍将是商贸关系的基础。目前一些拉美商品出口国的发展受到中国需求变化的影响,更不用提来自中国工业输入品的竞争,这引发了拉美地区长久以来关于发展政策与模式的担忧和辩论。
委内瑞拉即是拥有商品依赖问题的一个极端案例。中国-拉美加勒比共同体论坛也许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中国与委内瑞拉的邻国可以借此平台探讨如何帮助委内瑞拉脱离自我毁灭的道路。不论中国是否愿意,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委内瑞拉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帮助委内瑞拉避免彻底崩溃符合中国的利益。
对其他拉美经济体来说,要想超越与中国的互补关系并不简单,这一重任落在了该地区商界与政界领导人的肩上,他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自身发展模式的重要改变并适时调整加以适应。同时,中国发展模式的改变也为建立新合作形式提供了可能。在经济方面,中国寻求建立更为可持续的、由消费带动的发展模式,这给创新型的拉美公司提供了机会,可以向中国快速发展的中产阶级出口原材料以外的商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十分关心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为建立中国与拉美国家间对话制造了机会,双方可以就共同面对的发展挑战进行探讨,例如中等收入国家应如何打造有关教育与养老保险制度公共-私人合作关系,以及如何应对有关腐败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如果中国与拉美能够抓住这些机会,那么商品繁荣的终结可能会带领中国-拉美关系进入新的十年,且比上个十年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作者介绍:
陈懋修(Matt Ferchen)现为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驻会研究员,并主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与理念的政治经济学”课题。他的研究专注于研究中国城市的非正式经济治理,辨析“中国模式”的发展观,以及探讨中国与拉丁美洲的经济与政治关系。
陈懋修也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教国际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和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
陈懋修是杜鲁门和富布莱特学者。他的著作在众多刊物上发表,包括中文期刊《国际政治科学》。陈懋修曾在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生活、工作并开展研究。
注:
本文(西语)最初发表于西班牙《国家报》。